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寫出病人的掙扎 - 關於Yun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一本諮商師與病人的故事,也是諮商師尋求治療的故事。

雖然是心理諮商書,但讀起來更像是有趣而又感人的小說。

閱讀分享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

byyuna 241月,2021 writtenbyyuna 241月,2021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一本諮商師與病人的故事,也是諮商師尋求治療的故事。

以下是我在不劇透每個病人的故事下,所整理出來的內容。

內容目錄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從影集編導到心理治療師?!什麼契機讓心理師尋求治療?五條故事線1、作者不只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更是一位說書人!2、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作者自己的掙扎3、豐厚的心理學知識4、從故事中看見自己結語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不只在國外很暢銷,在台灣也被很多人列為2020的愛書,在goodreads上有高達14萬則評價且平均分數為4.37顆星,且原本就喜歡「探索自我」、「認識自己」的主題,讓我對這本高度評價的書更有興趣。

作者在TED上的演講 從影集編導到心理治療師?! 這兩個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領域,作者的職業生涯為何會有這樣的轉折呢?其實在作者擔任影集編導時就有跡可循。

「我一直很愛聽故事,而且我感興趣的不只是故事的內容,還有說故事的方式。

」 這是作者在試想電影角色時的動機,而後作為心理治療師變成在聽病人說故事。

作者原為一名NBC電視台影集團隊的編導,負責兩部即將上檔的影集:《急診室的春天》、《六人行》,之後因為拍攝情節所需向當地急診室請教醫療問題,作者也開始對急診室從拍片研究轉為「嗜好」,一周又一周回到急診室裡,之後一頭栽進醫學研究。

書中對作者為何毅然決然的轉職有詳細的敘述。

「由於一名殘枝發黑的陌生人優雅相助,在我使勁全力不暈過去時握住我的手,所以我決定轉換跑道──也許這聽起來蠻衝動的,但我心裡那時湧現的感動,是我在任何一份娛樂圈工作中都沒經驗過的。

《急診室的春天》是關於生死,然而是虛構的生死。

我不想再把親身經歷的故事編回娛樂世界,我要真實人生──真實的人──成為我的世界。

」 什麼契機讓心理師尋求治療? 作者在四十多歲時,以為之後將與男友結婚,但卻在毫無防備之下男友提出了分手。

「我仔細想過了,我沒辦法再跟個小孩住上十年。

」作者當時已有個八歲大的兒子。

然而作者真的是因為與男友分手難過憤恨嗎?還是她擔心焦慮的還有其他原因?或者「與男友分手」使她無法再逃避內心真正讓她低落的原因呢? 五條故事線 每個人的故事後面都還有其他故事,隨著一次次晤談抽絲剝繭後,我發現每個可惡之人都有可憐之處,原本個性最令人討厭的約翰竟是讓我眼淚潰堤的角色。

40歲,自戀的好萊塢製片約翰,與妻子相處不愉快,認為身邊的人都是白癡。

33歲,大學教授茉莉,才剛結婚就被診斷出癌症末期。

69歲,離婚女性麗塔,後悔人生蹉跎和做過一些「壞選擇」,生活如果無法在一年內好轉就選擇自殺。

25歲,對工作感到厭倦、對生活感到焦慮的夏綠蒂,有酗酒問題,老是和不對的人交往,連診間的病人也要搭訕。

心理治療師(作者)羅蕊,40多歲,因意外分手而找上另一個心理師溫德爾晤談。

以下是我歸納出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的四個特點: 1、作者不只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更是一位說書人! 我很少看劇情故事類的書籍,因為總覺得小說在花太多篇幅鋪成各種故事背景,但在讀這本書細節鋪成的剛剛好,像是治療室的擺設或是病人的小動作,都讓我帶入故事的情境,每個章節的時空交叉也安排得很流暢讀起來行雲流水,與病人的對話非常直率自然,每一個篇章的結尾又對之後的故事留下伏筆,像是每次作者在和病人對談時,結束前病人都會丟下一些謎團,讓心理治療師疑惑,等待著下次諮商時談起,也勾起我對病人故事的好奇。

