江夏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東與鄂州、大冶毗鄰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位置境域 江夏區江夏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東與鄂州、大冶毗鄰,南與鹹寧交界,西與武漢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北與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接壤。

江夏區原屬武昌縣,是武漢市的南大門,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

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現為武漢市新型城區。

截至2008年,總面積2018平方公里,人口63.03萬人。

2011年,江夏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9.1%。

江夏區2008年-2011年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縣域經濟第一名,綜合經濟指標已整體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

中文名稱江夏區面積2018平方公里外文名稱JiangxiaDistrict人口83.4萬(2013年)方言武漢話,紙坊官話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氣候條件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著名景點龍泉山風景區明朝磯駁岸、中山艦陳列館,梁子湖旅遊區下轄地區6個街道,4個鎮,2個鄉機場山坡武漢第二機場(在建)政府駐地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文化大道99號火車站廟山火車站、普安火車站、大花嶺火車站、山坡火車站電話區號(+86)027車牌代碼鄂A郵政區碼430200地理位置武漢市南部行政代碼420115大學湖北美術學院、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經濟學院等地區生產總值597億元(2015年)區委書記陳邂馨區長王清華地理位置位置境域江夏區坐落于長江中遊南岸,地處東經114º01'~114º35'、北緯29º58'~30º32'。

江夏區正北與武漢市洪山區毗連,東北與鄂州市接壤,東南與大冶市相鄰,正南與鹹寧市交界,西南與嘉魚縣相靠,西北與漢陽區和漢南區隔長江相望。

區境南北長83.2公裏,東西寬54.17公裏。

地形地貌江夏區位于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以第四系紅色粘土組成的網狀平原為主,其兩側為平坦的沖積平原,東側為梁子湖底地。

三種地貌形體基本平。

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區境北部,呈東西向帶狀,橫刻在網狀平原和沖積平原之中。

江夏區東部和西部為濱湖平原,地面高程約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崗丘。

境內有大小山體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區境內最高點。

江夏區地貌按成因類型可分為三大類。

堆積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沖積平原,主要分布于區境的沿江沿湖地區。

剝蝕堆積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岡狀平原,主要分布于區境中部,即長江三級階地,高程為30~40米,高差為15~25米,坡度6~7米,構造剝蝕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丘陵,分布于紙坊、金口、烏龍泉、鳳凰山、黃龍山等地,質地由古生界頁岩、石英砂岩、矽質岩、灰岩等組成,高程為100~272米,呈東西向長條狀分布。

氣候江夏區屬中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其年平均氣溫介于15.9~17.9℃之間,歷年平均值為16.8℃,年總降水量為889.2~1862.6毫米,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347.7毫米,日照時數為1450~2050小時之間,溫暖濕潤、四季鮮明、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

歷史沿革公元前350年周顯王十九年楚置沙羨于塗口(今金口)。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分天下為36郡,沙羨屬南郡。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沙羨縣,為武昌縣建縣之始,治塗口(今金口)隸江夏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因建立水軍需要,在武昌白沙洲建立船塢,造船業興起。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武昌蠻王山,建立江夏蠻王的陵墓。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孫劉聯軍拒曹兵于赤壁(今金口街赤磯山),火攻曹營,曹由烏林(今洪湖烏林鎮)遁南郡。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獻帝分江夏為兩郡,南郡六縣,治夏口(今武昌)屬吳,以程普為太守。

江夏區城區圖三國魏晉南北時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大動蕩、大分裂時期。

最盛名赤壁之戰,戰場就在金口赤磯山(存在爭議),現有祭風台、諸葛城、士兵墓等遺址,出土了青銅劍等兵器。

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孫權自公安遷鄂稱吳王,將南江夏郡改名為武昌郡。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月,晉滅吳,以武昌郡隸江州。

南朝宋朝時期,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以汝南置江夏郡隸郢洲。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印度佛教禪師菩提達摩,由金陵溯江至塗口登槐山,後人建達摩亭(今留雲亭)塑像立碑以祀之。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縣為江夏縣,移江夏縣治于鄂州城(武昌)。

塗口屬之。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鄂州為江夏郡治,隸山南道(全國十道)。

江夏郡和江夏縣同一治地。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尉遲恭督修武昌城,在金口青埠灣設磚窯群碑。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封李道宗為江夏王。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恢復鄂州名,隸江南西道。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攻江夏城,破外廓。

