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少林寺 故事的疏漏和天真的政治觀| 香港影評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冠以少林寺之名的《新少林寺》,未上映前的觀眾單憑少林二字大概知道此片是 ... 以換取曹停止戰鬥的決定,可以看出導演削足就履地來處理故事的結局。

Jumptonavigation 新少林寺─故事的疏漏和天真的政治觀 搜尋 Google 拍攝少林寺本身就是一項危險而矛盾的項目,它的文化厚度與戲劇邏輯的書寫多半是易守難攻的,當創作者有了展示宏觀主題的野心,就必然在文化問題上進行修正,以免觸碰禁區。

那麼唯一不遺憾的,可能便是走馬觀花的歷史模板了。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二字多年來已經和功夫畫上等號。

冠以少林寺之名的《新少林寺》,未上映前的觀眾單憑少林二字大概知道此片是功夫電影。

功夫電影當然以功夫場面為主,但任何導演都明白到,近兩個鐘頭的純動作打鬥,沒有故事的支撐,空洞洞淡而無味的影像充斥鏡頭,怎樣也不會是一齣耐看的電影。

看畢全片,導演陳木勝著力平衡動作和內容的分佈,亦有嘗試由內容自然地引發出合理的功夫打鬥,然而卻見力不從心,失諸交臂。

內容的薄弱在於本片曾經試圖從一些佛教的襌、武、醫文化,再配合功夫,構成故事的骨幹,但未能從襌、武、醫文化切入,塑造出侯傑(劉德華飾)從滿手血腥的軍閥,到出家成僧,再到悟出佛理的過程。

襌、武、翳是少林文化的精華。

簡單來説,襌為修襌學佛;武者武學,強身健體之餘,以襌入武,習武修襌,兩者互相配合。

醫即醫術,亦包括氣功和打坐等功夫,襌、武、醫三者相互融合,為少林僧人日常的個人修練。

少林寺主持身為高僧,故事交代了他兼具襌、武、醫修為:和曹蠻對打表現他的武學修為;用針灸技術急救侯傑的女兒;日常的諗經頌佛交代了他的襌學修養。

陳氏以主持對照侯傑,在故事交代了他悟出佛性的過程,也有刻劃他練武的 過程,雖然兩方面都未有深入討論,僅為浮光掠影,但比省略習醫的描寫為好。

從襌、武、醫文化的切入勾勒侯傑的改變,最後只有襌、武而缺醫,故事雕琢略為粗淺,肌理有欠清晰。

僧人與軍閥,兵荒馬亂的城市與憩靜和諧的少林寺,是侯傑前半生和後半生的對照。

主持希望侯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後侯傑削髮為僧,藉襌、武修身,立身於亂世,完全出於出家人慈悲為懷的好意。

然而,假如侯傑面對殺人如麻的曹蠻,在寺廟大柱塌下將會壓著曹蠻的一剎那|捨身相救曹蠻,期望生死一剎的一念之差,令曹蠻大徹大悟,希望藉此解決無此境的殺戮,究竟這是出於佛家的思想,還是導演一廂情願的想法呢?這點值得思考。

出家人不會只盲目持守佛法不殺生的原則,面對國家危難,他們也會延身而出,執起刀鎗劍戟,上陣殺敵。

最出名的歷史例子是,明代中葉,江浙沿海一帶倭寇為患,當年除了明軍出戰外,還有不少少林僧人主動參與其中,而且是各路兵馬中,最為驍勇善戰的一隊人馬。

此段歷史證明了佛門中人不會不殺人,而妄顧其他人的生命,因為假如殺一人能挽救其他人的生命,縱使不殺生為出家人的信念,但他們也會選擇將殺人的罪孽背負在自身上,讓其他人存活,比起任何人都不殺而自己犧牲,最後卻使更多人死來得更有意義。

言則,他與曹蠻生死相搏時,犧牲自己救回曹一命,希望其痛改前非,以換取曹停止戰鬥的決定,可以看出導演削足就履地來處理故事的結局。

一介僧人這樣一廂情願救出當權者,期望他大發慈悲,手下留情的做法其實有點天真。

同樣天真的結局,早前出現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

狄仁傑死命勇救武則天一樣,也竟然希望統自者一時醒覺襌讓予皇朝的正朔李家手中。

陳導和徐導北上參與合拍電影的遊戲,當然要隨著政治的主旋律起舞。

隨便就殺當權者,豈不是收到球證的紅牌,被趕出場? 作者: 李卓倫刊物: 香港電影Year: 2011年Month: 04月期數: #4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