除此之外,在沉重的故事背後也感受到作者的幽默感,不同於以往我對心理師的既定印象:溫柔、親切、穩重。

像是作者在書中以幽默的口吻說著:「心理治療成功之前,是同一件屁事一再發生;心理治療成功後,是一件屁事接著另一件屁事。

」 2、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作者自己的掙扎 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心理師也需要找人聊聊,讓我們看到心理師不同的另一面,作者也提到很殘忍的事實:「當病人看到自己的心理治療師走入別人的診間時,病人很有可能取消下次晤談。

」 我也突然意識到心理師也是有情緒的人也跟大家一樣都有自己的煩惱問題,儘管她受過嚴格訓練,也具備心理治療執照,但她之所以能做諮商,最重要的憑據是——她同樣是人類的一員。

作者同時是病人也是心理師,從不同的視角看每次諮商的過程十分有趣,當他在作為病人時同時也會想到她是怎麼開導別人的,在作者開導別人時也會想起自己是不是也有和病人同樣的盲點,她也發現:她的病人苦苦糾結的問題,其實正是她自己向溫德爾求助的問題。

3、豐厚的心理學知識 如果你也喜歡讀心理學的書籍,這本書不只在描繪每次諮商對話,裡面還有穿插滿滿的心理學知識,我想,如果這本書少了這些專業知識可能就不會那麼吸引我了,我能想像在一本故事書中穿插知識點是有多麼的困難,但作者用自然不造作的手法,在剛好的時間點補充知識同時也不影響故事的流暢性。

書中提到的心理學知識點會像是: 「心理投射是病人把自己的信念投向另一個人;投射性認同則是將信念投進另一個人。

舉例來說,張三上班時很火大,回家後卻對太太說:「你看起來很生氣。

」如果他太太沒生氣,他就是在心理投射。

另一方面,如果張三對老闆很火大,回家後卻把自己的怒意塞給另一半,讓對方真的感到生氣,這就是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像是把燙手山芋拋給別人,讓別人接收你的怒意,於是你不必繼續生氣。

」 4、從故事中看見自己 作者在書裡的前言有提到,為了掩飾病人的真實身分,會把幾位病人的經歷集結成一個人的,同時也要傳遞本書的核心價值:顯露我們共同的人性,讓我們能更清楚地看見自己。

雖然我們與書中角色的故事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與他們有相同的盲點。

作者也闡述了心理治療師在諮商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幫助病人突破盲點。

「很多人剛開始做心理諮商時,好奇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可是我們會再每次晤談時播下好奇的種子,因為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

」 「我們不會拉著病人直搗問題核心,我們只會輕輕推著他們靠自己走到那裡,因為最有力的真相——人最嚴肅看待的真相——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領悟的真相。

」 「心理治療是認識真正的自己。

不過,認識自己的一部份是除去對自己的認識──不再受你告訴自己的、關於你的人生故事所束縛。

」 「心理師一開始就知道每個病人只是快照,你看見的只是他們某段時間的面貌。

所以心理師得設法看見病人的其他快照,也才能在病人還無法燃起希望時,對他們抱持希望。

」 結語 雖然不是小說,卻像小說般會讓人一直很想繼續看下去,一本書厚厚一疊,每次翻開來都有欲罷不能的感覺。

雖然不是教科書,卻藏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穿插於故事中也不覺得突兀。

我不會說這本書對於處於焦慮憂鬱的會有療癒的效果,對我來說,我認為更適合對於心理學有興趣的人,看這本書可能更津津有味。

(看完都有股衝勁想要考諮商心理學的研究所!!) 謝謝大家看到最後,還想看其他閱讀筆記可以點這邊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評閱讀心得 0留言 0 FacebookLINEEmail yuna previouspost 《僧人心態》|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nextpost 德國生活週記#7,Youtube成為傳統媒體/談自私 Youmayalsolike 《跟著柴鼠學FQ... 283月,2021 《原子習慣》|複... 173月,2021 《象與騎象人》|... 282月,2021 《為什麼要睡覺?... 142月,2021 《正念飲食》|與... 42月,2021 《僧人心態》|... 201月,2021 《脆弱的力量》|... 81月,2021 《別讓現在的壞事... 3112月,2020 《刻意練習》|一... 2412月,2020 《為什麼我們這樣... 1912月,2020 AboutMe Yuna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PopularPosts 1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

241月,2021 2 《僧人心態》|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201月,2021 3 《象與騎象人》|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還幸福 282月,2021 RecentPosts 《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為投資新手打好基本功 283月,2021 《原子習慣》|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173月,2021 《象與騎象人》|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還幸福 282月,202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