唐代江夏紙坊以造紙作坊著名而稱紙坊,沿用至今,當時的造紙規模較大,很有名氣。

自唐代興盛的靈泉古市,其交通要道就在紙坊。

唐時靈泉古市在靈泉山,由于這裏古代有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東南北三面瀕梁子湖,通樊口、鯰魚口、金口,兩頭都可通長江。

後梁龍德三年(公元923年),江夏縣隸屬鄂州武昌郡。

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改鄂州為武昌郡。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武昌郡偉為清郡,江夏縣仍屬鄂州。

南宋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將伯顏攻鄂州城,宋守將張晏然開門迎降。

到了宋代,冶鐵業、鑄銅業、紡織業等比較發達,江夏龍泉山發掘古銅鼎重36斤,珠光霞彩、燦爛奪目。

在宋朝,金口已成江南名鎮,有"黃金口岸"之稱。

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改鄂州路為武昌路。

縣城為武昌路及湖廣行省行政中心。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建國武昌,號"大漢"。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縣屬湖北武昌府。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六子朱楨為楚昭王。

楚昭王看中了龍泉山這塊風水寶地,定"靈泉山"為仙壤,闢為"寢山"。

自朱楨起,明代274年間,在這裏相繼建起了昭、庄、憲、康、靖、端、愍、恭、賀八代九王塋園。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修築金口槐山石駁岸。

萬歷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611~1618年),大司馬熊廷弼先後修築張公渡堤、金口龍床磯至白沙洲六十裏長堤、四邑公堤。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過武昌,改江夏縣為瑞符縣。

六月,清軍佔領武昌,沿明製。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段燦(金口人)出資修葺槐山達摩亭,更名"留雲亭"。

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軍東王楊秀清、督翼王石達開佔領武昌城。

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

初隸江漢道,1930年後隸湖北省第一專署。

1949年6月10日武昌縣人民政府在武昌區成立,隸屬于大冶專署。

1952年5月大冶專署復原,改屬孝感專署。

1959年11月劃歸武漢市郊縣。

1960年縣治移于紙坊鎮。

1961年4月,復歸孝感專署。

1965年8月,改屬鹹寧專署。

1975年11月劃歸武漢市至今。

1995年3月,復原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

自然資源水資源江夏區境內有大小湖泊136處,主要湖泊有大溝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魯湖、後石湖、斧頭湖、上涉湖、團墩湖、湯遜湖、青菱湖等,水面約佔總面積39%。

區內主要河流有長江、金水河流經西部。

生物資源江夏區內林地到20世紀80年代均被次生林、灌木、草本群落所取代。

到2004年,在丘陵岡地和村落附近,尚儲存少量殘林或圍林。

常綠闊葉喬木樹種有苦櫧、石櫟、青岡櫟、樟樹和冬青等,落葉闊葉喬木有楓楊、小葉櫟、黃檀、樸樹、三角楓、合歡、黃連木、楓香、栓皮櫟、山槐、粗糠樹、厚殼桂、銀杏、牛鼻栓等。

還有映山紅、算盤果、白檀、牡荊、長葉凍綠、鳥欽樹、鬧羊花和野桐等次生灌木叢,兩者合計250多種。

經濟林有桃、梨、李、山楂、柑橘、葡萄、板傈、枇杷、柿、棗、油桐、油茶、木梓、油橄欖、竹、茶葉、銀杏、苧麻、藠頭、生姜、黃花、煙草等。

水生植物有蓮藕、菱角、茭白、芡實、荸薺、蒲草及蘆葦。

江夏區境內葯用植物有332種,有虎杖、尋骨風、黑旱蓮、菟絲子、馬鞍草、附子、大莉、蒼耳子、金櫻子、蒼術、女貞、扁竹、沙參等,比較名貴的有玄湖、白芍、生地、玄參、天門冬等。

江灘、湖灘、堤防有耐水的池杉、水杉、楓楊、和柳樹,地下水位較高的平湖地區植有意楊、水杉、樟樹和楓香。

土層深厚、土壤濕潤而排水條件良好的植有杉木、檫木、香椿等,較幹燥的薄地和岡嶺上部植有法桐、刺槐、側柏等。

屬草叢類旱中生草場24個,計3800公頃。

區境動物有豹、狗獾、麂子、豺狼、狐狸、水獺、豹貓、松鼠、兔子、野豬、野鴿、斑鳩、布谷、八哥、鷺鷥、黃鸝(又名黃鶯)、啄木鳥、喜鵲、蒼鷹、貓頭鷹、畫眉、白頭翁、鸚鵡等。

