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日常|論文審查報告怎麼寫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過第一次審查稿子確實還是會緊張:像是擔心自己的學識沒有跟上最新的研究進展,看不出手稿的問題點;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評論裡文法用字出錯讓人見笑;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學術日常|論文審查報告怎麼寫PhotobyGreenChameleononUnsplash日前幫一個在敝研究圈子裡名聲還不錯的M字頭期刊審查一篇論文。

該論文內容大要和問題點之前在FB上跟友人碎唸過了,在這裡就不再多說,畢竟也不是很重要。

最近那篇論文的審查結果出來了,責任編輯大概是知道我們這些學術象牙塔裡的geeks/nerds一旦寫了考卷就一定要知道答案,所以把其他審查員的意見一併寄給大家互相比稿一下。

這是我第二次收到責任編輯寄發其他人的審查意見。

不久前幫另一家米國知名大學出版的P字頭期刊審稿過後也有收到。

隨信P期刊的總編輯還誇了我審稿審得很仔細(畢竟審查意見都快要跟論文本文一樣長了...)。

雖然從字裡行間看不出來總編輯到底是稱讚還是挖苦,但就讓我們相信人性光明,應該是真的稱讚鼓勵(吧)。

這次M期刊的責任編輯總共找了三個審查員。

雖然不知道其他三個人的背景,但是惦惦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資歷也知道,應該毫無懸念就是三人中最菜的那個。

不過責任編輯在總結評論裡採用的大多是我的意見,意外之餘尾巴也不由得翹了起來。

雖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另外兩個審查員是作者推薦的人選(所以編輯知道他們可能相對偏心一點),但無論如何,應該還是可以看成自己的審查能力,有達到同儕認可的水準了吧(推眼鏡)。

想當年如果沒有米國的共同指導教授好心引路,我想我可能到現在還在摸索審查報告到底要怎麼寫。

如果來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因為有著同樣的困擾,以下是我自己以及觀察其他前輩寫審稿報告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你審稿上手順利些。

當然,不同期刊社可能會有不同的格式,不同領域可能也有不同的「潛規則」,這裏分享的主要是演化生物學/生態學領域的審稿心得(英文稿件)。

審查邀約來者不拒?在討論怎麼審查論文之前,或許應該先聊一下審查邀約的接案標準。

相信這樣的經驗大家都有:研究所(好不容易)畢業,去了幾攤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報告,發了幾篇第一作者期刊論文後,那個註冊投稿論文的電子郵件帳號,開始三不五時收到幾封不認識的人,寄來邀請為某某期刊審稿、甚至是擔任責任編輯的郵件。

收到這種信第一個想法總是心裡小鹿亂撞,覺得自己在學術圈圈裡發出的微小光芒,終究還是在茫茫免洗博士海中,被素未蒙面的伯樂相中了!但是接踵而至的第二個想法往往才是真的:這不科學呀,一個菜鳥博士,論文少少又普普,沒有人脈,也沒有教職頭銜,真的有資格當人家期刊的責任編輯嗎?再仔細研究一下信的內容,這些期刊通常有著聽起來很專業的刊名,有的甚至號稱高IF。

但是回想一下自己在做研究寫論文的時候,好像從來沒有看過這家期刊的論文,也沒看過圈內權威學者引用過該刊的論文(所以那個高IF到底是怎麼來的?!)。

再查一下總編輯和其他編輯的大名來歷,奇怪怎麼一個也沒聽過?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當然大可催眠自已這可能是一個新的期刊社,這些人可能真的是專家只是自己見識少不認識...。

但是在回頭看看自己的畢業證書,博士,就算這家期刊不在惡名昭彰的Beall'sList上,你真的不覺得這個期刊社相當可疑嗎?有人可能會覺得,即便來者是掠奪性期刊,自己如果認真幫忙審稿的話,也是可以幫到作者們增進論文品質,自己也可以練練審稿文筆,或許也能因此幫自己打響在編輯圈的知名度。

然而事實上,會把研究心血投稿到掠奪性期刊的作者們,多半並不在乎審稿的品質;而編輯們也知道作者們只是想要有發表文章的紀錄,期刊老闆只想收刊登費,所以壓根不會重視審稿人的意見。

人生苦短光陰有限,寶貴的時間應該要盡可能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更何況審查論文經常是不支薪的慈善服務項目。

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用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做白工,還幫別人賺進白花花的鈔票。

