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中華人民共和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
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 ...
武漢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武漢市漢地級市武漢市風光上:武漢大學舊址眺望武漢天際線,中上: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長江大橋,中下:龜山電視塔、江漢關博物館、蛇山黃鶴樓,下:漢口火車站綽號:江城[註1]、百湖之市、九省通衢、東方芝加哥武漢市在湖北省的位置坐標:30°35′00″N114°19′00″E/30.58333°N114.31667°E/30.58333;114.31667座標:30°35′00″N114°19′00″E/30.58333°N114.31667°E/30.58333;114.31667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湖北省設立1927年語源由武昌、漢口、漢陽合併政府駐地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下級行政區13個市轄區政府 • 市委書記郭元強 • 人大常委會主任胡立山 • 市長程用文 • 政協主席楊智面積 • 地級市8,569.15 平方公里(3,308.57 平方英里) • 市區905.62 平方公里(349.66 平方英里)面積排名全省第11位(佔全湖北省4.569%) • 建成區(2019年)812.39 平方公里(313.67 平方英里)海拔28 公尺(92 英尺)最高海拔873 公尺(2,864 英尺)人口(2019年) • 地級市常住人口:1,232.65(全國第6位)萬人 • 排名全省第1位) • 密度1,282.36人/平方公里(3,321.3人/平方英里) • 市區密度14,380人/平方公里(37,200人/平方英里) • 城鎮(2019年)902.45[註2]萬人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話 • 母語(方言)武漢話時區北京時間(UTC+8)郵政編碼430000電話區號27車輛號牌鄂A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6.6 ℃•年降水1,269.0毫米•年日照1,928.6小時行政區劃代碼420100舊稱漢口、夏口城市定位國家中心城市[2]、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3]城市口號武漢,每天不一樣城市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4]國內生產毛額¥16223.21億(全省第1位內地第8位(2017年))1,986.2億美元(匯率)3,832.6億國際元(平價)•人均¥123,081(全省第1位內地第9位(2019年))18,229美元(匯率)35,176國際元(平價)HDI(2016)0.810 極高 [5]網站http://www.wuhan.gov.cn/市象徵花梅花樹水杉
武漢
總覽
武漢經濟
武漢政府
武漢教育
武漢交通
武漢規劃
武漢人口
武漢地理
武漢氣候
武漢生態
武漢山峰
武漢山脈
武漢水系
武漢河流
武漢歷史
武漢老城
武漢租界
宋朝時期
元朝時期
明朝時期
清朝時期
北洋政府
國民政府
日占時期
共和國時期
武漢文化
武漢方言
武漢電影
武漢藝術
武漢文學
武漢建築
武漢橋梁
武漢戲劇
武漢曲藝
武漢宗教
武漢民俗
武漢媒體
武漢小吃
武漢體育
武漢節日
分類
政府機構
市長
文化場所
文化
歷史
古蹟
地理
政治
經濟
軍事
社會
交通
教育
宗教
建築
旅遊
人物
飲食
媒體
閱論編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中華人民共和國超大城市[6]和國家中心城市[7]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8]。
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9],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0],有「九省通衢」之稱[11]。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
「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清中後期至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漢口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12],故在當時被美國稱為「東方芝加哥」[13],而武漢也繼承這一美稱[14]。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中華民國誕生於此[15]。
1927年,北伐中的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併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16]。
同年二月,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也隨之來漢,使其短期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7]。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曾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18],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
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
截至2011年,武漢高校學生人數已超過100萬,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
[19]截至2015年,武漢高等院校高達82所,僅次於北京[20]。
近年來,武漢經濟大幅增長,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製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21]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22],目前全市高新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極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23]。
武漢近年來對外來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漸增強,年輕人口淨增率現僅次於深圳排名全國第二,是全國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4],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25]。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漢都要舉行武漢網球公開賽[26],是中國國內級別最高的網球賽事之一。
2019年,武漢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27],參與舉辦國際籃聯世界盃籃球賽[28]。
2017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武漢市全球創意城市網絡項目,授予武漢「設計之都」稱號,成為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後的中國第四個「設計之都」[29]。
同年12月,武漢榮膺「2017年度城市創新」獎[30]。
2019年12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31],其後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病毒感染案例。
為遏制疫情擴散,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於2020年1月23日宣布「封城」[32]。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恢復對外交通[33]。
目次
1歷史
1.1先秦至南北朝
1.2隋至清中期
1.3晚清
1.4中華民國
1.5中華人民共和國
2自然地理
2.1地理位置
2.2地質地貌
2.3氣候與生物
2.4水文
3政治
3.1現任領導
3.2行政區劃
4經濟
4.1農業
4.2工業信息
4.3外商投資
4.4金融商貿
5人口
5.1教育水平
5.2姓氏
5.3外來人口
5.4少數民族
5.5方言
6社會
6.1教育
6.2科技
6.3媒體
6.4體育
6.5醫療衛生
6.6宗教
7交通
7.1公路
7.2鐵路
7.3航空
7.4海運
7.5公交車和輪渡
7.6軌道交通
7.7過江橋梁和隧道
8文化
8.1飲食
8.2戲曲曲藝
8.3手工藝術
8.4文學
9旅遊
9.1歷史建築
9.2博物館
9.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對外交流
10.1友好城市
10.2領事機構
10.3港澳駐武漢機構
11注釋
12參考文獻
12.1引用
12.2書目
13參見
14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主條目:武漢歷史
先秦至南北朝[編輯]
武漢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館對東湖之濱的放鷹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石斧、石錛以及魚叉等新石器時代遺存,經認定屬於屈家嶺文化。
武漢最早的傳說是關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漢漢陽江邊的禹功磯上建有禹王廟[34]。
在黃陂區發現的距今約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是迄今中國極少數已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
[35]
春秋戰國時代,武漢屬於楚國範疇,留下一些遺蹟傳說。
《列子·湯問》所記載的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
鍾子期,楚國漢陽(今武漢蔡甸)人。
至今,漢陽仍存有北宋留下的古琴台、鍾子期墓等建築遺蹟和「琴斷口」等歷史地名,武漢也因此被稱為「知音」故里[36]。
春秋戰國至西漢時期,武漢新洲地區文化昌盛,成為儒家重地之一。
《論語》載:「孔子周遊列國至楚國時,使『子路問津』於長沮、桀溺」。
西漢時期有庶民在邾縣(即新洲區)孔子山掘出一塊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問津處」八個秦隸大字,淮南王劉安遂就地建廟徵召學士講學,是為「問津書院」,被喻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大學」,史上曾與嶽麓書院、東林書院等齊名[37]。
東漢末年軍閥劉表命江夏太守黃祖在今漢陽月湖附近所建的「卻月城」和東吳孫權於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築的「夏口城」。
卻月城是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址。
孫權築夏口城時,在蛇山附近的城牆上修築一座瞭望塔,這便是後來舉世聞名的黃鶴樓。
208年,武昌附近的赤壁(今咸寧赤壁,一說在江夏區赤磯山)曹操軍與孫權、劉備聯軍爆發赤壁之戰。
222年,為對抗曹魏入侵,孫權在武昌(今鄂州)設立都城,265年至266年孫吳曾將首都遷於此地,使武昌及其周邊第一次成為中國重要的政治中心。
南朝時,夏口城擴建為郢州城,成為郢州的治所[38]。
隋至清中期[編輯]
晴川閣禹稷行宮
隋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
唐時江夏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
期間,武漢經濟文化逐步繁榮,成為文人墨客的匯聚之地,其中,位於武昌長江之濱黃鵠山巔的黃鶴樓被崔顥、李白、白居易、王維、劉禹錫、蘇軾、陸游、黃庭堅等無數唐代乃至後代著名詩人吟詩頌讚,一時之間,使武昌成為中國南方的文化重鎮之一,其中,崔顥所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和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使黃鶴樓名揚天下,而李白的另外一首「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更是使武漢從此擁有了「江城」的別稱[39]。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郡。
南宋時期,武昌再次成為中國僅次於首都地區之外的第二大政治軍事據點,抗金英雄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興師伐金,因此岳飛也被朝廷封為「鄂王」,武漢也曾遍布「岳王廟」的遺蹟。
南宋詩人陸游在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
[40]宋代武漢的制瓷業極為發達,經過發掘,在武昌城區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磚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在市郊江夏區湖泗、梁子湖等地發現了宋代大型瓷窯群100多座[41]。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湖廣行省為全國10個行中書省之一,轄境包括今長江以南、湖南大部、湖北部分、廣西、海南全省及貴州大部、廣東雷州半島、重慶東南部。
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的治所[42],也是武漢正式成為中國中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的開始。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因而在朱楨長大後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來源可靠?]。
武昌一地繼續成為湖北乃至中部地區的政治中心,明楚王之布政使司衙門駐武昌府。
[35]明代中後期,武漢的漢口崛起。
由於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來自徽州、山西、陝西、江西等各幫商人紛紛前來經營,以鹽、典當、米、木材、棉布、藥材為六大行業,發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規模,主要街道漢正街上起礄口,下到堤口(四官殿)[43]。
明末清初,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被世人稱為「楚中第一繁盛」,成為全中國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美譽,也因漢口扼長江、漢水兩大水道咽喉,成為天下商賈聚集之地,歷史上也被稱為三大茶市[44]和天下四聚之一[45]。
晚清[編輯]
具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的老漢口
清代後期直至二十世紀初的武漢享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是中國第二大城市[46],也是中國主要幾個經濟、金融、工業、交通、文化中心之一。
19世紀中葉,中俄萬里茶道源於漢口。
從18世紀至20世紀初中葉,漢口一直是中國三大茶市之一。
1900年漢口僅出口俄國就達39萬擔,占中國輸出俄國茶葉的80.9%。
由於茶葉貿易的帶動,漢口也成為中國近代最大的農業輕工產品加工出口中心,被中外茶商稱為「東方茶港」[47]。
1862年英國人修建的江漢關大樓,現已改建為江漢關博物館
1858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
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
由此,漢口開始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國際大都市的轉型。
此後,漢口先後開闢英、俄、法、德和日五國租界,40餘個歐美國家在漢設立領事館。
外國各路商人先後來漢通商,從此武漢的對外貿易大幅增長,貿易量穩居全國前四,成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其中有40年對外貿易總額占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呈現出「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態勢。
隨著漢口在商貿更趨國際化,大批外商在此興修碼頭,設立銀行,成立公司,極大提升漢口的國際輻射能力。
至清末,外商在漢開辦的經營土洋貨銷售、金融、航運、房地產的洋行劇增[48]。
就具體的實業經濟而言,制茶是當時漢口最大的工業,出口占全國6成[49]。
1889年,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
其執政期間,大力推行洋務運動,特別是興建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使漢陽造成為聞名東亞的品牌,進一步刺激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使武漢在原有以商貿金融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基礎上拓展為近現代中國的工業發源地。
他主持修建京漢鐵路,使武漢成為中國的南北交通樞紐,成為名副其實的九省通衢[50]。
他還興辦西式現代教育,創建「兩湖書院」、「自強學堂」等新式學堂,進一步推動武漢成為中國的教育文化重鎮[51]。
1905年,張之洞修築後湖長堤,建成後堤內乾涸土地10萬畝,基本奠定現代漢口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輪廓。
1907年,張之洞將後城城牆拆除,修建後城馬路並成為漢口第一條近代馬路,這條路也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國各方政治勢力在武漢地區角逐的主要舞台[52]。
甲午戰爭後,中國開展「實業救國」運動。
民族資本主義勢力紛紛進駐中國最大經濟、交通中心之一的漢口,大力發展民族經濟,並進一步推動漢口等中國大城市向現代城市轉型。
1906年,宋煒臣等人在漢口創立「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民營公用水電企業。
1909年,該公司為調節供水,在中山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修建漢口水塔,成為當時武漢最高的建築[53]。
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軍成立湖北軍政府
中華民國[編輯]
1930年日本人繪製的武漢三鎮地圖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布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於是每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紀念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
[54]。
1912年1月,黎元洪成為臨時總統兼湖北都督。
[55]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武漢經濟繼續迅速發展,尤其是民族資本主義迅速崛起。
武漢持續作為中國主要的工業中心之一存在,[56]但是工業的迅速崛起也帶來工人階級的迅速壯大和階級矛盾的不斷擴大,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爆發,這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最有影響的事件。
[57]
中華民國時期的漢口市
1931年江淮大水後漢口市政府門前
隨著中國北伐戰爭的推進,1926年9月,北伐軍攻占漢口。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26年10月7日成立漢口市政府,劉文島為漢口市第一任市長。
1926年11月21日,國民政府遷都武漢,並決定將漢口、漢陽、武昌合併為一個城市,設為京兆區(首都),定名武漢,這也是武漢三鎮首次在行政上統一於一個城市之內。
次年3月24日,中華民國武漢國民政府正式成立。
同年,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一起搬到武漢,武漢隨即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焦點所在,也成為中國政治、軍事中心。
[17]然而1927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汪精衛默許寧漢合流並發動七一五事變制裁中國共產黨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8月7日共產黨在漢口召開會議,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確立武裝暴動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第一次國共合作宣告失敗。
11月起,桂系軍閥建立在武漢的統治,直到1929年被蔣介石軍攻克。
[58]1920年代直至抗日戰爭前夜,武漢城市規模急速擴大,到1936年末有民營近代工廠516家[59],人口超過120萬[60]。
歷時四個月的武漢會戰過後,日本陸軍攻占武漢
抗日戰爭初期,南京國民政府將武漢作為戰時首都據此抵抗日軍入侵,為國民政府內遷爭取時間。
1937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等部門陸續遷至武漢,蔣中正來到武漢指揮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有關方面力量也陸續來到武漢,國共兩黨在武漢展開第二次國共合作。
武漢作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各重要機關的臨時辦公地點,成為中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18][61]1938年6月,武漢會戰打響,國民革命軍經歷大小戰鬥數百次,大大消耗日軍的力量,粉碎日本三月亡華的圖謀,此戰也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武漢也因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焦點城市[62]。
1938年6月,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的各類工業、軍事設施或內遷或破壞,武漢工業的損失達到70%。
10月27日,武漢全境被日軍占領(除了漢口法租界),中國抗日戰爭全面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63]1940年9月,日本扶植的汪精衛政府將武漢特別市改為漢口特別市,期間武漢人口銳減,居民大規模擁入漢口法租界避難,常有騷亂發生。
1944年11月,美軍對武漢進行輪番轟炸,是為漢口大空襲,武漢市區遭到嚴重破壞。
[64]漢口大空襲是美軍在首次使用燃燒彈對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進行地毯式轟炸,這項戰術之後被應用於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1949年5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入城部隊進入漢口市中山大道。
1945年9月,國民政府收復武漢後,將武昌和漢陽組建武昌市,漢口仍為直轄市。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武漢行營,白崇禧坐鎮。
1946年10月,僅管轄武昌地區的武昌市政府成立,漢陽市區劃為漢陽縣。
1947年8月,漢口市成為中華民國行政院院轄市[65]。
1948年秋,白崇禧在武漢謀求劃江而治,同時向武漢工商業募捐以備戰。
[66]
1949年5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八師進入漢口市區;17日,江漢軍區獨立一旅進入漢陽縣,第四野戰軍第四十軍一五三師進入武昌市[67],至此,解放軍接管武漢三鎮[68]。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武漢防汛紀念碑
位於沿江大道的武漢市人民政府
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
直到1954年6月以前,武漢市是中央直轄市,並且是中南大行政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69]。
1954年6月,武漢市被併入湖北省,並被改為湖北省省會。