區境魚類有9目、21科、58屬、68種。

經濟魚類有鰱、鱅、青魚、草魚、鯿魚、魴、鯉、鯽、白鱤、鯰、烏鱧、黃鱔等20餘種。

珍貴魚類有團頭魴(武昌魚),鱖、鯝、鰻鱺(白鱔)等。

行政區劃2013年江夏區域劃分,共轄12個街道、5鎮、1農場。

其分別為:紙坊、流芳、金口、鄭店、烏龍泉、五裏界、安山、山坡、湖泗、豹澥、舒安12個街道辦事處及金水農場澥鎮、湖泗鎮、法泗鎮、安山鎮、舒安鄉、山坡鄉、金水農場。

區劃簡介面積紙坊街道辦事處180.38平方千米流芳街道辦事處194.22平方千米金口街道辦事處230.68平方千米鄭店街道辦事處141.21平方千米烏龍泉街道辦事處179.82平方千米五裏界街道辦事處221.3平方千米豹澥街道辦事處88.63平方千米山坡街道辦事處323.9平方千米安山街道辦事處127.06平方千米湖泗街道辦事處81.85平方千米舒安街道辦事處151.28平方千米金水農場7平方千米法泗街道辦事處87.25平方千米人口民族截止到2008年末,江夏區總人口為63.03萬,其中,鄉村人口40.26萬,城鎮人口22.77萬,總戶數202800戶。

全區民族構成的絕大部分為漢族,新中國成立初,區境少數民族僅有回族、苗族、侗族、壯族等4個少數民族。

到1985年,全縣少數民族增至16個。

到2008年,全區有回族、苗族、侗族、壯族、土家族、滿族、布衣族、水族、彝族、蒙古族、白族、京族、朝鮮族、維吾爾族、藏族、黎族、瑤族、僳僳族、佤族、畲族、納西族、土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25個少數民族,漢族人口佔絕大多數。

經濟綜合2004-2006年,江夏區連續3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區)行列,並在2008-2012年連續5年獲得湖北省縣區級綜合經濟水準第一名。

江夏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實施"1+8"城市圈戰略,建設成為具有濱湖生態特色的武漢南部新區,形成"中國光谷"高新技術輻射基地,先進位造業轉移基地,現代都市農業基地,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基地,力爭到2011年,財政收入達到20億元以上。

2008年完成江夏區生產總值162.2億元,比上年成長17.8%。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49億元,比上年成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77.63億元,比上年成長30.6%;第三產業增加值53.08億元,比上年成長13.1%。

三次產業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34∶40.70∶35.96,調整為19.41∶47.86∶32.73。

全區年末全區從業人數28.68萬人。

第一產業2008年,江夏區完成農業增加值31.49億元,比上年成長6.1%。

全區實現農林牧副漁總產值53.99億元,成長6.1%,其中,實現種植業產值27.73億元,實現畜牧業產值17.14億元,實現林業產值0.25億元,實現漁業產值8.77億元,實現農業服務業產值0.1億元。

全區全年糧食總產量25.9萬噸,比上年減少18.3%;棉花總產量757噸,比上年成長79.8%;油料總產量4.77萬噸,比上年成長10%;蔬菜總產量120.33萬噸,比上年減少1.2%;生豬出欄80.07萬頭,比上年成長29.9%;家禽出籠1269.29萬隻,比上年成長7.8%;肉類總量89271噸,比上年成長4.8%;禽蛋產量10046噸,比上年減少53.8%;水產品產量82646萬噸,比上年減少8.4%;水果總產量17.66萬噸,比上年成長16.7%。

全區年末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8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32.74萬千瓦。

江夏區現有籽蓮種植面積10萬畝,是我國子蓮種植面積最大的區縣之一,主要分布在法泗鎮、烏龍泉街、金口街、安山鎮、湖泗鎮、鄭店街等街鎮鄉濱湖地區。

第二產業2008年,江夏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9.59億元,比上年成長31.8%。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9家,共完成產值202.15億元,其中,大型工業企業1家、中型企業15家、小型企業143家。

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71.96億元,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5.94億元,工業企業全員人均勞動生產率為16.24萬元。