雖然說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名氣的學術菜鳥真的沒有那麼多選擇空間,但是我自己的原則是「只幫自己有興趣投稿的刊物審稿」。

畢竟連自己都看不上眼的期刊,實在很難想像同儕們會給出更高的評價,因此也就沒有花時間精神在上面的必要。

至於要怎樣選擇投稿期刊,或許未來有機會再來寫一篇分享一下淺見。

審查報告的結構(模板)好了,你收到一封領域裡小有名氣的期刊審查論文邀請,看完標題和摘要之後,你覺得內容可能很有趣可以幫忙審查,於是按下了「接受」的電子連結。

接下來怎麼辦?恩,接下來當然就是認真地把論文上上下下圖表附件全部仔細看過至少一次,標注所有你覺得有疑問的地方。

如果行有餘力,也順手把文法錯誤、標點錯誤、錯字也圈一圈。

然後就可以開始著手寫審查報告了。

就像前面說的,審查論文通常是慈善服務性質。

占用時間又沒有$$報酬,所以應該要儘可能用最少時間心力做到最大的貢獻最好。

為了節省時間,再加上寫審查報告其實不需要太多創意,所以我自己是準備一套萬用的回覆範本。

範本的架構大概分成四個大的部分:論文作者、標題、手稿編號總體評價主要評論(majorcomments)次要評論(minorcomments)四個部分裡分別包括哪些內容,一一詳述如下。

論文作者、標題、手稿編號註記這些內容的目的不僅是提醒自己這份審查報告是給哪份手稿、方便工作完成之後的歸檔紀錄,也是一種告訴編輯和作者「審查員知道自己是在審查哪篇論文」的形式。

當然不是必要,但是只是多一個從電子郵件裡複製貼上的動作,就可以讓審查報告看起來更專業,為何不呢。

總體評價這段是告訴編輯和作者總結自己對這篇論文的評價,哪裡好哪裡不好需要改進等等,像是簡短的文評分析的感覺。

大家知道第一版送出審查的論文往往品質通常都不會非常好、錯誤問題經常數多如毛,而審查員有義務要挑出這些錯誤叫作者修改。

但是如果報告裡全是在說論文不好的部分,會讓作者(和編輯)覺得這個審查員尖酸刻薄不懷好意負能量滿點,形象大大扣分,也是很無奈。

所以這個部分我都是用傳說中的三明治說話法來寫:第一段:用自己的話簡單敘述這篇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和主要發現。

不用寫太長,畢竟沒有人比作者更了解這篇論文的內容,寫這段的功能只是向編緝和作者證明自己真的已經看過、而且了解這篇論文的內容(所以有資格可以評論)。

第二段:具體誇獎一下這篇論文哪裡好。

可以是題材新穎、發想獨特、為未知領域帶來新的資料或見解等等。

其他像是文章結構完整、文藻優美易讀、圖表清晰易懂等等和科學沒有直接相關的點也是可以誇獎,但是如果只誇這些,會讓人覺得這篇論文是不是沒有什麼科學價值,或是審查員是不是沒料所以只看得到這種表面的優點(形象又扣分了)。

所以如果論文不是真的遜到一無是處的話,還是盡量以稱讚科學內容為主。

像我都是千篇一律地用「這個研究相當有趣」起頭:Thefindingispotentiallyinteresting,giventhat....ispoorlyknown.第三段:However之後直接切入論文有疑慮的地方。

因為後面主要評論和次要評論段落會詳細點出哪個地方哪個點不清楚,所以這邊點到最主要明顯的問題點就可以。

問題點通常可以歸類成三大面向:期刊切題度、研究內容品質、寫作品質。

重要程度也大概是這個順序。

如果這篇論文的內容和這本期刊的宗旨不合,無論研究內容多神都不應該推薦發表。

研究內容品質上有問題,包括實驗設計不完善、樣本數不夠、結果推論有疑慮等等,如果作者無法改善或是提出合理的解釋的話,也不能發表。

最後是寫作品質的問題,像是語言(英語)不流暢、格式不符合期刊規定等等。

我的認知是,因為這個部分非關研究品質,所以英文不好、格式不對這種程度的問題,不會是決定論文能不能發表的關鍵;但是寫得不好的論文,絕對會需要再一輪的審查,確認論文的可讀性。