一五計劃時期,武漢被確定為「重點城市」進行建設。
根據中央「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指導思想,國家在武漢地區投資新建大型國營企業32個,奠定武漢引以為傲的工業基礎[70]。
自此,武漢由「工商金融和近代工業中心」迅速的轉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工業基地。
到1956年,公有制經濟在武漢取得統治地位。
[71]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大橋聯通京漢、粵漢鐵路組成中國重要的南北鐵路幹線之一——京廣鐵路,極大地促進中國南北交流,也使武漢三鎮從陸上連成一體,成為完整統一的武漢城區[72]。
1965年開始的「三線建設」,武漢收穫一批國家級大項目,使武漢的經濟地位更加穩固。
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初期,武漢經濟規模長期位居全國第四位,僅次於北京、上海、天津,武漢也成為計劃經濟時代全國三大工業中心、三大交通商業中心、三大教育中心之一[73]。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1974年,毛澤東曾48次下榻武漢東湖賓館並主持國家政務[74],使武漢成為他自1949年以後除了中南海以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也使武漢成為北京之外的另一個國家政治中心。
期間,在武漢召開中國共產黨八屆六中全會等多次中央會議[75]。
1975年,武昌縣、漢陽縣劃歸武漢市。
1983年,新洲縣、黃陂縣劃歸武漢市[76]。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漢市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77]。
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的第一站來到武昌,指示武漢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成新的全國三大製造業中心、三大科技開發中心、三大金融貿易中心,在全國經濟中起龍腰的作用,隨後幾年,武漢發展速度連年突破16%,經濟總量一直保持全國前三甲,城市規模始終排名全國城市前列。
[78]
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的20年間,由於國家奉行「非均衡發展戰略」,中部、湖北和武漢成為「政策窪地」被不斷邊緣化。
同時,武漢還是一個「重稅區域」,自身結餘極為有限,嚴重影響武漢城市建設。
[79]至此,武漢逐漸被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區拋在身後。
[80]此外,當時的湖北省委省政府對省內武漢「一城獨大」的現狀,提出「削峰填谷」政策,即平抑武漢的發展並將行政資源全部用於發展湖北其他城市,造成武漢經濟進一步下滑,[可疑][81]。
隨著中國經濟由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型[82][需要較佳來源],武漢的區位及科教優勢被重新認定。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3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重新確立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
[83]
2008年前後開始,湖北及武漢兩級政府抓住國家經濟環境變化的大勢,全市經濟大幅增長,並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製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21]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84],目前全市高新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極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23],創業環境在中國大陸排名前十強[85]。
武漢初步改變傳統印象中「重工業基地」的形象,變成一座新型經濟城市。
武漢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硬體建設突飛猛進[86],城市面貌顯著改善,對外來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漸增強,特別是備受年輕人青睞,年輕人口淨增率現僅次於深圳排名全國第二,是近年來全國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4],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25]。
2016年8月,中央正式批覆同意武漢設立「自由貿易區」,武漢自貿區主要是落實中央關於中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的要求,發揮其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示範作用[87]。
2016年9月,中央正式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武漢被列為超大城市,提出發揮武漢核心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88]。
2017年1月2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指出,武漢要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89]。
2019年11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在武漢爆發,並逐漸傳播到全世界所有國家,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於2020年1月23日宣佈封城: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32],武漢「封城」。
2月14日起,進一步對所有小區實行封閉管理[90]。
3月28日,武漢17個鐵路客站恢復辦理到達業務,城市公交、地鐵部分線路恢復運營[91][92]。
4月8日零時,歷經76天的封鎖,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恢復對外交通[33]。
自然地理[編輯]
地理位置[編輯]
武漢市在中國的位置
武漢夜空衛星圖
武漢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
東西距最大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為155公里。
[93]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於1980年11月13日發現的小行星3206命名為「武漢」。
[94]
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層中,處於得天獨厚的優越位置,其內層與湖北省的宜昌、襄陽以及中部長沙、南昌、株洲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中層與省內的十堰以及鄰省的鄭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600公里左右,外層與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天津、重慶、成都、青島、西安、貴陽等主要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
中國大陸80%以上的城市和人口都在以武漢為中心,1000公里為半徑的這個圓圈內,所以武漢也被公認為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95]。
武漢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江漢平原東部,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區及嘉魚縣相連,西與荊州的洪湖市、仙桃省轄市、孝感的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黃岡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96]。
地質地貌[編輯]
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崗地。
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
[93]平坦平原位於長江、漢江及其支流兩岸以及湖泊周圍,是棉花和蔬菜產區。
壟崗平原位於湖泊周圍和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帶,盛產水稻和魚。
丘陵分為三列,均被林木覆蓋。
北列分布在新洲區、黃陂區北部,中列橫穿城區,南列分布在蔡甸區、江夏區北部。
低山主要分布在黃陂區和新洲區東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
黃陂區和孝感市交界的雙尖峰,海拔872.5米,是武漢最高點。
中心城區的最高點位置位於洪山區的頂冠峰,海拔200.1米[97]。
礦產主要有煤、磷、黃鐵礦等[98]。
氣候與生物[編輯]
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熱冬溫等特點。
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4.1℃,冬季長110天;7月平均氣溫最高,29.2℃,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
極端最高氣溫39.7℃(2017年7月27日),極端最低氣溫-18.1℃(1977年1月30日)。
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050~1200毫米。
武漢穩定≥10℃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240天[99]。
自然植被以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馬尾松、杉木、櫟樹分布普遍。
武漢市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81年統計至2010年,極端數據自1951年統計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F)
25.4(77.7)
29.1(84.4)
32.4(90.3)
35.1(95.2)
36.1(97.0)
37.8(100.0)
39.7(103.5)
39.6(103.3)
37.6(99.7)
34.4(93.9)
30.4(86.7)
23.3(73.9)
39.7(103.5)
平均高溫°C(°F)
8.1(46.6)
10.7(51.3)
15.2(59.4)
22.1(71.8)
27.1(80.8)
30.2(86.4)
32.9(91.2)
32.5(90.5)
28.5(83.3)
23.0(73.4)
16.8(62.2)
10.8(51.4)
21.5(70.7)
日均氣溫°C(°F)
4.0(39.2)
6.6(43.9)
10.9(51.6)
17.4(63.3)
22.6(72.7)
26.2(79.2)
29.1(84.4)
28.4(83.1)
24.1(75.4)
18.2(64.8)
11.9(53.4)
6.2(43.2)
17.1(62.9)
平均低溫°C(°F)
1.0(33.8)
3.5(38.3)
7.4(45.3)
13.6(56.5)
18.9(66.0)
22.9(73.2)
26.0(78.8)
25.3(77.5)
20.7(69.3)
14.7(58.5)
8.4(47.1)
2.9(37.2)
13.8(56.8)
歷史最低溫°C(°F)
−18.1(−0.6)
−14.8(5.4)
−5.0(23.0)
−0.3(31.5)
7.2(45.0)
13.0(55.4)
17.3(63.1)
16.4(61.5)
10.1(50.2)
1.3(34.3)
−7.1(19.2)
−10.1(13.8)
−18.1(−0.6)
平均降水量mm(英寸)
48.7(1.92)
65.5(2.58)
91.0(3.58)
135.7(5.34)
166.8(6.57)
218.2(8.59)
228.1(8.98)
117.5(4.63)
74.0(2.91)
80.9(3.19)
60.0(2.36)
29.6(1.17)
1,316(51.82)
平均降水天數(≥0.1mm)
9.5
9.8
13.1
12.5
12.2
11.8
11.6
9.6
7.5
9.0
8.0
6.9
121.5
平均相對濕度(%)
76
75
75
75
74
77
77
77
75
76
75
73
75
月均日照時數
101.9
97.0
121.8
152.8
181.0
170.9
220.2
226.4
175.8
151.9
139.3
126.5
1,865.5
可照百分比
33
33
31
39
43
43
54
59
48
46
45
43
43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100][101]
水文[編輯]
武漢境內的長江、漢水、倒水河、灄水河和舉水河等5條河流的水質均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郊區縣水質基本達到天然飲用水標準。
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幹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
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
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m3、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
河道比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產生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淤積而成的沙洲。
長江在武漢城區最窄處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寬1100米;最寬處位於青山區,寬3880米。
漢江從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102]。
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水交匯於此,將武漢市區分為漢口、漢陽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稱武漢三鎮。
武漢市區地形以平原為主,中部散列東西向殘丘,且市內湖泊塘堰眾多,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譽,現有大小湖泊166個,其中有43個在中心城區。
其中武昌的東湖曾為中國第一大城中湖,隨著武漢市區面積不斷擴大,位於武昌南部郊區的湯遜湖現已取代東湖為中國第一大城中湖。
武漢的水域面積共2217.6平方公里,占超過全市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湖泊面積為803.17平方公里[97],湖泊水面率居全國各大城市的首位。
[103]
武漢水果湖
武漢東湖
中列丘陵:磨山
長江武漢城區段
政治[編輯]
現任領導[編輯]
武漢市五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武漢市委員會書記
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武漢市人民政府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主席
武漢市監察委員會主任
姓名
郭元強[104]
胡立山[105]
程用文[106]
楊智[107]
張曙[108]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南省光山縣
湖北省咸寧市
湖北省陽新縣
四川省資陽市
湖北省英山縣
出生日期
1965年7月(56歲)
1963年6月(58歲)
1965年7月(56歲)
1963年11月(58歲)
1962年9月(59歲)
就任日期
2021年9月
2020年1月
2021年1月
2021年1月
2018年1月
行政區劃[編輯]
主條目:武漢市行政區劃
武漢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下轄13個市轄區,其中7個主城區及6個新城區。
主城區: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
新城區:東西湖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
另外設有由武漢市政府直接管理的1個國家級高新區,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風景區和1個新港: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俗稱中國光谷,國家級高新區,湖北省政府派出、委託武漢市管理)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俗稱沌口開發區,整體託管漢南區)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名吳家山台商投資區,與東西湖區行政建制並存,實行區、區合一的體制)
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武漢新港(湖北省政府派出、委託武漢市管理)
武漢市行政區劃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洪山區
東西湖區
漢南區
蔡甸區
江夏區
黃陂區
新洲區
①江岸區
②江漢區
③礄口區
④漢陽區
⑤武昌區
⑥青山區
區劃代碼[109]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110](平方公里)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行政區劃[111]
街道
鎮
鄉
社區
行政村
420100
武漢市
WǔhànShì
8,569.15
江岸區
430000
156
1
3
1316
1825
420102
江岸區
Jiāng'ànQū
80.28
四唯街道
430014
16
137
14
420103
江漢區
JiānghànQū
28.29
北湖街街道
430000
13
108
420104
礄口區
QiáokǒuQū
40.06
韓家墩街道
430000
11
127
1
420105
漢陽區
HànyángQū
111.54
琴斷口街道
430050
11
118
420106
武昌區
WǔchāngQū
64.58
積玉橋街道
430000
14
140
1
420107
青山區
QīngshānQū
57.12
新溝橋街道
430080
10
82
12
420111
洪山區
HóngshānQū
573.28
珞南街道
430070
13
1
157
14
420112
東西湖區
DōngxīhúQū
495.34
吳家山街道
430040
11
64
420113
漢南區
HànnánQū
287.05
紗帽街道
430090
4
15
29
420114
蔡甸區
CàidiànQū
1,093.17
蔡甸街道
430100
11
1
44
283
420115
江夏區
JiāngxiàQū
2,018.31
紙坊街道
430200
15
66
268
420116
黃陂區
HuángpíQū
2,256.70
前川街道
430300
15
1
74
589
420117
新洲區
XīnzhōuQū
1,463.43
邾城街道
430400
12
1
67
546
註:洪山區數字包含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所轄花山、左嶺、九峰3街道及武漢化學工業區所轄八吉府街道;蔡甸區數字包含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沌口、軍山、沌陽3街道;江夏區數字包含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所轄關東、佛祖嶺、豹澥、流芳、濱湖5街道;全市行政區劃數字包含東湖風景區所轄14居委會、2村委會。
閱論編武漢市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區:湖北省 政府駐地:江岸區縣級行政區13縣級行政區(13市轄區);160鄉級行政區(156街道辦事處、1鎮、3鄉)市轄區江岸區16街道
大智街道
一元街道
車站街道
四唯街道
永清街道
西馬街道
球場街道
勞動街道
二七街道
新村街道
丹水池街道
台北街道
花橋街道
諶家磯街道
後湖街道
塔子湖街道
江漢區13街道
民族街道
花樓街道
水塔街道
民權街道
滿春街道
民意街道
新華街道
萬松街道
唐家墩街道
北湖街道
前進街道
常青街道
漢興街道
礄口區11街道
古田街道
韓家墩街道
宗關街道
漢水橋街道
寶豐街道
榮華街道
漢中街道
漢正街道
六角亭街道
長豐街道
易家街道
漢陽區11街道
建橋街道
晴川街道
鸚鵡街道
洲頭街道
五里墩街道
琴斷口街道
江漢二橋街道
永豐街道
江堤街道
龍陽街道
四新街道
武昌區14街道
積玉橋街道
楊園街道
徐家棚街道
糧道街道
中華路街道
黃鶴樓街道
紫陽街道
白沙洲街道
首義路街道
中南路街道
水果湖街道
珞珈山街道
石洞街道
南湖街道
青山區10街道
紅衛路街道
冶金街道
新溝橋街道
紅鋼城街道
工人村街道
青山鎮街道
廠前街道
武東街道
白玉山街道
鋼花村街道
洪山區9街道
珞南街道
關山街道
獅子山街道
張家灣街道
梨園街道
卓刀泉街道
洪山街道
和平街道
青菱街道
1鄉
天興鄉
武漢化工區1街道
八吉府街道
東湖開發區3街道
九峰街道
左嶺街道
花山街道
東西湖區11街道
吳家山街道
柏泉街道
將軍路街道
慈惠街道
走馬嶺街道
徑河街道
長青街道
新溝鎮街道
辛安渡街道
東山街道
金銀湖街道
漢南區武漢開發區4街道
紗帽街道
東荊街道
湘口街道
鄧南街道
蔡甸區8街道
蔡甸街道
奓山街道
永安街道
侏儒山街道
大集街道
張灣街道
索河街道
玉賢街道
1鄉
消泗鄉
武漢開發區3街道
沌口街道
軍山街道
沌陽街道
江夏區10街道
紙坊街道
金口街道
烏龍泉街道
鄭店街道
五里界街道
安山街道
山坡街道
法泗街道
湖泗街道
舒安街道
東湖開發區5街道
關東街道
佛祖嶺街道
豹澥街道
流芳街道
濱湖街道
黃陂區15街道
前川街道
祁家灣街道
橫店街道
羅漢寺街道
灄口街道
六指街道
天河街道
武湖街道
王家河街道
長軒嶺街道
李集街道
姚家街道
蔡榨街道
三里橋街道
蔡店街道
1鄉
木蘭鄉
新洲區11街道
邾城街道
倉埠街道
汪集街道
李集街道
三店街道
潘塘街道
舊街街道
雙柳街道
漲渡湖街道
辛沖街道
徐古街道
1鎮
鳳凰鎮
陽邏開發區1街道
陽邏街道
經濟[編輯]
主條目:武漢經濟
參見: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城市圈、中國光谷、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新區和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
武漢中央商務區
武漢民生銀行大廈
武漢是華中地區乃至中國內陸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之一,擁有冶金、紡織、造船、製造、光電、信息、教育、醫藥、食品、化工、汽車等產業。
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
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
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15年武漢市獲評全國衛生文明城市後,城市面貌大為改善。
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武昌的國家級高新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中國光谷)、位於蔡甸區沌口和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中國最大鋼鐵公司寶武鋼鐵的子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112];中國最大的水電能源企業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總部亦位於武漢。
同時,武漢擁有武漢經開綜合保稅區、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三個綜合保稅區[113]。
近年來,武漢經濟發展迅速,在中國城市經濟排名中不斷上升,成為當前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工業產值僅次於上海市和重慶市,高於南京市,是長江沿線城市帶三大經濟體之一,人均GDP達2.11萬美元[114]。
經國家統計局核實,2014年,武漢市GDP邁入中國城市「萬億GDP俱樂部」,居華中地區首位,並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三。