江夏區有建築企業76個,從業人員2.67萬人,全年完成總產值33.77億元,比上年成長40.4%。

全年建築施工面積330.5萬平方米,比上年成長14.5%;竣工面積192.7萬平方米,比上年成長14.2%。

2008年,江夏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57億元,比上年成長16.1%。

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4.4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率為12.9%。

第三產業2008年,江夏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16億元,比上年的39.97億元成長20.5%。

其中,批發零售業完成零售額38.43億元,比上年的31.60億元成長21.6%;住宿餐飲業完成零售額5.19億元,比上年的4.58億元成長13.3%。

在批發零售業完成的零售額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0.47億元,比上年的0.97億元下降51.2%;限額以下批發零售業(抽樣數)36.12億元,比上年的28.39億元成長27.2%。

全區重點市場完成1.83億元,比上年的2.24億元減少18.4%。

在住宿餐飲業完成的零售額中,星級(限額)以上餐飲業為0.26億元,比上年的0.06億元成長325.2%;限額以下餐飲業(抽樣數)4.93億元,比上年的4.52億元成長9.1%。

全年外貿進口總額(海關口徑)3266.1萬美元,比上年的2371.4萬美元成長37.7%。

社會事業交通江夏區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武鹹城際鐵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級公路網路遍布全區。

2012年,江夏區公路裏程累計達306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6千米,一級公路163千米,二級公路304千米,三級公路112千米,四級公路2374千米。

區內航道3條92.5千米。

江夏區營運車輛擁有量達9442輛,比上年成長17.0%,其中,規模性貨運企業23家,營運貨車9120輛。

全年完成貨運量1.0億噸,貨運周轉量35.6億噸每千米,成長13.5%。

客運企業4家,客運車輛322輛,6407客座,開通線路16條。

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1.2億人次,客運周轉量3.3億人每千米,成長11.0%。

文化建設2012年,江夏區有10個文體社團組織,文體團隊130個,業餘文藝骨幹5200餘人。

全年組織開展了十多次大型區級文體活動,全區各地組織文體活動達500餘場。

江夏區五裏界錦綉村文化共享工程基層點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示範點";民俗舞蹈《龍鳳呈祥》入選"第三屆中國秧歌節"開幕式文藝晚會;江夏畫派中國畫研究院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舒安藠頭製作工藝》、《五裏界界豆製作工藝》被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鄭立國作品《長江萬裏圖》、《黃河萬裏圖》被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市博物館收藏。

全區擁有文體產業及文體經營單位401家,從業人數3960人,資產8.6億,年總收入約6.3億元。

江夏赤壁說,記載于北魏酈道元的《水經註》一書。

此書是從長江上遊往下遊記載的。

當記到江夏赤磯山附近江段時,書中雲:"江水左經百人山南,右經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

江水東經大軍山南。

"這段記載,斷定了詐魏武火燒赤壁的地理位置。

體育2008年,全區全年舉辦民眾性體育比賽72次,參加體育比賽運動員3280人,獲市以上體育比賽獎牌37枚,體育普及率為68%。

2012年,江夏區體育館擁有座位2449個,擁有全面健身體育場地總面積達60.8平方米,路徑場地面積14.3萬平方米,人平1.2平方米。

全區成立有老年協會、棋類協會、信鴿協會、登山協會、釣魚協會。

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590人,國家一級運動員1人。

全區擁有體彩71家,彩票年收入4417萬元。

衛生2012年,江夏區醫療機構共有361家,其中,局屬醫療衛生機構28家(醫直醫療衛生機構9家、鄉鎮街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13家、分院6家)。

全區在職職工2182人,在職職工中衛生技術人員1761人,按學歷分類研究生19人、大學部554人、專科742人、中專及高中371人、高中以下75人;按職稱分類高級技術職稱136人(正高職稱14人、副高職稱122人),中級技術職稱786人,初級技術職稱835人(師級職稱537人)。

全區其他醫療機構333家(村衛生室258家、個體醫62家、廠礦醫務室5家、學校醫務室8家),共有醫務人員615人,其中:村醫492人、個體醫98人、廠礦醫17人、校醫8人。

全區醫療機構編製床位數1357張,實有床位數1473張,每千人口擁有的床位數是2.3張。

全年傳染病發病率為230.14人/10萬,免疫接種率為99%,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為100%。

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1.8%。

教育江夏區有20餘所高等院校(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雲集,每年為社會提供萬餘名多領域專業人才。