當然作為非英文母語者要挑剔別人的英文時,自己的審查報告英文也不能太糟糕。

所以如果對自己的英語能力沒有信心的話,語言的部分可以留給其他審查員或編輯去檢討就好。

第四段:總結以上評論,推不推薦這篇論文發表在這本期刊裡。

有的期刊社不希望審查員在審查報告裡提到論文接受/退稿的條件,所以在寫這個部分的用詞要斟酌一點。

由於這段是三明治的另一層皮,所以只要論文不是爛到透天,還是會盡量寫正面鼓勵一點,像是說「如果作者能夠就以上以及後述的評論提出的問題點加以改善,我覺得這會是篇值得一讀的論文」等等__話。

但如果覺得論文很差推不下去的話,這個段落不寫也沒有關係。

主要評論(majorcomments)&次要評論(minorcomments)審查員應該要將論文內容有疑問的點一一標註在主要評論和次要評論這兩個段落裡。

現在很多期刊也接受審查員使用pdf註解或是Word追蹤修訂功能,在論文原稿上直接註記的方式來提供這部分的內容。

不過,如果審查員想要保持匿名的話,切記在開始註記評論、以及輸出註解過的稿子副本時,先調整好輸出設定。

如果覺得這些數位科技太難駕馭的話,也可以採用老派的條列式寫法。

用條列式寫法的話,一般會把主要評論和次要評論分開來條列。

主要評論的部分主力放在論文裡和科學邏輯推論內容有關的問題,也就是那些讓你覺得這份研究的實驗設計不完善、樣本數不夠、結果推論有疑慮的確切依據。

論文論述結構不佳或是(整段)英文語句表達不清,也可以放在這個段落。

條列式寫法的原則是:清楚、簡單、易懂。

範例如下:Page10,Lines15−19:Indataanalysis:whyuseMethodAbutnotBorC,giventhatMethodsBandCaremorepopularamongsimilarstudies?Page23,Lines7−10:Theauthorsshouldprovidefurtherevidencestojustifythestatement"Theapparentrecentuseofshallowwaters…coastaldistributionshiftoccurredinthelastdecade".次要評論的寫法其實跟主要評論一樣,不過這邊條列的是一些和科學邏輯沒有太大關係,可是需要修正(或是最好修正)的細項內容。

像是拼字錯誤、標點錯誤、圖表編號錯誤,引用文獻缺漏,圖表用色排版不佳等等細瑣的小問題。

範例如下:Page2,Line15:Change"...atfrontofthedoor"to"...infrontofthedoor".Figure1:Indicatethelocationsmentionedinthemaintextinthemap.給編輯的悄悄話有的期刊會給審查員私下跟責任編輯溝通的機會;論文作者不會看到這部分的評論。

雖然有點難想像,畢竟審查員都已經是匿名保護了,還有什麼意見不能直接反映給作者。

但是好像不少期刊都有這樣的設計,所以應該還是有存在的妙用吧。

如果覺得該講的在審查報告裡都講了,沒什麼需要跟編輯私聊的話,也是可以精簡直白的表達自己喜不喜歡這篇論文,或是略過不寫。

老實說,比起寫研究計畫、寫結案報告、期刊論文稿件等等,審查報告應該是學術人平常在寫的各種文件裡,算是輕鬆簡單壓力小的−畢竟是站在握著權力(?)的這邊,而且還匿名,就算審查報告寫得再差,(理論上)也只有責任編輯知道審查員的真實身份而已。

不過第一次審查稿子確實還是會緊張:像是擔心自己的學識沒有跟上最新的研究進展,看不出手稿的問題點;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評論裡文法用字出錯讓人見笑;或是擔心自己的身分曝露(畢竟圈子就這麼小),日後被大咖作者排擠霸凌之類...。

對於前面兩點只能說,平常就要多看多練習累積功力,以免書到用時方恨少。

最後一點不能說不可能發生,但如果會因為怕得罪人而無法公正的審查論文,那最好一開始就不要接下審查的工作。

以上是自己對於寫作審查報告的一些想法心得。

感謝收看。

MorefromRESEARCH&WRITEFollowAbiologist’spersonalblog.Lovepodcastsoraudiobooks?Learnonthegowithournewapp.TryKnowable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RESEARCH&WRITE5FollowersAbiologist’spersonalblog.FollowMorefromMediumMaryamSaeedGainInnerPeacewithForgivenessDavidPickutWhatCanWeDo?APerspectiveonClimateChangemounicaAlaskanAdventure2k22:RewindQuocdatnguyenYumiSwap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