2019年,武漢市國內生產總值達16223.21億元人民幣,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1706元和24776元[114],位列2019年中國GDP總量排名第八名[115]。
農業[編輯]
武漢所在的江漢平原,是長江中游的重要的農業區。
2013年,武漢市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195.65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比重達到65.3%,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較高。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0.27億元,糧食產量126.87萬噸[116]。
盛產鮮魚、蓮、藕,武昌魚為著名魚種。
洪山菜薹、江夏法泗大米、天興洲西瓜為地方土特產[117]。
工業信息[編輯]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現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
武漢正在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著力推進產業技術升級、集群發展。
重點發展鋼鐵、汽車及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環保、菸草及食品、家電、紡織服裝、醫藥、造紙及包裝印刷十大主導產業。
同時運用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
重點發展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聚集區、汽車及機電產業聚集區、光電子及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食品工業聚集區、都市工業聚集區。
一批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大型企業,以及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武漢製造」知名品牌正在湧現。
此外,武漢擁有中國中部第一個永不落幕的工業城鎮之稱。
武漢雖地處內陸,但依託長江成為中國造船重鎮之一,中國海軍潛艇及護衛艦有很多都是在武漢的武昌造船廠建造[118]。
洪山區光谷廣場
依託武漢密集的高校資源優勢和光谷國家級自主創業示範區、中國(湖北)自貿區,目前英特爾、微軟、騰訊、阿里巴巴、搜狐、愛立信、華為、中興、聯想、摩托羅拉、新思科技、思科、甲骨文、施耐德、惠普、西門子、飛利浦、Uber、強生、輝瑞製藥、拜耳、聖戈班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在漢建立了基地或研發中心。
武漢著名的企業還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東風雪鐵龍、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雷諾,科技信息產業有: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存儲、長飛光纖、凡谷電子、普天通信、富士康、聯發科、冠捷、楚天雷射等;生物醫藥: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聯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等;工業企業:武漢鋼鐵集團、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119]。
外商投資[編輯]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和首選城市。
武漢堅持「開放先導」戰略,一大批樞紐性、功能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同時,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對外來企業實行「一條龍」聯合辦公制度、市長對話會制度、受理投訴制度、投資環境責任制度等等,投資環境日益改善。
目前,武漢是法國在中國投資額最高的城市。
法國在武漢的最大單個投資項目是法國PSA標緻雪鐵龍集團與中國東風汽車公司合資的汽車項目,經過多次增加投資,目前法國在該項的總投資額已遠遠超出在中國其他城市單個項目的投資額。
此外,法國PSA標緻雪鐵龍集團亞太總部遷至武漢。
法國在武漢的各類投資總額已占法國在中國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
[120]另外,在武漢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
截止2019年底,共有300家世界500強公司在漢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121]。
金融商貿[編輯]
武漢一直是長江中游的商貿金融中心,歷史上流傳著「貨到漢口活」的說法。
明末清初,漢口就躋身全國四大名鎮之列,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
上個世紀初,漢口一度成為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中國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今天,這座商家必爭之地仍然商賈雲集,千街熙攘。
目前,全市擁有商業網點12萬餘個,有3家商業企業躋身全國連鎖經營企業30強行列,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千億元大關。
武漢的主要商業集中在中山大道、解放大道(航空路)、江漢路、漢正街市場、司門口、中南路、鍾家村。
新興商圈有街道口、楚河漢街,王家灣、徐東、光谷、廣埠屯(為華中最大的IT市場)[122]。
武漢本土的武商摩爾城是武漢國際廣場、武商廣場和世貿廣場三大購物中心形成。
總部位於武漢的中國第三大連鎖超市中百倉儲是武漢本土企業。
法國迪卡儂、德國麥德龍、美國沃爾瑪、瑞典宜家家居和英特宜家、日本永旺、新加坡凱德、台灣藍天、大潤發、香港百佳、新世界(K11)和恒隆等國際零售商業巨頭相繼進入武漢,推動了武漢商業貿易發展。
武漢金融、證券交易同樣活躍,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負責鄂、湘、贛的金融監管。
3家政策性銀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加上郵儲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均全部在武漢設立分支機構[123],滙豐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南洋商業銀行、日本瑞穗銀行、三菱日聯銀行、韓國企業銀行等多家外資銀行在漢設立了分行。
另外,台資銀行中台灣土地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和富邦華一銀行在武漢也設有分行。
本地銀行有漢口銀行、湖北銀行、武漢農商銀行和民營銀行武漢眾邦銀行。
合眾人壽、國華人壽、長江財險、長江證券、天風證券、交銀國際信託等多家金融機構總部設在武漢[124]。
人口[編輯]
根據武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1232.65萬人。
其中,男性人口640.24萬人,女性人口592.41萬人;鄉村人口193.38萬人,城鎮人口1039.27萬人。
[125]。
據1923年《中國年鑑》記載,漢口85萬人、武昌城區25萬人。
1930年武漢三鎮人口突破100萬,80年間武漢常住人口擴張近10倍[126]。
武漢各行政區中,江漢區人口密度最大,達2.6萬人/平方千米;洪山區人口最多,達到161萬,也是近十年人口增幅最高的區;漢南區人口最少,僅有13.16萬人。
[127]
武漢市各區人口數據[128]
區劃名稱
常住人口(2016年)
戶籍人口(2016年末)
總計(萬)
比重(%)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武漢市
1076.62
100
1256
8338450
江岸區
96.13
8.93
11974
726209
江漢區
72.95
6.78
25786
486214
礄口區
86.71
8.05
21645
524620
漢陽區
64.85
6.02
5814
595834
武昌區
127.40
11.83
19727
1041746
青山區
52.68
4.89
9223
428816
洪山區
160.99
14.95
2808
964851
東西湖區
54.11
5.03
1092
296479
漢南區
13.16
1.22
458
113891
蔡甸區
71.99
6.69
659
459923
江夏區
89.46
8.31
443
598280
黃陂區
96.71
8.98
429
1132828
新洲區
89.48
8.31
611
968759
註:1、人口密度按常住人口計算。
2、戶籍人口中:江漢區含水上地區0.79萬人,漢陽區含武漢經開區15.55萬人,洪山區含東湖高新區35.71萬人、東湖風景區3.6萬人、武漢化工區3.35萬人。
3、常住人口中:武昌區含東湖風景區1.76萬人,洪山區含東湖高新區33.1萬人、東湖風景區6.62萬人和武漢化工區4.6萬人,蔡甸區含武漢經開區26.68萬人,江夏區含東湖高新區19.06萬人。
教育水平[編輯]
武漢市人口中,接受大學教育的24650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19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226890人。
文盲人口為224328人,文盲率由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5.05%下降為2.29%,下降了2.76個百分點。
武漢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戶293.28萬戶,家庭戶人口816.16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2.78人,比2000年的3.17人減少0.39人。
常住人口男性占51.43%;女性占48.57%,人口性別比由2000年的107.20下降為105.91[126]。
姓氏[編輯]
根據2006年人口數據,武漢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李、張、王、陳、劉、胡、周、楊、黃、吳。
除了胡姓外,其餘姓氏都是中國首十個姓氏之內,與中國十大姓相當吻合[129]。
外來人口[編輯]
主條目:武漢市居住證
最近十年,武漢人口快速增長,其中主要來源是外來人口的增長。
2009年武漢城區的淨流入人口為74.45萬人,到2014年,已急劇增長至的206.49萬人,到2015年則已突破230萬人。
以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比較,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中,武漢市外來人口由103.0萬人增加到283.1萬人,年均增長達到10.6%。
快速增長的外來人口和新移民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年輕化,二是高端人才占比不斷增多。
促成外來人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武漢在階層差異、戶籍與非戶籍人口待遇差別、社會保障等方面,相對較為領先中國大陸其他主要城市。
2015年起武漢市開始推行戶籍制度改革,啟用積分落戶制度,歡迎新市民。
除高學歷人才,也鼓勵有專業技能的農民技工、高職生轉入。
[130]
少數民族[編輯]
據1958年統計,武漢市有22個少數民族1.1萬人,而到了2016年,少數民族數增加50個,人口增長了5.52萬多人。
回族、土家族、滿族、壯族、苗族的人口占到少數民族人口的90%左右。
這些民族的居住點分散,大部分居住在城區,尤以江岸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為多。
此外也有少數聚居區,如回族聚居區有武昌轅門口、起義門、楚材街,漢口廣益橋、二七街,漢陽頓甲嶺,洪山馬家莊聚居區和蔡甸軍山街道龍湖回族自然村,土家族聚居區有黃陂區蔡店街道張河村田家灣、大富庵等。
[131]
方言[編輯]
主條目:武漢話
武漢地處中部地區,各種方言交匯形成了特別的武漢話。
武漢話是大部分武漢城區居民的母語,也通行於整個武漢市乃至武漢城市圈。
武漢話在方言學的分類系譜上,屬於官話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與成都方言、重慶方言、貴州方言等同屬一個系譜,也是西南官話地理分布上的最東端,東南端被臨界的湘方言、贛方言、官話江淮方言等所包圍[132]。
除了武漢話外,部分在武漢定居的鐵路職工操有糅合武漢話和北方方言特色的「武漢鐵話」方言。
武漢鋼鐵職工內部亦存在武漢話「武鋼」方言(彎管子話)[133]。
近年,普通話極為強烈地影響武漢話,致使武漢方言較有特色的語音、語法、詞彙現象大幅被普通話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漢話,這在高校密集的地區尤為普遍。
新的武漢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改變調值的普通話。
武漢藝術家夏雨田用「辦事腦子靈,說話喉嚨喳」來形容武漢話。
由於政府的大力推廣,普通話自解放後即開始影響武漢話的語音,目前尤為明顯。
同時,武漢還有「彎管子普通話」,即把武漢話套上普通話的調值,這種語言通常是調侃而用。
武漢有電視台開闢了方言節目,比如「經視故事會」、「新聞故事會」和「都市茶座」等[134]。
社會[編輯]
教育[編輯]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華中科技大學正門
主條目:武漢教育
參見:武漢院校列表
2015年,武漢市教育經費總投入為221.36億元[註3],全市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38%[135]。
截至2015年底,武漢地區共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不含省部屬技工學校)2390個,在校學生236.59萬人,教職工20.2萬人,專任教師14.84萬人,合計共有幼兒園1184所,普通中小學952所,中等職業教育機構106所,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根據全國六普調查數據僅次於北京、南京之後位列全國第三,高等教育學校(含成人高校)89所[135],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居全國第三,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居全國第一[136]。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在各類評比中始終處於全國前列,高等教育優勢明顯,為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
截至2011年上半年,武漢共有83所高等院校(不含成人院校7所),包括:22所公辦普通本科院校,23所民辦普通高校及獨立學院,7所軍事院校。
此外,武漢還有7所成人高校[137]。
截至2015年,武漢高校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已達106.95萬人,位居全國大城市中第一名[136][138]。
武漢高等院校中,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985工程高校和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7所211工程高校,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指揮學院等中國頂尖的軍事院校。
2017年9月,武漢7所高校入選「雙一流」名單。
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這5所高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39]。
科技[編輯]
武漢高校密集,科研單位眾多,科技創新能力、科技競爭力綜合排名全國第三位,成為武漢在全國各類綜合排名中最靠前的指標[140]。
截止2016年,武漢擁有普通高等學校82所,培養研究生的高等學校達20所,其中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16所。
武漢現有各類科研機構96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項,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1個[141],在漢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48名[142]。
武漢也是全國惟一承擔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交易、產業化及智慧財產權示範的全面試點工作的城市[140]。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中國光谷)是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
光谷地區是僅次於北京中關村的中國第二大智力密集區,在通訊、生物工程、雷射、微電子技術和新核動力等五大領域中,處於全國領先地位[143]。
2015年,武漢市全年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有高新技術企業近1700個,高新技術產業當年實現產值7700億元[144]。
媒體[編輯]
1866年創辦的英文報紙《漢口時報》是武漢最早的近代報紙。
此後的80多年,外國人在武漢創辦了50多種報紙、雜誌。
始於1873年的《昭文新報》則是國人在漢所辦的第一家報紙。
1890年代,出現了大量革命派報章,為起義做了輿論準備,起義後又出現《大漢報》、《中華民國公報》等報紙。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漢口民國日報》、《中央日報》等全國性報紙在漢創辦。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曾撤至武漢,武漢再次出現辦報高潮,一年發行的報刊達到140多種。
1949年,華中局的機關報《長江日報》、湖北省委機關報《湖北日報》相繼創刊,文革時期大批報刊停刊,直到1977年9月進行新聞改革。
[145]都市報中歷史最久的是《武漢晚報》,1990年代以來,《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武漢晨報》相繼創辦,武漢的人均都市報數量已達到美國的水平,市場趨於飽和,同質化現象嚴重。
[146]
體育[編輯]
民族傳統體育方面,清末就有沿襲武舉制的武棚、官辦和民間的武術館,民國時期三鎮已是社館林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掘了19種武術拳械、300個拳套,設立了市武術協會和多個輔導站,1984年舉辦了國際太極拳(劍)觀摩會。
1956年開始每年舉辦橫渡長江活動,還舉辦有越野、迎春長跑、老年人長跑、馬拉松長跑等長跑競賽。
登山運動方面,武漢籍運動員陳山曾於1980年代攀登了公格爾九別峰和希夏邦馬峰。
[147]
近代體育是晚清時期引入的,1862年,武昌駐軍就開始操練外國兵操,1896年張之洞開辦武備學堂教授體操,到1900年後,已發展了好幾所舉辦運動會的教會學校,引入了田徑和球類項目。
1919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廢止了兵操,將體操課改為體育課。
1923年武漢成立了華中體育協進會,並舉辦了第一屆華中運動會,次年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運動會。
1930年代市內的體育一度繁榮,舉辦過多次市運會、省運會,但連年的戰爭使得體育事業趨於停頓。
1950年,全國體育總會武漢分會、中南分會相繼成立,武漢成為中南地區的體育中心。
1956年,從南昌遷來的中南體育學院改為武漢體育學院,是省內最大的專業體育院校。
[147]
武漢的群眾體育規模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多次獲得全國、省全面健身周活動優秀組織獎,但落後於廣州等發達城市。
近年來修建了漢口江灘、武昌江灘、常青花園等健身活動基地,人均體育館面積達到1.5平方米。
[148]根據2010年對武漢市16-70歲人口所做的一項抽樣調查,經常參加鍛鍊的體育人口占21.6%,活動次數、強度不夠的亞體育人口占39.6%,未參加任何體育鍛鍊的人口占38.8%。
[149]
競技體育方面,在建國之初武漢只有13個單項,到現在已有幾十項。
[147]至2007年,武漢有國際級運動健將40人、國家級運動健將400多人。
1980-2007年,武漢籍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獲得338枚奧運項目金牌、716個全國冠軍,並為中國貢獻了周繼紅、陳靜、伏明霞、喬紅、肖海亮、高崚、李婷等奧運會金牌得主。
[150]網球運動員李娜躋身世界第二,創造亞洲網球運動員最高排名,並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151]2007年,武漢主辦了第六屆城運會,武漢沌口體育中心成為運動會的主場,它與洪山體育館、塔子湖體育中心成為市內三大體育中心。
體育場館的建設隨之提速,至2009年,全市已有體育場館近5500個,其中標準場館500多個。
[152]
2017年,武漢馬拉松入選中國馬拉松大滿貫[153]。
2018年,武漢馬拉松從中國田徑協會銅牌賽事直接跳級成為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154]。
醫療衛生[編輯]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衛生事業機構5542個,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3.22人,病床6.92張[155]。
目前共有三級甲等醫院30多所,其中,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武漢梨園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大學同仁醫院)、武漢市第四醫院等綜合醫院和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等專科醫院是華中地區一流醫院。
2015年中國首所全球最高等級P4生物安全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156]。
宗教[編輯]
歸元寺羅漢堂
主條目:武漢宗教
武漢市現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
武漢政權轉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有過東正教、錫克教、印度教、神道教等宗教,後已不存。
佛教傳入武漢最早,已有1500多年歷史,道教、伊斯蘭教傳入武漢分別已達1000多年和600多年。
天主教傳入武漢已達300多年,基督新教傳入最遲也有100多年。
原有東正教,也於1958年後不再獨立存在[157]。
據2010年統計,全市現有信教群眾約2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8%。
2010年,全市有宗教活動場所485個,其中佛教有204個,道教161個,伊斯蘭教3個,基督新教113個,天主教4個。
[158]
長春觀
武漢市佛教以曹洞、臨濟二宗為主。
武漢寺廟的修建始於東漢,以武昌最多。
寶通寺、蓮溪寺、歸元寺和古德寺並稱為武漢著名的「四大叢林」[157]。
武昌佛學院推動了中國佛教界的復興與改革運動,太虛院長提出了著名的「人間佛教」的思想[159]。
武漢地區的道教分正一道和全真道兩派。
武漢地區宮觀的修建最早始於北宋,現市內僅存位於武珞路的長春觀[157],是著名的道教龍門派道觀,為紀念長春真人邱處機而建。
長春觀是我國公認的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人稱江南一大福地[159]。
伊斯蘭教始於元代傳入武漢地區,最早的清真寺建於明代,現對外開放的清真寺僅有以下3座。
漢口民權路清真寺是武漢市尚存的3座清真寺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保持較為完好的一座清真寺。
其餘2座為武昌起義門清真寺和漢口二七街清真寺[157]。
葡萄牙傳教士何大化於明朝將天主教傳入武漢[157]。
武漢現有教堂都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修建的,比如漢口上海路聖若瑟教堂、武昌花園山聖家堂和漢陽顯正街聖高隆龐堂[160]。
1861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到達漢口,成為最早進入華中地區的新教傳教士。
建於1931年的榮光堂是武漢市最大的教堂,初建時以傳教士楊格非的名字命名為格非堂。
始建於1864年的武昌崇真堂是楊格非來武漢後建造的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湖北最早的一座[157]。
交通[編輯]
主條目:武漢交通
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及其第一大支流漢水匯流處,水運便利,明清時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稱,近代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陸續建成,更使武漢成為全國性的水陸交通樞紐之一。