2012年,江夏區擁有全日製學校168所,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普通中學27所,其中含高級中學5所(省級重點高中1所,市級重點高中1所),初級中學22所,國小5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前教育86所。

全區學校教學班1563個,在校學生總數6.5萬人。

其中中職生3197人,高中生8416人,國中生1.2萬人,國小生2.7萬人,特教72人,學前兒童1.5萬人。

全年招生數為1.9萬人,畢業生數為2.1萬人。

全區教職工總數6876人。

其中職校專任教師226人,高級中學專任教師705人,初級中學專任教師1669人,國小專任教師2078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21人,學前教育專任教師670人。

全區義務教育階段6周歲-14周歲兒童入學率為100%。

全區6周歲-14周歲三類殘疾(盲、聾、弱智)少年兒童入學率為100%。

國小年度輟學率為0,國中年度輟學率為0.4%。

全區14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100%。

全區16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100%。

全區中招改革在突破中取得圓滿成功,高中階段招生普職比率合理,升學比率達96.0%,超額完成預期目標。

全區中考報名4124人,參考率達100%;中考一次性合格率達99.4%;普高上線率為52.8%;重點普高上線率為39.0%;國中升學人數3960人,總升學率為96.6%。

高全區考報名4217人,上省線人數3813人;升學率為90.4%。

全區圓滿完成全年2.8萬人的各類招生考試人數,實現安全、公平、和諧、滿意招考的工作目標。

全區教育系統全年共獲市級榮譽117個,其中獲市委市政府、省廳級集體榮譽15個,區委區政府、市局級集體榮譽102個。

全區師生個人獲市級及以上榮譽2075個,國家級59個,省級745個。

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旅遊景點中山艦旅遊區位于素有"小漢口"之稱的金口古鎮,規劃面積3.3平方公裏,主要包括中山艦核心景區、杜家海旅遊區、民俗風貌區、軍事遊樂區、旅遊產業區五大板塊,其中核心區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其主體工程-中山艦博物館已全面竣工,見證百年滄桑的中山艦于2008年5月15日遷至博物館內並現已對外開放。

中山艦是全國最大的可移動文物。

中山艦旅遊區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雲洞位于江夏區紙坊街八分山南,是前後貫穿的天然大溶洞,俗稱石洞。

全長約300米,分前洞、中洞、天井(天竅、天竇)和後洞四部分。

洞口朝南,呈圓形。

洞口右上壁刻有"白雲洞"三字,為明代兵部尚書、江夏(今武昌)人熊廷弼所書。

洞口兩旁原有一對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駐兵于此攻打武昌後所建。

龍泉山三龜九寢十二景位于江夏區龍泉山風景區,三龜指楚藩王前三代昭、庄、憲三寢墓碑下三個雕成贔屓的石座。

九寢指昭、庄、憲、康、靖、端、愍、恭、賀等九代藩王王寢及妃寢。

十二景指靈泉寺、蓼萼堂、遠眺亭、晴雨井、白雲阿亭、含山樓、聽松閣、萬卷書樓、春露亭、秋風亭、紫萼園、珍珠塔。

其中,靈泉寺原址位于龍泉山玉屏峰東麓,建于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曾是華中地區著名寺院,鼎盛時期弟子多達五百餘人,明末清初毀于戰火。

民國期間,已擬計畫仍以靈泉寺之名重建,但未實現。

1986年,龍泉山風景區將靈泉寺列入重點修復計畫。

2002年重建,佔地面積6.7公頃,已建成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

2009年11月8日,靈泉寺寺院正式落成並成功舉辦了全堂佛像開光法會。

青龍山森林公園位于江夏區紙坊街城南,因山勢綿延起伏似青龍盤踞而得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山旁建有熊廷弼公園。

園內有明兵部尚書熊廷弼雕像和新四軍副軍長項英雕像,建有原國務院總理李鵬親筆題名的江夏革命烈士紀念館。

龍泉山風景區位于武漢市東南郊,距市區12公裏,總面積7.6平方公裏。

龍泉山自古即被視為"世外桃源,詩鄉福地",尤其是明代楚昭王及其後裔的"九王陵",頗負盛名,素有"三龜九寢十二陵"之稱,與北京十三陵形成遙相呼應之勢,號稱"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寢"。