2009年,武漢獲批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將武漢的交通優勢地位推上又一個高峰[161][162]。
2009年4月,合武快速鐵路建成通車,使武漢正式進入動車時代,武漢至合肥、南京、上海的時間分別縮短到2小時、3小時、4.5小時。
2010年底,武漢站的運營,標誌著武漢「高鐵時代」的到來,使武漢成為全國高速鐵路樞紐城市。
隨著2010年以來京廣客運專線、漢宜客運專線和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等22個鐵路項目建成運行,武漢成為中國鐵路「兩縱兩橫」的交匯點,全國路網主樞紐和客運中心。
從武漢乘高速鐵路出發,可直達大半個中國。
從武漢到周邊1000公里範圍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重慶等城市,只要4-5小時,到周邊500公里範圍的南京、鄭州、合肥、南昌、十堰等城市,只要3小時左右,到周邊300公里範圍的長沙、宜昌、荊州、岳陽、九江等城市,只要1小時左右,到武漢城市圈城市半小時以內可到。
2016年10月,武漢獲批為國家首批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工程城市[163]。
按照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年),武漢將進一步推動建設西武客專、京九客專武漢聯絡線等重大項目,構建「兩縱」(京廣、京九)、「兩橫」(滬漢蓉、沿江高鐵)、「兩斜」(蘭福、膠桂)「米」字形高鐵網和「8方向放射線+環線」,打造全國高鐵中心普通鐵路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將包括武漢在內打造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164]。
公路[編輯]
國家公路「兩縱兩橫」規劃的京港澳高速、滬蓉高速主幹線在武漢交匯,雄漢高速、漢渝高速、武南高速、武岳高速、武漢都市圈環線高速已納入國家規劃[165][166][167]。
107國道、230國道、316國道、318國道也在此交匯。
348國道0公里起點。
2009年,武漢7條高速出口通道全面建成,境內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高達530公里,與全長188公里的武漢繞城高速,貫通由6座長江大橋組成的內環、三環、外環線,構建起武漢到6個遠城區政府所在地半小時、到城市圈8個城市1小時、到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交通圈[162]。
「十一五」期末,武漢公路總里程達12000公里,公路密度達149.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600公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居前列[168]。
與此同時,武漢市也在加強市內快速路的建設,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武漢大道、白沙洲大道、武漢二環線等市內快速路[169]。
鐵路[編輯]
主條目:武漢鐵路樞紐
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武漢火車站
武漢自近代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陸續建成以來,一直是全國最為重要的綜合鐵路樞紐之一[170][171]。
如今京廣鐵路、漢丹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於武漢交匯。
另外,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速鐵路線路的陸續通車,武漢又開通了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石武客運專線、合武快速鐵路、漢宜鐵路等。
武漢是全國三個擁有三座以上一等火車站的城市之一[172],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和武漢火車站三個特等站構成了武漢客運樞紐。
武昌南站、市北郊已建成的「亞洲最大編組站」武漢北站構成了武漢貨運樞紐。
2005年,武漢鐵路局成立,成為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之一,武漢鐵路樞紐成為鐵道部規劃建設的四大鐵路樞紐之一[173]。
2009年底,武漢站的開始運營使武漢進入「高鐵時代」。
武漢市目前與北京、鄭州、長沙、南昌、重慶、成都、廣州、深圳、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周邊城市間每日都有高鐵(含動車組)往返,與省內主要城市咸寧、宜昌、十堰、襄陽、黃石、黃岡、隨州之間都有管內城際特快列車或高鐵(含動車組)往返,武漢城市圈有武咸城際鐵路、武黃城際鐵路、武孝城際鐵路3條城際鐵路。
2009年底,武廣高鐵開通,使得武漢到廣州鐵路運輸3個半小時;2012年,廣深高鐵開通,武漢與深圳實現4小時互通。
隨著京廣客運專線的全部貫通,武漢到北京只需4個小時;隨著漢宜高鐵的開通,至此以武漢為圓心的5小時經濟生活圈基本形成,從武漢乘坐高鐵到達京滬穗渝,均不超過5小時。
[172]
武漢的鐵路客運量於2013年首次超越北京、廣州,達到1.2億人次,居大中華區第一。
武漢已成為中國鐵路運輸的最大中轉站[174]。
航空[編輯]
天河機場
作為華中地區航空中心,武漢先後曾有過三個客運機場:南湖機場、王家墩機場、天河國際機場,在南湖機場遷往天河國際機場後,武漢也曾出現一座城市兩個客運機場同時使用的情況。
其後因武漢市城市開發的需要和航空業務的發展,原在王家墩機場運營的武漢航空公司(即今東航武漢公司)也遷往天河國際機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距離市區大約有16公里,由天河機場高速公路和機場二通道相連。
2016年底,武漢地鐵二號線天河機場站通車,使武漢鐵路、航空交通樞紐更便利的連接。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於1995年4月15日啟用,是中部地區第一門戶機場、首個4F級機場[175]和144小時過境免簽機場。
擁有定期通航點76個,可直飛巴黎、倫敦、羅馬、杜拜、紐約、舊金山、莫斯科、東京、大阪、首爾、新加坡、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雪梨等40多個國際城市;法航、勝安航空、亞洲航空、中華航空等32家航空公司經營武漢航線。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也是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確定的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距市中心26公里。
截至2017年末武漢擁有民用航線300餘條。
其中,國際航線41條;國內航線240餘條。
通達國內城市和地區92個,通航境外國家和地區48個。
天河機場2017年旅客吞吐量2313萬人;貨郵吞吐量18.5萬噸[176]。
海運[編輯]
武漢港是中國內河的重要港口,是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
武漢港還是中國內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啟運港和到達港,武漢港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首條通江達海的優質航線,陽邏港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長江沿線港口。
2010年,武漢新港吞吐量突破1億噸大關,成為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
武漢還是主管長江流域和瀾滄江以西(含瀾滄江)水行政主管職能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主管長江幹線(四川宜賓——上海長江口,航道里程2808公里)航運行政的長江航務管理局、以及負責審理發生在四川省宜賓合江門至江蘇省太倉瀏河口之間長江幹線及支流(管轄區域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等七省市)的一審海事、海商案件的武漢海事法院總部所在地,此外,武漢還是中國內陸最大的船舶生產基地。
武漢航運交易所是繼上海、重慶、廣州後,成立的全國第四個航交所[177]。
武漢輪渡的歷史長達106年,有38座碼頭,48艘機動船舶,往來於三鎮間的輪渡線路達18條。
5條線路為公交輪渡航線。
輪渡鼎盛期年客運量達1.6億人次,日均載客量達43.6萬人次[178]。
公交車和輪渡[編輯]
參見:武漢公交線路列表
武漢傳統過江交通工具——輪渡
武漢最早的公共汽車是從雙墩開往五福路的1路,發展至今已經有公汽線路幾百條,以及無軌電車線路7條,清潔能源線路16條(1500輛車),往來於武漢三鎮兩江四岸之間的輪渡十餘條。
自2005年武漢市實行城郊公交一體化工程,至今開通多條到黃陂、青山、新洲、江夏等郊區線路,接管個體承包與掛牌經營,取代黑巴、黑的[179][180]。
2002年,武漢市公共汽車公司、武漢市電車公司、武漢市輪渡公司、武漢市出租汽車公司、武漢市汽車輪渡管理所、武漢市公用客車廠組建成立武漢市公共運輸集團,2003年正式掛牌,並且參股武漢通恆公汽有限公司。
武漢市公交集團公司位於礄口區礄口路160號[181]。
武漢公交專線車的票價非空調車是1元,空調車是2元,雙層巴士線路為1.5元,此外郊區線路實行梯形票價。
2015年12月24日,武漢市出台《常規公交換乘優惠實施辦法》,90分鐘內,使用武漢通卡換乘公交可享受3次優惠。
3次以上換乘不優惠,超過90分鐘進入下一個換乘計算周期。
換乘優惠包括市內公交、電車、輪渡;暫不包括地鐵、輕軌、新城區區內公交。
同一張武漢通卡允許同一時間幫他人代刷,但僅一人可享受換乘優惠[182]。
軌道交通[編輯]
武漢地鐵線網圖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
主條目:武漢地鐵
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武漢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4年7月28日開通,使得武漢成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183]。
2010年7月29日,武漢地鐵一號線二期開始試運營。
[184]武漢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亦於2012年12月28日開通。
[185]4號線一期、二期工程相繼於2013年12月28日和2014年12月28日開通,[186]至此武漢軌道交通覆蓋三鎮地區。
2015年12月28日,3號線一期於開通,武漢軌道交通實現三鎮互通[187]。
2016年12月28日,6號線、機場線開通,武漢市民實現了乘坐地鐵坐飛機的願望。
武漢地鐵通車裡程達到182公里,在全國已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中居第七位。
2017年12月26日,8號線和陽邏線開通。
2018年10月1日7號線、11號線開通,屆時武漢軌道交通線網達到了288公里。
5號線正在施工中。
根據規劃,到2021年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將達到400公里,武漢平均每年將開通2條軌道交通線路[188]。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市區軌道交通網由15條線路構成,總長約800公里。
根據遠景按規劃,15條軌道交通線路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鎮間骨架線路,2、3、4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
第二層次為鎮內主幹線路,1號線和5號線分別貫穿漢口及武昌鎮內的東西方向。
第三層次為跨江輔助線路,由6號線,7號線和8號線組成。
到2040年,將建成16條地鐵幹線和9條城市快線,全長約540公里,其中有過江地鐵通道7條穿越長江和漢水。
屆時,有66%的人口和崗位位於地鐵站點600米步行半徑範圍內,全市居民進入武漢市一小時經濟圈[189][190]。
此外,截止2020年,武漢光谷高新區運營了2條有軌電車。
[191]預計2021年光谷空軌投入使用。
[192]
過江橋梁和隧道[編輯]
參見:武漢橋梁列表
武漢長江大橋
長江和漢江雖然給武漢帶來了水運便利,但也造成了陸路的交通困難。
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武漢過江橋梁和隧道眾多。
長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軍山長江大橋、沌口長江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上第一座橋梁、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二橋、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公鐵兩用橋)、青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共九座公路大橋和兩座公鐵兩用大橋。
漢水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蔡家灣特大橋、蔡甸橋、中法友誼大橋、四環漢江大橋、長豐橋、古田橋、知音橋、鐵路橋、月湖橋、江漢橋、晴川橋共八座公路橋和三座鐵路橋。
武漢長江隧道於2008年12月28日調試運行通車,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
為武漢地鐵2號線而建的中國首條穿越長江地鐵隧道已於2009年10月16日開始動工,並於2011年9月20日貫通,已隨地鐵2號線於2012年底同步開通運營[193]。
武漢地鐵4號線的長江隧道也已開通[194]。
武漢地鐵8號線的長江隧道於2017.12.26隨8號線一期一起開通。
另外,武漢長江公鐵隧道在2018年10月1日開通,成為長江上第一座公路地鐵兩用隧道。
武漢地鐵7號線從此而過。
文化[編輯]
主條目:武漢文化
武漢小吃,豆皮(左下);熱乾麵(右下);桂花糊米酒(上)
飲食[編輯]
武漢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說。
[195]早是指武漢的「過早」。
過早是湖北地區對吃早餐的俗稱,尤以武漢為主,襄陽,宜昌等地也有此俗稱。
在武漢,因受到地理環境與經濟活動的影響,有出門「過早」的習慣。
而「過早」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
[196]在武漢,過早所吃的食物被稱為「早點」。
[197]武漢的早點種類繁多、做法巧妙、價格平易、分量較足。
武漢四大名早點,依次是蔡林記的熱乾麵、五芳齋的湯圓、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豆皮。
[198]其他的特色小吃有面窩、燒梅、糊湯粉、歡喜坨、糯米雞、油香、桂花糊、酥餃以及,水餃(武漢餛飩)、三鮮粉絲、豬肝煲,牛肉粉面,牛雜粉面,涼麵、蒸餃、包子,等等。
[196]
夜是指吃「夜宵」。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空調還未普及。
生活在悶熱的武漢人,在晚飯後有上街乘涼的習慣。
有些人則在此時於街邊開始販賣食物,比如涼麵、米粉、米飯、雞蛋、涼菜、自己滷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腸、雞鴨,等等。
後有商人租起門面,做起生意。
到1993年左右形成了以吉慶街為中心,包括鄰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內的大排檔市場。
[199]現在吉慶街的夜宵,除了吃喝,更有吹拉彈唱的藝人們助興。
可以喝酒,欣賞藝人表演,品嘗武漢各種特色夜宵食物,比如鴨脖子。
[199]
戲曲曲藝[編輯]
漢劇是武漢具有主導性的傳統劇種,有300多年歷史,而漢口由於地理、交通和經濟的優勢聚集了各路漢劇名流。
現存的傳統劇目有660多個,三國題材的歷史劇占有相當比例,演唱時以武漢方言為主,聲腔上最早實現了西皮、二黃合奏。
[200]
武漢地區其他劇種還有楚劇、京劇、湖北評書、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
楚劇本流行於黃陂、孝感一帶,1900年進入漢口的茶園演出,1923年改用胡琴伴奏,之後歷經頗多改良,因其通俗性而受到普通民眾的喜愛。
[201]京劇也在1901年傳入武漢,之後多次與漢劇同台演出。
[202]漢口的說書活動在晚清時就十分活躍,1930年代形成了湖北評書這一曲種。
[203]
手工藝術[編輯]
黃陂泥塑代表作——歸元寺羅漢
武漢有著深厚精湛的傳統民間工藝,其中十分著名的有漢繡、綠松石雕、黃陂泥塑、武漢絹花、高洪太銅鑼、武漢麵塑、黃陂木版年畫等。
產於武漢地區的漢鑼品種豐富,發音洪亮圓潤,操作起來靈活省力,1909年創辦的高洪太鑼廠尤為有名。
其所制響器用料講究,工序複雜,曾被多個國外樂團採用。
[204]漢繡繼承了楚風餘韻,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紋樣上偏愛龍鳳花草,以動植物崇拜來表達民間的吉祥觀念,人物繡則以宗教人物的表現為主[205],美學上追求一種熱鬧的氣氛。
它的鼎盛期是清末民初,漢口有一條的繡花街,產品主要有生活用品、裝飾品、敬神賽會的禮儀用品三種。
武漢絹花吸收了宮廷絹花和南北絹花技術的特點,有牡丹、玫瑰、月季、臘梅等400多個品種,行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6]黃陂泥塑最初以黃泥為原料,題材從神像、佛像逐漸發展到各類裝飾品。
歸元寺的羅漢堂及木蘭山神像為其代表作。
[207]
文學[編輯]
清末民初,許多詩人在三鎮創作過舊體詩詞,如本省籍的王柏心、陳沆、張裕釗,外省籍的張之洞、胡鳳丹、劉光第、譚嗣同等。
道光年間流傳的《竹枝詞》也廣受市民歡迎。
[208]五四運動以後,新詩成為主導性的體裁,杜霜華、麗尼、甘運蘅、嚴文井、張光年等人都經常在武漢的刊物上發表詩作,抗日戰爭初期胡風主編的《七月》雜誌遷到武漢出版,形成了七月詩派,艾青、田間等著名詩人都在漢發表過詩歌。
鄭思、伍禾、曾卓、綠原等詩人在共和國成立後繼續活躍。
1980年代以後展露頭角的詩人有王家新、王新民等。
[209]
早在1875年武漢就已有專門介紹西方小說的報刊專欄,清末民初還出現了《揚子江小說報》、《漢口小說日報》等專門刊發小說的報紙。
到1930年代,白話小說已深入人心,郁達夫、沈從文、凌叔華在武漢大學任教時均發表過作品,葉君健、陳荒煤在武漢開始了文學生涯。
[210]十七年文學中,梁斌的《紅旗譜》是在武漢動筆,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是在武漢完成。
[211]新時期成名的作家有注重描寫市民生活的新寫實主義作家池莉、方方,直面現實的劉醒龍,宣揚英雄主義的鄧一光等人。
[212]
旅遊[編輯]
黃鶴樓
武漢東湖風景區櫻花園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武漢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表形態複雜,形成了許多自然人文景觀。
這些景觀多集中在城區,郊區較少。
自從明朝漢水改道形成漢口鎮後,位於漢水和長江交匯處的漢口陸續出現了大小碼頭。
在這些碼頭的附近形成了漢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漢從而成為中國當時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
東西南北人流如織,碼頭文化從此在武漢紮根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武漢成為中國最有市井氣息的城市之一[213]。
武漢現有黃鶴樓公園、武漢東湖風景區、木蘭天池共三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214],以及歸元禪寺、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武漢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等18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其它城區旅遊景觀有磨山、中山公園、解放公園、龜山、古琴台、晴川閣、江漢路步行街、吉慶街、漢口江灘、長春觀、寶通禪寺、蓮溪寺、古德寺、辛亥革命博物館、洪山廣場、光谷廣場(步行街)、武昌江灘、漢陽江灘、起義門、施洋烈士墓、武漢長江大橋、晴川閣、武漢大學、武漢歡樂谷、楚河漢街。
郊區旅遊景觀有龍泉山、道觀河、木蘭山、盤龍城遺址、馬鞍山森林公園[215]。
歷史建築[編輯]
武漢市範圍內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包括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優秀歷史建築名錄的建築與其他未列入上述名錄的其它歷史建築。
武漢歷史建築是武漢市獨特歷史文化的縮影。
博物館[編輯]
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
該館是國家旅遊局命名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武昌區東湖路156號。
湖北省博物館現有藏品23萬餘件,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
以屈家嶺文化為代表的史前陶器,盤龍城和曾侯乙墓為代表的青銅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漢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雲夢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簡,梁莊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館藏文物的代表。
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和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216]。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1號,西鄰黃鶴樓,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專題紀念性博物館,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
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該館建築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217]。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八七會議會址
盤龍城遺址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湖泗瓷窯址群
明楚王墓
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大智門火車站
江漢關大樓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
詹天佑故居
漢口近代建築群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無影塔
勝像寶塔
槐山磯駁岸
禹稷行宮
古德寺
起義門
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
漢口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
中共中央領導人漢口住地舊址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
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
湖北省立圖書館舊址
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
武漢長江大橋
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受降堂舊址
對外交流[編輯]
友好城市[編輯]
截至2019年,武漢共與27個國外城市建立了「國際友好城市」關係[218],還與美國聖路易斯市、哥倫布市[219]、舊金山等79個國外城市結成了「國際友好交流城市」[220]。
武漢的友好城市,分別是:
序號
國家
城市
簽字時間
簽字地點
1
日本
大分市
1979年9月7日
大分市
2
美國
匹茲堡市
1982年9月8日
武漢市
3
德國
杜伊斯堡市
1982年10月8日
杜伊斯堡市
4
英國
曼徹斯特市
1986年9月16日
武漢市
5
羅馬尼亞
加拉茨市
1987年8月12日
加拉茨市
6
烏克蘭
基輔市
1990年10月19日
基輔市
7
蘇丹
喀土穆市
1995年9月27日
武漢市
8
匈牙利
傑爾市
1995年10月19日
傑爾市
9
法國
波爾多市
1998年6月18日
武漢市
10
南韓
清州市
2000年10月29日
武漢市
11
奧地利
聖珀爾滕市
2005年12月20日
郵件互簽
12
紐西蘭
克賴斯特徹奇市(基督城)
2006年4月4日
武漢市
13
加拿大
萬錦市
2006年9月12日
萬錦市
14
冰島
科波沃市
2008年4月25日
武漢市
15
以色列
阿什杜德
2011年11月8日
武漢市
16
法國
埃松省
2012年12月21日
武漢市
17
土耳其
伊茲密爾
2013年6月7日
伊茲密爾
18
墨西哥
蒂華納
2013年7月12日
蒂華納
19
俄羅斯
薩拉托夫
2015年8月7日
成都市
20
智利
康塞普西翁
2016年4月7日
康塞普西翁
21
吉爾吉斯
比什凱克
2016年11月15日
比什凱克
22
希臘
哈爾基斯
2017年5月11日
哈爾基斯
23
俄羅斯
伊熱夫斯克
2017年6月16日
合肥市
24
英國
斯旺西市
2018年1月31日
武漢市
25
烏干達
恩德培市
2018年4月13日
武漢市
26
泰國
曼谷市
2018年11月16日
武漢市
領事機構[編輯]
主條目:武漢領事機構列表
自1998年10月10日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正式開館以來,現武漢實際有外國總領事館4家,服務地區基本為華中及長江中上游地區。
另有1家已達成協議,待開館。
領事機構
協議確定時間
開館時間
領區
館址
領館車輛號牌
法蘭西共和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1998年4月3日
1998年10月10日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221]
漢口建設大道568號新世界國貿大廈A座17層
鄂143·XX领
美利堅合眾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1981年1月31日
2008年11月20日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222]
漢口建設大道568號新世界國貿大廈A座47層
鄂224·XX领
大韓民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2009年9月17日
2010年10月25日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223]
漢口新華路218號浦發銀行大廈4層
鄂196·XX领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2014年2月28日
2015年3月27日
湖北省、河南省[224]
漢口中山大道1628號武漢天地平安金融大廈33層
鄂223·XX领
俄羅斯聯邦駐武漢總領事館
2015年9月3日
待開館
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225]
待定
待定
聯合國亞洲採購中心駐武漢百年老街(漢正街),以向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進行國際聯合採購[226]。
另外,德國[227]、日本、加拿大、荷蘭、紐西蘭、新加坡、泰國等國家也正在籌備在武漢設立領事機構;瑞士、瑞典、芬蘭、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奧地利、希臘、克羅埃西亞[228]南非等多國在武漢設有簽證代辦中心。
港澳駐武漢機構[編輯]
駐漢機構
開館日期
服務(管轄)範圍
館址
香港貿易發展局武漢辦事處
1994年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江漢區建設大道568號新世界國貿大廈I座2408室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
2014年4月1日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山西省[229]
江漢區建設大道568號新世界國貿大廈I座4303室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武漢代表處
2016年8月12日
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陝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230]
江岸區中山大道1628號武漢天地-企業中心5號601室
注釋[編輯]
^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1]
^參考自《武漢統計局2019統計公報》
^主要用於市屬各級各類教育機構。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江城五月落梅花,孙梦秋,《中国作家网》.[2015-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PDF).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2016-12-27].(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6-12-26)(中文).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2017-07-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聚焦武汉“城市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2012-02-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8).
^楊永恆等(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北京:中譯出版社. :205[2019].ISBN 9787500161387.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年10月11日[2017年11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14日).
^国务院中部崛起规划:这俩城市将成国家中心城市.中國網.2016年12月27日[2017年1月1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2月30日).
^副省级城市是什么意思中国副省级城市有哪些.[2015-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
^武汉获批全国首个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09年6月25日[2017年1月11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2月24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我省荣获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的地方和单位的通报.湖北日報.2015-04-02[2015-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中文).我省武漢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楊祥潤.从"九省通衢"到"国际通衢"——武汉口岸阔步走向世界.《學習與實踐》.1998年,共1頁(第8期):20-20.
^WilliamT.Rowe(羅威廉)著,江溶等譯:《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和社會(1796-188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第28頁
^ForeignNews:OnToChicago.Time.1938-06-13[2011-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5).
^Jacob,Mark.Chicagoisallovertheplace.ChicagoTribune.2012-05-13[2012-05-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辛亥,北伐与抗战.[2012-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7).
^王汗吾、吳明堂.中国第一个直辖市发祥地——“京兆区”武汉.中國地方志.2008,(07).
^17.017.1皮明庥,鄭自來2011,第67-69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皮明庥,鄭自來2011(help)
^18.018.1皮明庥,鄭自來2011,第81-83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皮明庥,鄭自來2011(help)
^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在世界城市中名列第一.科學網.2011-11-16[2018-03-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
^教育部公布2015年最新版全国高校名单.新浪教育.2015-05-21[2017-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7).
^21.021.1長江日報.产业升级换代武汉老工业基地悄然实现华丽转身.人民網湖北頻道.[2016年5月2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3日).
^第一財經日報.近十年城市经济发展大洗牌:长沙重庆武汉领跑.長江網.[2016-08-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23.023.1長江日報.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武汉位列榜单第二.荊楚網.[2017-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24.024.1武汉年轻人口净增长太猛,指数超过北上广.長江雲.2016-05-04[2017-09-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3).
^25.025.1樂居網.全球最具活力城市20强出炉武汉打败迪拜排第7.樂居網.[2015-02-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赛事介绍.武漢網球公開賽官網.[2015-02-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武汉成功申办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央視新聞.2015-05-21[2017-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国际篮联宣布中国获得2019男篮世界杯举办权.騰訊體育.2015-08-07[2017-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四座中国城市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新華網.2017-11-01[2017-11-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影响中国”2017年度人物榜单发布武汉荣膺“年度城市创新”奖.新華網.2017-12-16[2017-1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019年12月3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10日).
^32.032.1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2020-01-23[2020-0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6).
^33.033.1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hubei.gov.cn.[2020-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禹稷行宫:中国首家大禹博物馆.2013-06-18[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35.035.1湖北文化武汉篇.[2012-01-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9).
^知音故里.2014-04-08[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新洲问津书院,你不知道的古今传说.武漢晨報.2012-03-23[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武汉老城门的历史印痕曾阻挡太平军.楚天金報.2006-11-29[2017-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流连荆楚的“诗仙”李白.大武漢方志網.2014-11-14[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陸游.08集藏-1467部>01四库别集-572部>514-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134-文集卷四十六.陸放翁全集劍南詩稿渭南文集.[2013-04-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江夏湖泗窑址群改写“湖北无瓷窑”的历史.武漢晨報.2013-07-30[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春秋战国至元朝.中部崛起網.2010-10-29[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城市变迁]天下名镇——“楚中第一繁盛处”汉口镇.荊楚網.2014-04-08[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汉口茶市,一个世纪的繁华与衰落.長江商報.2012-08-08[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地方文献中的清代汉口城市社会.湖北社會科學.2009[2017-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东方芝加哥”的前世今生.中国城市口水战.當代中國出版社.
^陆路万里茶道的线路.2014-10-11[2017-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1861年汉口开埠大批外商涌入成重要金融商贸区.長江日報.2014-08-18[2017-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
^汉口开埠:武汉近代史的真正开始.荊楚網.2013-10-29[2017-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督鄂18年,张之洞推动第一次中部崛起.新華每日電訊.2018年6月22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3月27日)(中文(中國大陸)).
^章开沅:别把两湖书院丢了.長江日報.2014-11-09[2017-08-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4).
^后城马路的兴筑、发展与近代汉口城市社会发展.江漢論壇.2012[2017-08-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宋炜臣汉口的头号中国商人:宋炜臣与既济水电公司.武漢地方文獻.2010-08-10[2017-08-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劉文祥.双十节:民国首个国庆日如何诞生.澎湃新聞.2015-10-09[2017-01-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0).
^塗文學,劉慶平主編.图说武汉城市史.武漢市:武漢出版社.2010年8月:212.ISBN 978-7-5430-4683-2.
^塗文學,劉慶平主編.图说武汉城市史.2010:219–222.
^皮明庥,鄭自來2011,第54、62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皮明庥,鄭自來2011(help)
^李權時,皮明庥主編1988,第265-267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李權時,皮明庥主編1988(help)
^经济>概述.武漢市地情文獻.[2010-08-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4).
^武汉市志(1840-1985)-人口规模.武漢地方志.[2010-08-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皮明庥主編2005,第309-310頁
^武汉抗战:史实击破“西方中心论”.新華網.《環球》雜誌.2005-08-31[2017-08-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7).
^皮明庥主編2005,第314,317-318頁
^武漢市檔案館編研處.抗战八年武汉大事记.武漢學刊.2005,(4):32–35.
^皮明庥,鄭自來2011,第108-109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皮明庥,鄭自來2011(help)
^皮明庥主編1993,第553、555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皮明庥主編1993(help)
^記者:趙雯,特約撰稿人:王平.黎明前的武汉.編輯:馮然.黨員生活網,來源:《黨員生活》2019年第05期·下.2009-07-03[2020-01-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簡體中文).
^陳芳國.武汉解放述略.武漢文史資料.2009,(4):4–10.
^当年的中共中央中南局所在地.長江日報.2011-06-11[2017-08-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武汉综合经济实力滑落10名以外体制改革是关键.《小康》雜誌.2007-08-10[2017-08-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3).
^皮明庥主編.简明武汉史.2005:378–379.
^一桥飞架长江南北.網易科技.2009-07-29[2017-09-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曾经的大武汉.《小康》雜誌.2007-08-03[2017-01-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东湖宾馆.武漢東湖賓館.[2017-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八届六中全会(1958年11月28日-12月10日).[2008-08-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29日).
^建国后(1949-2009)汉阳地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科研出版社.2015.
^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國改革信息庫.[2013-04-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10futuresupercities.TheFuturist-Washington.[2013-04-26].
^武汉偿债隐忧.經濟觀察網.[2013-08-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小康》雜誌.丢失的大武汉.新浪網.[2007年8月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3日).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做客央视畅谈湖北崛起.武漢晨報.2006-08-01[2017-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
^九问武汉.新浪博客.2011-11-21[2017-01-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光明日報.[2011-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近十年城市经济发展大洗牌:长沙重庆武汉领跑.第一財經日報.2016-08-18[2017-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創業邦研究中心.2015中国最佳创业城市榜单出炉.搜狐財經.[2015-10-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長江日報.完善城市功能重塑城市格局大城建站高谋远夯实城市底盘.人民網湖北頻道.[2016年12月28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3日).
^高虎城: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进入试点探索新航程.新華社.[2017-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2).
^新華社.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鳳凰財經.[2017-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國務院發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國務院發改委.[2017-0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3).
^武汉明确住宅小区封闭管理措施:通过打围实现硬隔离.網易.2020-02-15[2020-03-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4).
^武汉17个铁路客站恢复办理到达业务.2020-03-28[2020-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武汉轨道交通部分线路恢复运营.2020-03-28[2020-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93.093.1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武汉综述,《武汉年鉴(2007)》.武漢年鑑社.2008[2009-03-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8)(中文(簡體)).
^3206Wuhan(1980VN1).[2012-11-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8).
^武汉正成为国家发展地标性城市.中國網.2011-11-19[2017-09-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武汉地图失真面积将减少近八成.長江日報.2014-12-25[2017-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97.097.1地理蓝皮书告诉你武汉“家底”.搜狐網(轉自《武漢晨報》).2011-12-29[2011-12-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1)(中文(簡體)).
^武汉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优化研究(Thesis).華中師範大學.2008[2017-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武汉简介.荊楚網.2015-05-22[2017-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中国气象数据网–WeatherBkData.中國氣象局.[April15,2020].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中國氣象局.
^“江城”武汉市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大武漢方志網.2014-08-21[2017-09-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武汉市城市滨湖地区的保护控制规划探索.《都市計畫與國土資源》.2005,(2)[2017-09-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郭元强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2021-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9).