此外,還有歷代先賢古墓48座,形成龐大的古建築群和古墓葬群。

早在2001年,明楚昭王墓群被批準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泉山風景區作為武漢市規劃發展的九大景區之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相繼修復了楚昭園正門、神道、陵恩殿、龜碑亭等建築,風景區進一步加大投資建設步伐,恢復重建靈泉古寺,整體修復景區入門廣場、道路、停車場等旅遊服務設施。

江夏區風景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有"天然綠寶石"之稱,其2/3水面位于江夏區。

江夏區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5處,均屬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

晚期早段為屈家嶺文化,距今約5000年左右,有紙坊的棺山遺址、烽火台遺址,五裏界的潘劉村遺址,金口的龍床磯遺址、香爐山遺址,山坡的銅留底遺址,鄭店的鑼鼓包遺址,豹澥的神墩遺址、楓墩遺址。

晚期晚段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嶺遺址、路邊高遺址,金口的聶家灣遺址、楊家灣遺址和紙坊的船山遺址。

江夏區有商周至漢代遺址17處:舒安的城上遺址、古寨遺址,湖泗的陳月基遺址、銅墩遺址、團墩遺址、金盆頂遺址,安山的廟嘴遺址、廟山遺址、程子城遺址,山坡的古城山遺址,流芳的張橋遺址,紙坊的金盆山遺址、粟山遺址、大商家壩遺址,金口的黃龍潭遺址、斬龍台遺址,烏龍泉的五谷城遺址。

赤壁古戰場遺址位于金口街範湖社區赤磯山村赤磯山一帶,緊臨長江南岸。

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500米。

1996年,江夏區文管所在此發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

另在距此不遠的金水閘洪家灣、火焰一帶發現一批三國時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銅劍、鐵劍、銅鏡等。

文獻《荊州記》、《水經註》均記載東漢赤壁塗口(金口)赤磯。

因村民開採石頭,遺址破壞較嚴重,但南邊山峰儲存較好。

1999年8月,江夏區人民政府將遺址命名為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龍山庄除上述景點外。

還有唐代紙坊八分山南麓白雲洞,宋代湖泗浮山古窯群遺址,民國時期有賀勝橋北伐將士紀念亭,新中國時期建成的青龍山森林公園、熊廷弼公園、江夏革命烈士紀念館,新世紀廣場,江夏市民活動中心,譚鑫培生態地質公園等。

特產梁子湖大河蟹武漢梁子湖大河蟹螃蟹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高于其他陸生及水生動物,維生素B2是肉類的5-6倍,比魚類高出6-10倍,比蛋類高出2-3倍。

湯孫湖魚丸湯孫湖魚丸以湯孫湖出產的活鱅魚(胖頭魚)為主要原料,湯孫湖魚丸以湯孫湖出產的活鱅魚(胖頭魚)為主要原料,湯孫湖魚丸于二00一年元月取得商標註冊權,"湯孫湖"牌商標于二00八年十二月被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武漢市著名商標。

五裏界粉蒸肉傳說朱元璋帶兵攻克武昌,曾用五裏界粉蒸肉犒勞將士,眾將士連稱:"好肉!好肉!"後來,朱元璋稱帝,建立了明朝政權。

一次,朱元璋來到江夏龍泉山巡察,地方官員用五裏界粉蒸肉招待他,因其油而不膩,嫩而香滑,大受朱元璋贊賞,便賜五裏界粉蒸為"貢品",一時間,五裏界粉蒸肉聲譽極高,以致相傳至今。

江夏藠頭藠頭又名薤在中國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椐{農桑輯要}中記載,早在南宋時期,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舒安鄉等地已開始大面積種植藠頭,八百多年來,薪火相傳從未間斷。

友好城市河南省潢川縣相關詞條蔡甸區漢陽區東西湖區黃陂區江岸區武昌下陸區鐵山區黃石港區鄂城區江夏郡西陵區點軍區襄城區東寶區樊城張灣區荊州區猇亭區柴桑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漢陽掇刀區南郡武漢黃祖孝昌縣襄州區陽新縣竹溪縣興山縣漢口鄖陽區谷城縣洪湖相關搜尋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其它詞條BBCNewsbeurerUltraISO東宮凌霄花半潛艇變壓器小野巴氏刷牙法快播網服裝面料楊雅筑梁歡百事可樂虛擬人生2融為一體證券交易法雌激素雨鞋雪鞋江夏區@華人百科江夏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