^升副部,武汉市委副书记胡立山当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新京報.2020-01-10[2020-0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
^程用文任武汉市代市长周先旺已调湖北省政协任职.中國經濟網.2021-01-22[2021-0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杨智当选武汉市政协主席陈邂馨当选副主席陈跃庆当选秘书长.中國經濟網.2021-01-31[2021-01-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8).
^张曙当选武汉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長江日報.2018-01-12[2018-07-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15-04-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武漢市統計局.《武汉统计年鉴2017》.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年8月[2018-04-16].ISBN 978-7-5037-8197-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6).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7》.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年5月.ISBN 978-7-5037-8122-3.
^两在鄂央企入世界500强东风和武钢再上榜.楚天金報.2015-07-24[2017-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一座城市三个综保区——聆听武汉产城之变.新華網.2018-12-05[2018-12-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114.0114.1武漢市統計局.2019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质效提升转型加快.武漢市統計局官網.2020-04-08[2020-04-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8).
^李燚.2019GDP前30强城市.21世紀經濟.2020-04-16[2020-04-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武汉市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武漢統計局.2014-12-18[2017-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特色产品.武漢農業信息網.[2011-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简氏:中国建造神秘微型潜艇排水量不足500吨.環球網.2015-06-28[2017-09-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9).
^2017武汉企业100强榜单.長江日報.2017-09-06[2018-1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黄鹤楼向埃菲尔塔招手武汉成为法国投资热点.湖北日報.2006-10-19[2006-1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5).
^2019年武汉统计公报.武漢統計局.2020-03-29. [永久失效連結]
^武汉商圈变迁:新兴商业体涌现去区域化格局成型.房天下.2016-12-27[2018-1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股份制商业银行来齐了武汉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2016-08-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漢旅遊.[2015-06-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政府官網.武汉市人民政府人口概况.2021-12-2416:20[2021-12-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126.0126.1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11-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5).
^武汉市人口总体特征分析.湖北省統計局.2012-12-05[2017-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武漢市統計局.武汉统计年鉴—2017.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年8月:15.ISBN 978-7-5037-8197-1.
^武漢十大姓.楚天都市報.2006-10-19[2007-04-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6).
^武汉,净流入人口增长的背后.鳳凰湖北.2016-07-13[2017-1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
^王光萍;晏友桂.武汉少数民族概述.武漢文史資料.1995,(1):1–20.
^武汉话属西南官话.長江日報.2013-07-12[2017-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陳蕾.武汉铁话语音研究.華中師範大學.2013.doi:10.7666/d.Y2352261(英語).
^張蕾.方言电视节目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以武汉市广电系统为例(Thesis).華中科技大學.2008[2017-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135.0135.1武汉年鉴2016教育.武漢方志網.[2017-08-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6).
^136.0136.1武汉跻身中国创新城市第二梯队.楚天金報.2016-09-24[2017-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武汉又有三所高校跻身“211”.人民網轉載自《武漢晨報》.2005-10-10[2009-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9)(中文(簡體)).
^荊楚網-楚天金報.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全球第1.新浪網湖北頻道.2013-10-11[2013-12-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8)(中文(簡體)).
^“双一流”名单公布武汉7所高校29门学科上榜.長江日報.2017-09-22[2017-10-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140.0140.1武汉年鉴2007——武汉综述.武漢方志網.[2009-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8)(中文(簡體)).
^武汉年鉴2016——武汉综述.武漢方志網.[2017-08-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中文(簡體)).
^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城市).新浪網.2008-04-23[2009-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1)(中文(簡體)).
^到2010年武汉在20个重点城市竞争力可能下滑6位.新浪網轉載自《長江商報》.2001-01-05[2009-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8)(中文(簡體)).
^科技统计简表.武漢市科學技術局.2017-04-07[2017-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3).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汉市志新闻志.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1–7.ISBN 7-307-00947-1.
^王清穎.探寻中部地区传统报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对武汉报业市场"存量"与"增量"的思考.中國記者.2011年6月,(1):47–49.
^147.0147.1147.2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汉市志体育志》.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1–6.ISBN 7-307-00770-3.
^唐宏貴,郭惠平,吳筱潔等.武汉市体育人口调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7月,41(7):65–70.
^翟華楠.武汉市亚体育人口社会分层特征研究.瀋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4月,32(2):63–66.
^跨越——武汉体育发展历程.中國體育報.2007-10-23[2013-09-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2).
^李娜入选《时代》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将登封面.騰訊體育.2013-04-19[2013-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3).
^李勇.武汉体育60年跨越发展.武漢晚報.2009-08-02[2013-09-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中国马拉松大满贯官方网站.中國田徑協會.2018-02-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汉马跳级晋升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武漢市人民政府.2018-01-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2016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漢統計局.2017-03-31[2018-1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啥样.人民日報.2015-02-02[2017-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157.0157.1157.2157.3157.4157.5董洪超.武汉的宗教建筑初探.中外建築.2009,(12)[2011-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30)(中文(簡體)).
^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的契合(Thesis).中南民族大學.2012[2017-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6).
^159.0159.1宮哲兵.武汉市宗教的现状与世俗化特点——当前城市宗教工作田野调查之一.宗教學研究.2002,(03):83–88(中文(簡體)).
^高瑞芳.基于民国时期武汉宗教历史建筑的调查.美與時代:城市.2014,(6):12[2017-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武汉获批全国首个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長江網.2009-06-25[2011-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9).
^162.0162.1构建综合枢纽.長江日報.2010-05-27[2011-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首批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签署共建协议.中國交通新聞網.2016-11-08[2017-02-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国务院明确武汉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出扩建天河机场.華夏經緯網.2017-03-01[2017-03-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1)(中文(簡體)).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1-08-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1).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ISBN 9787010232959.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学习读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1.ISBN 9787114169731.
^2010年度武汉交通十件大事(组图).網易新聞.2011-01-26[2011-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30). (來源:長江日報)
^立体路网刷新武汉人出行方式.長江日報.2015-10-23[2017-03-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國家發改委.2016年7月13日[2017年6月3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9日)(中文(簡體)).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PDF).[2017-06-30].(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7-07-30).
^172.0172.1湖北十一五日均投资1亿打造4小时生活圈(图).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網站.2010-12-20[2011-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31).
^铁道部规划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铁路枢纽.新浪網.2005-03-18[2011-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6). (來源:楚天都市報)
^武汉铁路客运量跃居第一.長江日報.2014-06-12[2015-0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8).
^武汉天河机场正式成为中部首家4F级机场.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2017-1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湖北机场集团2017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493.68万人次.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2018-0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2).
^武汉航运交易所正式揭牌.楚天金報.2011-11-20[2016-02-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武汉市志(1840-1985)·城市建设志(上).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07-30[2017-09-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武汉城郊公交一体化本月启动黄陂公汽取代中巴.湖北日報.2005-04-13[2015-1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
^江夏城郊公交一体化破冰前行.湖北日報.2006-06-13[2015-1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
^企业概况.武漢公交集團.[2015-1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3).
^武汉公交90分钟内首次换乘免费换乘优惠不包含地铁.湖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2015-12-25[2015-1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中文(簡體)).
^武汉轻轨今迎第1亿名乘客.楚天都市報.[2011-05-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中文(簡體)).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营.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2010-07-29[2010-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2).
^今日10时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2013-05-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31).
^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开通三镇共圆地铁梦.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2014-12-28[2014-12-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中文(簡體)).
^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武汉地铁三镇互通首度成环.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2015-12-28[2015-12-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中文(簡體)).
^今后五年,每年开通两条地铁线.武漢晨報.2015-12-28[2015-12-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要致富先修路基建投资年增长30%"挖"出大武汉.[2011-12-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
^揭秘地铁画圆最后一环:耗时4年连接汉阳汉口.荊楚網.2015-12-29[2016-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8)(中文(簡體)). (來源:楚天金報)
^超实用!新生开学备用,光谷有轨电车乘坐指南来了!.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2020-09-04[2020-09-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9).
^光谷空轨.武漢發布.2020-09-02[2020-09-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中国首条穿越长江地铁隧道武汉开掘.人民網.2009-10-17[2011-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6)(中文(簡體)).
^武汉第二条过江地铁本月开掘.[2017-07-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中文(簡體)).
^孔奇志.户部巷——汉味早点第一巷.新華網湖北頻道.2005-03-25[2008-04-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0).
^196.0196.1回忆美好时光盘点春天最具韵味的6种姿态(2).南方都市報.[2011-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8).
^早饭的各地叫法.新浪.[2011-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8).
^细数武汉十大名小吃(组图).新華網.[2011-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9).
^199.0199.1吉庆街概况.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政府大智街辦事處.[2011-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5).
^方月仿.历史·现实·未来——汉剧的发展与艺术特色.武漢文史資料.2003,(8):48–53.
^余文祥.汉口的茶园与楚剧.武漢文史資料.1994,(2):123–127.
^彭超.京剧、汉剧百年同台合演.中國京劇.2007,(8):18–19.
^萬生鼎.湖北评书的源流和流派.武漢文史資料.1997,(2):181–184.
^植被·根脉——高洪太铜锣制作技艺.武漢文史資料.2008,(1):1.
^宗雯.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的纹样特征.科學之友.2008,(9):145–146.
^顧亦兵編著.风雅武汉.北京市: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7月:251.ISBN 7-5005-8473-3.
^張康.薪火相传的黄陂泥塑.武漢文史資料.2012,(6):32–35.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汉市志文化志》.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2月:4–7.ISBN 7-307-02557-4.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汉市志文化志》.1998:7–12.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汉市志文化志》.1998:26–28.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汉市志文化志》.1998:32.
^夏斐,李江月,張碩.文坛汉军群星闪耀.光明網.2007-01-19[2017-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武汉汉正街.金羊網.2011-08-24[2017-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武汉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晋升全国5A级景区.長江日報.2014-12-31[2017-09-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武汉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一去?.武漢旅遊.[2014-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2).
^湖北省博物馆4件镇馆之宝同时亮相.長江日報.2007-10-08[2017-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本馆简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2017-05-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07年10月
^湖北省與俄亥俄州續「舊情」武漢市與哥倫布市結「新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長江日報,2009年10月31日,於2009年11月25日查閱
^武汉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结好时间表.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17-05-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1).
^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办公时间和地址.[2020-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领馆历史.[2020-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韓國駐武漢總領事館.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地址及联系方式.[2020-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2020-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在哈尔滨开设俄罗斯总领事馆的指令2019-02-02.[2019-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
^聯國機構採購中心設武漢.[2012-11-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7).
^德国武汉签证中心3月1日开业有望在汉设立总领馆.[2016-0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9).
^签证国增至14个.[2016-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武漢辦)網頁.[2020-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武汉代表处服务.[2020-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書目[編輯]
武漢博物館.武汉博物馆展览相关知识简介.武漢.2004.
武漢市教學研究室.武汉地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ISBN978-7-5430-1335-3.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武汉市志·总类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313.ISBN 7307026570(中文(簡體)).
皮明庥主編(編).《简明武汉史》.武漢市:武漢出版社.2005年8月.ISBN 7-5430-3279-1.
皮明庥主編(編).《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12月.ISBN 7-5004-1212-6.
李權時、皮明庥主編(編).《武汉通览》.武漢市:武漢出版社.1988年5月.ISBN 7-5430-0037-7.
皮明庥、鄭自來.《武汉史话》.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2月.ISBN 978-7-5097-2718-8.
皮明庥主編.《武汉通史》.武漢市:武漢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5430-3296-1.
參見[編輯]
中國主題
湖北主題
武漢主題
武昌起義
漢陽造
武漢城市圈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武漢市(分類)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武漢市
歷史照片合集
長江日報徵集1957-2017年60年間市民與武漢長江大橋的合影,每一年選一張登出的合集:[早安武汉]每个武汉人都有跟TA的合影,今天祝它生日快乐!.長江日報.2017-10-15[2020-07-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官方
中國·武漢市政府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法文)(日語)(韓文)(德文)
中國光谷/中國(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日語)(德文)(法文)(西班牙文)
武漢市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旅遊
武漢市文旅局(簡體中文)
文化
武漢市博物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
地圖
Google地圖-武漢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孝感市
黃岡市
鄂州市
武漢市
仙桃市
咸寧市
黃石市
前任者:清朝北京
中華民國軍政府所在地1911年10月-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首都﹚
繼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前任者: 中華民國廣州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在地1927年 中華民國
繼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前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在地(戰時)1937年 中華民國
繼任者: 中華民國重慶(永久陪都)
閱論編湖北專題武漢市(省會)概述
歷史
政治
經濟
地理
城市
巫山
大巴山
武當山
荊山
神農架
長江三峽
幕阜山
大別山
長江
漢江
清江
丹江口水庫
江漢平原
教育
武漢大學Ω
華中科技大學Ω
武漢理工大學Ω
中國地質大學Ω
華中農業大學Ω
華中師範大學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Ω
中南民族大學
文化
楚文化
漢劇
湖北大鼓
黃梅戲
九頭鳥
飲食
楚菜
湯包
熱乾麵
武漢鴨脖
武昌魚
沔陽三蒸
東坡餅
肉糕
旅遊景點
明顯陵
古隆中
神農架旅遊區
黃鶴樓
木蘭山
東湖
長江三峽
三峽大壩
武當山風景區
湖北省博物館
長陽清江畫廊
巴東神農溪
恩施大峽谷
131地下工程
分類 共享資源
閱論編武漢文化歷史
盤龍城
江夏
鄂州
四大名鎮
三大茶市
天下四聚
武漢保衛戰
漢口
武昌
漢陽
曲藝
楚劇
漢劇
名勝
東湖
磨山
龜山
蛇山
龍泉山
木蘭山
陳友諒墓
黃鶴樓
晴川閣
古琴台
漢口江灘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長春觀
歸元寺
武漢小吃
熱乾麵
豆皮
麵窩
燒梅
糊湯粉
糯米雞
湯包
湯圓
歡喜坨
炒麵
炒花飯
周黑鴨
精武鴨脖
特色菜餚
清蒸武昌魚
排骨蓮藕煨湯
炒洪山菜薹
知名食肆
蔡林記
四季美
五芳齋
老通城
文化與飲食街
戶部巷
吉慶街
漢正街
曇華林
楚河漢街
武漢天地
知名院校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
金融
漢口銀行
湖北銀行
武漢農商銀行
武漢眾邦銀行
交通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武漢鐵路樞紐
武漢站
武昌站
漢口站
城際鐵路
武石
武岡
武孝
武咸
武漢地鐵
武漢有軌電車
武漢BRT
武漢公交
武漢公共自行車
武漢港
武漢輪渡
閱論編湖北省行政區劃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會:武漢市地級行政區103縣級行政區(39市轄區、26縣級市、35縣、2自治縣、1林區)副省級市武漢市江岸區 ·江漢區 ·礄口區 ·漢陽區 ·武昌區 ·青山區 ·洪山區 ·東西湖區 ·漢南區 ·蔡甸區 ·江夏區 ·黃陂區 ·新洲區地級市黃石市黃石港區 ·西塞山區 ·下陸區 ·鐵山區 ·大冶市 ·陽新縣十堰市茅箭區 ·張灣區 ·鄖陽區 ·丹江口市 ·鄖西縣 ·竹山縣 ·竹谿縣 ·房縣宜昌市西陵區 ·伍家崗區 ·點軍區 ·猇亭區 ·夷陵區 ·宜都市 ·當陽市 ·枝江市 ·遠安縣 ·興山縣 ·秭歸縣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襄陽市襄城區 ·樊城區 ·襄州區 ·老河口市 ·棗陽市 ·宜城市 ·南漳縣 ·穀城縣 ·保康縣鄂州市梁子湖區 ·華容區 ·鄂城區荊門市東寶區 ·掇刀區 ·鍾祥市 ·京山市 ·沙洋縣孝感市孝南區 ·應城市 ·安陸市 ·漢川市 ·孝昌縣 ·大悟縣 ·雲夢縣荊州市沙市區 ·荊州區 ·石首市 ·洪湖市 ·松滋市 ·監利市 ·公安縣 ·江陵縣黃岡市黃州區 ·麻城市 ·武穴市 ·團風縣 ·紅安縣 ·羅田縣 ·英山縣 ·浠水縣 ·蘄春縣 ·黃梅縣咸寧市咸安區 ·赤壁市 ·嘉魚縣 ·通城縣 ·崇陽縣 ·通山縣隨州市曾都區 ·廣水市 ·隨縣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利川市 ·建始縣 ·巴東縣 ·宣恩縣 ·咸豐縣 ·來鳳縣 ·鶴峯縣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潛江市 ·天門市 ·神農架林區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湖北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區劃索引:單位(代碼):省級(史)>副省級>地級>縣級:京|津|冀|晉|蒙|遼|吉|黑|滬|蘇|浙|皖|閩|贛|魯|豫|鄂|湘|粵|桂|瓊|渝|川|貴|雲|藏|陝|甘|青|寧|新|港|澳|台
閱論編武漢市行政區劃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市轄區鄉級行政區(街道、鎮、鄉)、類似鄉級單位*江岸區上海街道|大智街道|一元街道|車站街道|四唯街道|永清街道|西馬街道|球場街道|勞動街道|二七街道|新村街道|丹水池街道|台北街道|花橋街道|諶家磯街道|後湖街道武昌區積玉橋街道|楊園街道|徐家棚街道|南湖街道|糧道街道|中華路街道|黃鶴樓街道|紫陽街道|白沙洲街道|首義路街道|中南路街道|水果湖街道|珞珈山街道|石洞街道江漢區民族街道|花樓街道|水塔街道|民權街道|滿春街道|民意街道|新華街道|萬松街道|唐家墩街道|北湖街道|前進街道|常青街道|漢興街道礄口區易家墩街道|韓家墩街道|宗關街道|漢水橋街道|寶豐街道|榮華街道|崇仁街道|漢中街道|漢正街道|六角亭街道|長豐街道漢陽區翠微街道|建橋街道|月湖街道|晴川街道|鸚鵡街道|洲頭街道|五里墩街道|琴斷口街道|江漢二橋街道|永豐街道|江堤街道青山區紅衛路街道|鋼花村街道|冶金街道|新溝橋街道|紅鋼城街道|工人村街道|青山鎮街道|廠前街道|武東街道|白玉山街道|鋼都花園街道管委會|北湖街道|武鋼廠區洪山區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家灣街道|梨園街道|卓刀泉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青菱街道|天興鄉東西湖區吳家山街道|柏泉街道|將軍路街道|慈惠街道|走馬嶺街道|徑河街道|長青街道|辛安渡街道|東山街道|常青花園新區街道|新溝鎮街道|金銀湖街道漢南區紗帽街道|東荊街道|湘口街道|鄧南街道蔡甸區蔡甸街道|奓山街道|永安街道|侏儒街道|大集街道|張灣街道|玉賢鎮|索河鎮|消泗鄉|桐湖農場|洪北農業示範區江夏區紙坊街道|金口街道|烏龍泉街道|鄭店街道|五里界街道|廟山街道|金水街道|藏龍島街道|法泗街道|安山街道|舒安街道|湖泗街道|山坡鄉|梁子湖風景區黃陂區前川街道|祁家灣街道|橫店街道|羅漢寺街道|灄口街道|六指街道|天河街道|武湖街道|李集街道|三里橋街道|蔡店街道|姚家集鎮|蔡家榨鎮|王家河鎮|李家集鎮|長軒嶺鎮|木蘭鄉|木蘭山風景管理處|大潭原種場|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新洲區邾城街道|陽邏街道|倉埠街道|汪集街道|李集街道|三店街道|潘塘街道|舊街街道|雙柳街道|漲渡湖街道|辛沖街道|徐古街道|鳳凰鎮|道觀河風景旅遊區|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行使行政區職能的管理區*代管街道(開發區管委會代管街道辦事處)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關東街道|佛祖嶺街道|九峰街道|豹澥街道|流芳街道|花山街道|左嶺街道|濱湖街道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街道|沌陽街道|軍山街道武漢化學工業區*八吉府街道|青潭湖街道武漢東湖風景區*洪山區東湖風景區街道註: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是地方設立的行政或經濟管理區,其轄區內街道鄉鎮,由相關開發區或風景區代管。
參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閱論編武漢城市圈核心城市武漢市副中心城市黃石市 ·孝感市成員鄂州市鄂城區 ·華容區 ·梁子湖區黃岡市黃州區 ·麻城市 ·武穴市 ·紅安縣 ·團風縣 ·黃梅縣 ·蘄春縣 ·浠水縣 ·羅田縣 ·英山縣孝感市孝南區 ·漢川市 ·應城市 ·安陸市 ·孝昌縣 ·雲夢縣 ·大悟縣黃石市黃石港區 ·西塞山區 ·下陸區 ·鐵山區 ·大冶市 ·陽新縣咸寧市咸安區 ·赤壁市 ·嘉魚縣 ·通城縣 ·通山縣 ·崇陽縣湖北省直轄仙桃市 ·潛江市 ·天門市觀察員洪湖市 ·監利市 ·廣水市 ·京山市
閱論編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市(中心城市)武漢城市圈核心城市武漢市成員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黃石市·仙桃市省直轄縣級市·天門市省直轄縣級市·潛江市省直轄縣級市觀察員洪湖市·監利市·廣水市·京山市環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長沙市成員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衡陽市·婁底市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南昌市成員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上饒市·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撫州市(東鄉縣、金谿縣、崇仁縣)·吉安市(新幹縣、峽江縣)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開發開放「全面型」
浦東新區
濱海新區
深圳市
國際貿易
義烏市
深化兩岸交流合作
廈門市
統籌城鄉
成都市
重慶市
『兩型』社會
武漢城市圈
長株潭城市群
新型工業化
瀋陽經濟區
農業現代化
黑龍江省「兩大平原」
資源型經濟轉型
山西省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省級行政區
15副省級市
10省會城市
瀋陽市
武漢市
廣州市
西安市
哈爾濱市
長春市
成都市
南京市
杭州市
濟南市
5計劃單列市
大連市
青島市
寧波市
廈門市
深圳市
現共18個副省級行政區2市轄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
天津市濱海新區
1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事實上,有爭議)已撤銷
行政區
贛西南行政公署(1949.8–1951.6)
湘西行政公署(1949–1952.9.2)
渤海行署區(1944.1–1950.6.1)
膠東行署區(1942.8–1950.6.1)
魯中南行署區(1948.9–1950.6.1)
南疆行政區(1954.8.21–1956.6.30)
廣東省海南行政區(1950–1988)
廣東省粵中行政區(1952–1956)
廣東省粵北行政區(1952–1956)
廣東省粵東行政區(1952–1956)
廣東省粵西行政區(1952–1956)
其它
桂西僮族自治區(1952–1956)→桂西僮族自治州(1956–1958)
四川省重慶市(1994–1997)
區劃索引:單位(代碼):省級(史)>副省級>地級>縣級:京|津|冀|晉|蒙|遼|吉|黑|滬|蘇|浙|皖|閩|贛|魯|豫|鄂|湘|粵|桂|瓊|渝|川|貴|雲|藏|陝|甘|青|寧|新|港|澳|台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城市排名數據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8》「城區人口」與「城區暫住人口」指標
排名
城市名稱
省市
人口
排名
城市名稱
省市
人口
上海
北京
1
上海
上海
24,237,800
11
南京
江蘇
6,572,000
廣州
深圳
2
北京
北京
18,634,000
12
杭州
浙江
6,504,900
3
廣州
廣東
13,154,200
13
鄭州
河南
6,261,900
4
深圳
廣東
13,026,600
14
西安
陝西
5,866,100
5
天津
天津
12,968,100
15
瀋陽
遼寧
5,651,200
6
重慶
重慶
11,488,000
16
青島
山東
5,127,000
7
武漢
湖北
9,180,000
17
哈爾濱
黑龍江
4,860,000
8
成都
四川
8,379,700
18
長春
吉林
4,564,000
9
香港
香港
7,448,900
19
合肥
安徽
4,292,400
10
東莞
廣東
6,850,300
20
濟南
山東
4,154,900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2005年正式版
北京
天津
上海
廣州
香港
2010年草案版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廣州
2016年後續版
成都
武漢
鄭州
西安
區域中心城市2005年正式版華北:石家莊
太原
呼和浩特東北:瀋陽
大連
長春
哈爾濱華東:南京
杭州
寧波
廈門
濟南
青島
福州
南昌
合肥中南:武漢
鄭州
深圳
長沙
南寧
海口西南:重慶
成都
貴陽
昆明西北:西安
蘭州
西寧
銀川
烏魯木齊2010年草案版
瀋陽(東北)
南京(華東)
武漢(華中)
深圳(華南)
成都(西南)
西安(西北)
註:國家中心城市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05-2020年)》中稱「全球職能城市」,概念略有不同。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航樞紐三大國際門戶樞紐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正果國際機場)
八大國內區域樞紐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瀋陽(桃仙國際機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閱論編中國鐵路樞紐東北
瀋陽區客16
哈爾濱區客
華北
北京樞客0816
天津16
唐山
華東
上海樞客0816
福州區客16
南京16
杭州16
合肥16
濟南區客
南昌區客
青島
中南
廣州樞客0816
武漢樞客0816
鄭州區客0816
深圳16
西南
成都樞客0816
重慶0816
昆明區客16
南寧區客16
貴陽16
西北
西安樞客0816
烏魯木齊區客16
蘭州區客
中國鐵路樞紐術語鐵路站線單線鐵路 ·複線鐵路 ·多線軌道 ·正線 ·上行線 ·下行線 ·岔線 ·到發線 ·安全線 ·避難線 ·盡頭線 ·聯絡線 ·環線 ·三角線鐵路車站客運站 ·貨運站 ·客技站 ·編組站 ·區段站 ·中間站 ·會讓站 ·越行站 ·列車總站樞紐結構和車站結構單向調車系統 ·雙向調車系統 ·縱列式布置 ·橫列式布置 ·混合式布置 ·車站駝峰 ·到達場 ·出發場 ·編組場 ·調車場 ·編發場疏解平面疏解 ·立交疏解 ·鐵路立交橋 ·道口 ·線路所其它機務段 ·車輛段 ·客車整備所 ·動車運用所參見:鐵路樞紐註:樞客與區客分別表示鐵道部2008年鐵路客運站規劃「十一五」期間建設的六大樞紐性客運中心和十大區域性客運中心;08表示鐵道部《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重點建設的樞紐;16表示國家發改委2016年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建設的綜合鐵路樞紐。
閱論編長江沿岸主要城市正源:唐古拉山省級行政區沿岸大型城市(流向→)四川省攀枝花→宜賓→瀘州重慶市重慶→涪陵→萬州湖北省湖南省宜昌(上中游分界)→荊州→石首→岳陽湘→咸寧→武漢→黃岡→鄂州→黃石江西省九江(中下游分界)安徽省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江蘇省南京→揚州→鎮江→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上海市上海(寶山→崇明→浦東)入海口:長江口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140處(截至2022年1月19日):華北15北 京1
北京市
天 津1
天津市
河 北6
承德市
保定市
石家莊市
正定縣
邯鄲市
秦皇島市
山海關區
張家口市
蔚縣
山 西6
大同市
晉中市
平遙縣
運城市
新絳縣
忻州市
代縣
晉中市
祁縣
太原市
內蒙古1呼和浩特市東北7遼 寧2
瀋陽市
遼陽市
吉 林3
吉林市
通化市
集安市
長春市
黑龍江2
哈爾濱市
齊齊哈爾市
華東50上 海1
上海市
江 蘇13
南京市
蘇州市
揚州市
鎮江市
蘇州市
常熟市
徐州市
淮安市
淮安區
無錫市
南通市
無錫市
宜興市
泰州市
常州市
揚州市
高郵市
浙 江10
杭州市
紹興市
寧波市
衢州市
台州市
臨海市
金華市
嘉興市
湖州市
溫州市
麗水市
龍泉市
安 徽7
黃山市
歙縣
黟縣
淮南市
壽縣
亳州市
安慶市
桐城市
宣城市
績溪縣
山 東10
濟寧市
曲阜市
濟南市
青島市
聊城市
濟寧市
鄒城市
淄博市
臨淄區
泰安市
煙臺市
蓬萊市
濰坊市
青州市
福 建4
泉州市
福州市
漳州市
龍巖市
長汀縣
江 西5
景德鎮市
南昌市
贛州市
贛州市
瑞金市
撫州市
中南30河 南8
洛陽市
開封市
安陽市
南陽市
商丘市
睢陽區
鄭州市
鶴壁市
濬縣
濮陽市
湖 北5
荊州市
荊州區
武漢市
襄陽市
隨州市
荊門市
鍾祥市
湖 南4
長沙市
岳陽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鳳凰縣
永州市
廣 東8
廣州市
潮州市
肇慶市
佛山市
梅州市
湛江市
雷州市
中山市
惠州市
廣 西3
桂林市
柳州市
北海市
海 南2
海口市
瓊山區
海口市
西南21四 川8
成都市
自貢市
宜賓市
南充市
閬中市
樂山市
成都市
都江堰市
瀘州市
涼山彝族自治州
會理縣
重 慶1
重慶市
貴 州2
遵義市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鎮遠縣
雲 南7
昆明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
麗江市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建水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曲靖市
會澤縣
玉溪市
通海縣
西 藏3
拉薩市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
日喀則市江孜縣
西北17陝 西6
西安市
咸陽市
延安市
渭南市
韓城市
榆林市
漢中市
甘 肅4
武威市
張掖市
酒泉市
敦煌市
天水市
青 海1
黃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市
寧 夏1
銀川市
新 疆5
喀什地區
喀什市
吐魯番市
高昌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伊寧市
特克斯縣
阿克蘇地區
庫車縣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文明城市(區)第一批(12個)地級市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廣東省中山市
山東省煙臺市
直轄市城區
天津市和平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副省級新區
北京市西城區
縣級市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批(14個)省會、自治區首府、副省級城市
四川省成都市
江蘇省南京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地級市
廣東省惠州市
江蘇省南通市·蘇州市
廣東省東莞市
安徽省馬鞍山市
黑龍江省大慶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東城區
上海市靜安區
重慶市渝北區
縣級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
第三批(27個)省會
湖南省長沙市
廣東省廣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吉林省長春市
浙江省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貴州省貴陽市
地級市
山東省臨沂市·淄博市
湖南省常德市
江蘇省揚州市
山西省長治市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河南省洛陽市
四川省綿陽市
湖北省宜昌市
河北省唐山市
廣東省江門市
浙江省嘉興市
江蘇省常州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朝陽區
上海市長寧區
重慶市渝中區
縣級市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
第四批(34個)省會、副省級城市
湖北省武漢市
江西省南昌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安徽省合肥市
陝西省西安市
遼寧省瀋陽市
地級市
山東省威海市·濰坊市·東營市
四川省廣安市
河南省許昌市·濮陽市
江蘇省鎮江市·無錫市·泰州市
浙江省紹興市·溫州市
湖南省岳陽市·株洲市
甘肅省金昌市
福建省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
安徽省銅陵市·蕪湖市
廣東省珠海市·佛山市
陝西省寶雞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海淀區
上海市奉賢區
重慶市南岸區
天津市河西區
縣級市
河南省濟源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
第五批(89個)省會、自治區首府、副省級城市
山東省濟南市
海南省海口市
河北省石家莊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青海省西寧市
地級市
江蘇省宿遷市·徐州市
山東省日照市·萊蕪市
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宣城市·安慶市
浙江省麗水市·湖州市·台州市
四川省遂寧市·瀘州市
黑龍江省伊春市
湖南省湘潭市
河北省秦皇島市·邯鄲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陝西省咸陽市
遼寧省鞍山市
江西省贛州市·吉安市
河南省新鄉市·駐馬店市
貴州省遵義市
甘肅省嘉峪關市
直轄市城區
上海市徐匯區·嘉定區
重慶市江北區
北京市通州區
縣級市、縣、旗
山東省膠州市·壽光市·萊州市·榮成市·乳山市·龍口市
江蘇省丹陽市·宜興市·江陰市·常熟市·溧陽市·如皋市
浙江省諸暨市·海寧市·長興縣·餘姚市·桐廬縣·瑞安市
河南省鞏義市·永城市·西峽縣·長垣市
安徽省當塗縣·天長市·巢湖市
湖南省韶山市
湖北省宜都市·大冶市
廣東省博羅縣·龍門縣·四會市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準格爾旗
吉林省梅河口市·敦化市
江西省南昌縣
河北省正定縣·遷安市
雲南省安寧市
陝西省志丹縣
福建省武平縣·晉江市·沙縣
重慶市忠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
第六批(133個)省會
雲南省昆明市
甘肅省蘭州市
地級市
河南省焦作市·漯河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
安徽省滁州市·阜陽市·黃山市·宿州市
四川省德陽市·眉山市·宜賓市·自貢市
浙江省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
江蘇省淮安市·鹽城市·連雲港市
湖北省鄂州市·荊門市·十堰市
江西省景德鎮市·萍鄉市
山東省濟寧市·泰安市
山西省晉城市·忻州市
陝西省銅川市·延安市
福建省寧德市
廣東省肇慶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貴州省六盤水市
河北省廊坊市
湖南省郴州市·婁底市
吉林省吉林市
雲南省普洱市·曲靖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延慶區
上海市崇明區·金山區·閔行區·青浦區·松江區
天津市北辰區·濱海新區·西青區
重慶市涪陵區·合川區·沙坪垻區
縣級市和縣
江蘇省高郵市·海安市·靖江市·句容市·崑山市·邳州市·啟東市·如東縣·太倉市
安徽省廣德市·金寨縣·寧國市·歙縣·桐城市
浙江省安吉縣·慈谿市·德清縣·海鹽縣·嘉善縣·建德市·臨海市·平湖市·嵊州市·義烏市
河南省蘭考縣·林州市·平輿縣·汝州市·新安縣·新縣·柘城縣
山東省昌邑市·肥城市·青州市·曲阜市·新泰市·諸城市
福建省德化縣·福清市·上杭縣
廣東省德慶縣·仁化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
貴州省凱里市·仁懷市
河北省文安縣·遵化市·大廠回族自治縣
黑龍江省樺南縣
湖北省丹江口市·枝江市·竹山縣
湖南省寧鄉市·湘潭縣
吉林省集安市·通化縣·延吉市
江西省大余縣·蘆溪縣·宜豐縣·玉山縣
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
青海省玉樹市
山西省古縣·靜樂縣·沁水縣·長子縣
陝西省彬州市·吳起縣
四川省都江堰市·江油市·閬中市·米易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
雲南省澄江市·楚雄市·景洪市·石林彝族自治縣
重慶市巫溪縣
注1:中央文明辦自2005年開始每隔三年分別評選出一批全國文明城市,至2020年已經產生6批。
注2:從第二批起每一批評選時均會對之前評選的城市進行複查,刪除線為未通過最近一次複查確認不能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城市。
注3:方框內為因行政區劃調整被裁撤的城市。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城市(區)由全國愛衛會命名。
已獲命名的每3年覆審一次,全國愛衛會對符合標準要求的重新確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將暫緩確認。
北京市
東城區
西城區
石景山區
門頭溝區
房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懷柔區
平谷區
天安門地區
西客站地區
燕山地區
崇文區
延慶區
密雲區
天津市
和平區
河西區
塘沽區
大港區
西青區
濱海新區
河北省
遷安市
黃驊市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赤峰市
鄂爾多斯市
通遼市
烏蘭察布市
錫林浩特市
遼寧省
鞍山市
大連市
瓦房店市
盤錦市
丹東市
瀋陽市
吉林省
長春市
四平市
延吉市
敦化市
琿春市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黑龍江省
大慶市
伊春市
黑河市
海林市
五大連池市
上海市
黃浦區
盧灣區
徐匯區
長寧區
靜安區
閔行區
嘉定區
浦東新區
金山區
松江區
青浦區
奉賢區
閘北區
寶山區
普陀區
虹口區
楊浦區
江蘇省
南京市
淮安市
大豐市
揚州市
儀征市
泰州市
姜堰市
南通市
海門市
如皋市
鎮江市
丹陽市
句容市
常州市
金壇區
溧陽市
無錫市
江陰市
宜興市
蘇州市
吳江市
崑山市
太倉市
常熟市
張家港市
通州市
吳縣市
靖江市
啟東市
宿遷市
泰興市
興化市
揚中市
鹽城市
東台市
徐州市
連雲港市
高郵市
新沂市
邳州市
浙江省
杭州市
臨安市
富陽市
建德市
湖州市
嘉興市
海寧市
桐鄉市
舟山市
寧波市
奉化市
紹興市
諸暨市
衢州市
金華市
義烏市
臨海市
蕭山市
平湖市
溫州市
麗水市
台州市
東陽市
慈谿市
蘭谿市
樂清市
永康市
溫嶺市
瑞安市
嵊州市
龍泉市
餘姚市
江山市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銅陵市
宣城市
寧國市
福建省
福州市
三明市
泉州市
廈門市
漳州市
龍海區
江西省
南昌市
宜春市
井岡山市
吉安市
山東省
聊城市
德州市
東營市
淄博市
濰坊市
青州市
壽光市
煙臺市
龍口市
萊州市
蓬萊市
招遠市
威海市
青島市
膠州市
日照市
臨沂市
泰安市
萊蕪市
濱州市
諸城市
肥城市
曲阜市
新泰市
章丘市
濟南市
濟寧市
乳山市
滕州市
棗莊市
河南省
鄭州市
新鄭市
登封市
鞏義市
滎陽市
洛陽市
新鄉市
安陽市
濮陽市
許昌市
舞鋼市
濟源市
永城市
平頂山市
信陽市
開封市
南陽市
漯河市
鶴壁市
駐馬店市
汝州市
禹州市
湖北省
十堰市
宜昌市
咸寧市
仙桃市
武漢市
襄陽市
黃石市
荊州市
潛江市
荊門市
鄂州市
黃岡市
天門市
當陽市
湖南省
常德市
岳陽市
株洲市
婁底市
益陽市
永州市
郴州市
資興市
邵陽市
津市市
廣東省
廣州市
韶關市
河源市
梅州市
汕頭市
惠州市
東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中山市
江門市
佛山市
肇慶市
南海市
湛江市
雲浮市
清遠市
陽江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桂林市
百色市
柳州市
北流市
海南省
三亞市
瓊海市
海口市
重慶市
渝北區
北碚區
大渡口區
南岸區
萬盛地區
九龍坡區
合川區
沙坪垻區
潼南區
銅梁區
黔江區
南川區
璧山區
四川省
成都市
綿陽市
廣安市
遂寧市
瀘州市
攀枝花市
德陽市
廣元市
西昌市
宜賓市
巴中市
都江堰市
彭州市
貴州省
貴陽市
遵義市
仁懷市
凱里市
六盤水市
安順市
清鎮市
赤水市
雲南省
昆明市
安寧市
玉溪市
芒市
箇舊市
蒙自市
開遠市
普洱市
麗江市
曲靖市
騰衝市
彌勒市
保山市
陝西省
西安市
渭南市
咸陽市
寶雞市
漢中市
安康市
銅川市
榆林市
華陰市
延安市
韓城市
山西省
長治市
潞城市
晉城市
孝義市
介休市
原平市
侯馬市
忻州市
青海省
西寧市
格爾木市
玉樹市
德令哈市
甘肅省
嘉峪關市
金昌市
敦煌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青銅峽市
石嘴山市
吳忠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克拉瑪依市
阿克蘇市
昌吉市
庫爾勒市
奎屯市
博樂市
阜康市
伊寧市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林芝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市
注1:截至2019年2月,累計已命名342個國家衛生城市。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森林城市註:截至2019年1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對中國大陸境內193座城市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華北地區16北京市2
平谷區
延慶區
河北省7
張家口市
石家莊市
承德市
秦皇島市
唐山市
保定市
廊坊市
山西省2
長治市
晉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5
包頭市
呼倫貝爾市
呼和浩特市
赤峰市
鄂爾多斯市
東北地區12遼寧省7
瀋陽市
本溪市
大連市
撫順市
鞍山市
營口市
葫蘆島市
吉林省4
琿春市
長春市
通化市
敦化市
黑龍江省1
雙鴨山市
華東地區77江蘇省8
無錫市
揚州市
南京市
徐州市
鎮江市
常州市
南通市
鹽城市
浙江省18
杭州市臨安區
杭州市
寧波市
龍泉市
湖州市
麗水市
衢州市
溫州市
紹興市
義烏市
金華市
台州市
舟山市
桐廬縣
安吉縣
江山市
東陽市
永康市
安徽省11
池州市
合肥市
安慶市
黃山市
宣城市
六安市
銅陵市
蕪湖市
馬鞍山市
淮北市
宿州市
福建省10
廈門市
漳州市
龍巖市
三明市
福州市
泉州市
莆田市
南平市
寧德市
平潭綜合實驗區
山東省17
威海市
臨沂市
淄博市
棗莊市
濟南市
青島市
泰安市
煙臺市
濰坊市
日照市
萊蕪市
濟寧市
聊城市
滕州市
鄒城市
曲阜市
膠州市
江西省13
新余市
吉安市
撫州市
南昌市
宜春市
九江市
鷹潭市
上饒市
景德鎮市
贛州市
萍鄉市
武寧縣
崇義縣
中南地區57河南省16
許昌市
新鄉市
漯河市
洛陽市
平頂山市
濟源市
三門峽市
鄭州市
鶴壁市
焦作市
商丘市
濮陽市
駐馬店市
南陽市
安陽市
信陽市
湖北省11
武漢市
宜昌市
襄陽市
隨州市
荊門市
咸寧市
十堰市
黃石市
宜都市
荊州市
恩施市
湖南省9
長沙市
益陽市
郴州市
株洲市
永州市
常德市
張家界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潭市
廣東省11
廣州市
惠州市
東莞市
珠海市
肇慶市
佛山市
江門市
深圳市
中山市
汕頭市
梅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10
梧州市
賀州市
玉林市
南寧市
柳州市
來賓市
崇左市
百色市
貴港市
防城港市
西南地區20四川省11
成都市
西昌市
瀘州市
廣安市
廣元市
德陽市
綿陽市
攀枝花市
宜賓市
巴中市
眉山市
重慶市2
永川區
榮昌區
貴州省2
貴陽市
遵義市
雲南省5
昆明市
普洱市
臨滄市
曲靖市
景洪市
西北地區11陝西省7
寶雞市
西安市
延安市
安康市
榆林市
漢中市
商洛市
青海省1
西寧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1
石嘴山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
阿克蘇市
石河子市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設立的城市榮譽稱號。
北京市
北京市
河北省
唐山市
秦皇島市
邯鄲市
廊坊市
石家莊市
遷安市
承德市
武安市
張家口市
保定市
邢台市
滄州市
辛集市
黃驊市
晉州市
任丘市
山西省
長治市
晉城市
太原市
潞城市
侯馬市
陽泉市
孝義市
介休市
大同市
朔州市
永濟市
晉中市
忻州市
運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通遼市
鄂爾多斯市
呼和浩特市
烏海市
烏蘭察布市
扎蘭屯市
赤峰市
巴彥淖爾市
錫林浩特市
遼寧省
大連市
葫蘆島市
瀋陽市
調兵山市
鐵嶺市
開原市
本溪市
丹東市
鞍山市
盤錦市
吉林省
長春市
吉林市
四平市
松原市
敦化市
延吉市
集安市
琿春市
梅河口市
通化市
大安市
黑龍江省
伊春市
佳木斯市
七台河市
海林市
大慶市
黑河市
同江市
上海市
浦東新區
閔行區
金山區
上海市
江蘇省
南京市
常熟市
無錫市
揚州市
蘇州市
張家港市
崑山市
徐州市
鎮江市
吳江區
宜興市
太倉市
常州市
南通市
江陰市
淮安市
宿遷市
泰州市
金壇區
連雲港市
如皋市
江都區
新沂市
東台市
大豐區
揚中市
靖江市
邳州市
溧陽市
啟東市
高郵市
浙江省
杭州市
寧波市
紹興市
富陽區
嘉興市
湖州市
諸暨市
臨海市
桐鄉市
衢州市
義烏市
上虞區
台州市
平湖市
海寧市
餘姚市
江山市
溫嶺市
金華市
麗水市
建德市
溫州市
臨安市
龍泉市
慈谿市
東陽市
樂清市
瑞安市
蘭谿市
舟山市
嵊州市
永康市
安徽省
合肥市
馬鞍山市
安慶市
黃山市
淮北市
淮南市
銅陵市
池州市
蕪湖市
六安市
滁州市
蚌埠市
宿州市
宣城市
寧國市
巢湖市
明光市
桐城市
福建省
廈門市
三明市
福州市
泉州市
漳州市
永安市
莆田市
龍巖市
晉江市
寧德市
江西省
宜春市
景德鎮市
南昌市
新余市
贛州市
萍鄉市
吉安市
九江市
上饒市
鷹潭市
撫州市
貴溪市
山東省
威海市
青島市
煙臺市
濟南市
榮成市
日照市
淄博市
壽光市
新泰市
膠南市
青州市
萊蕪市
膠州市
乳山市
文登區
濰坊市
臨沂市
泰安市
章丘市
肥城市
東營市
濟寧市
聊城市
龍口市
海陽市
德州市
濱州市
菏澤市
萊州市
諸城市
高密市
棗莊市
滕州市
安丘市
曲阜市
鄒城市
昌邑市
河南省
濮陽市
洛陽市
漯河市
鄭州市
許昌市
南陽市
焦作市
偃師市
新鄉市
濟源市
舞鋼市
登封市
三門峽市
安陽市
商丘市
平頂山市
鞏義市
信陽市
駐馬店市
永城市
開封市
林州市
鄧州市
鶴壁市
汝州市
禹州市
滎陽市
周口市
新鄭市
長葛市
孟州市
項城市
義馬市
湖北省
十堰市
襄陽市
武漢市
宜昌市
黃石市
宜都市
鄂州市
荊門市
荊州市
咸寧市
隨州市
當陽市
恩施市
仙桃市
孝感市
黃岡市
大冶市
應城市
松滋市
赤壁市
潛江市
天門市
丹江口市
枝江市
宜城市
安陸市
石首市
利川市
鍾祥市
洪湖市
廣水市
湖南省
常德市
岳陽市
株洲市
長沙市
湘潭市
婁底市
郴州市
衡陽市
資興市
醴陵市
廣東省
珠海市
深圳市
中山市
佛山市
江門市
惠州市
茂名市
肇慶市
開平市
湛江市
廣州市
東莞市
潮州市
韶關市
梅州市
汕頭市
陽江市
清遠市
河源市
雲浮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桂林市
柳州市
北海市
百色市
梧州市
北流市
欽州市
玉林市
防城港市
海南省
海口市
三亞市
儋州市
重慶市
北碚區
四川省
峨眉山市
綿陽市
都江堰市
樂山市
成都市
廣安市
南充市
遂寧市
自貢市
德陽市
眉山市
瀘州市
閬中市
攀枝花市
資陽市
廣元市
宜賓市
貴州省
遵義市
貴陽市
安順市
雲南省
安寧市
昆明市
玉溪市
景洪市
麗江市
普洱市
開遠市
芒市
曲靖市
大理市
騰衝市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陝西省
寶雞市
西安市
咸陽市
延安市
漢中市
青海省
西寧市
甘肅省
金昌市
敦煌市
嘉峪關市
玉門市
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青銅峽市
吳忠市
中衛市
靈武市
石嘴山市
固原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石河子市
庫爾勒市
克拉瑪依市
昌吉市
奎屯市
哈密市
伊寧市
烏魯木齊市
阿勒泰市
五家渠市
阜康市
博樂市
吐魯番市
阿拉爾市
圖木舒克市
注1:截至2019年公布第二十一批國家園林城市,|住建部已經累計授予了376個國家園林城市,11個國家園林區。
注2:劃線者為因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的城市。
閱論編中國歷代都城中國首都古都並稱兩都長安·洛陽四大
長安·洛陽·汴·燕(明代,陳建)關中·洛陽·建康·開封(明末,顧炎武)長安·洛陽·金陵·燕都(民國,朱偰)
五大
長安·洛陽·汴京·燕都·金陵
七大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十大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成都
先秦五帝黃帝都有熊(疑為西坡遺址)·堯都平陽(疑為陶寺遺址)夏(僅列出重要的)禹都陽城(疑為王城崗遺址)·斟鄩(疑為二里頭遺址)商
亳[遺址]→隞(囂)[遺址]→相→庇→邢→奄→殷[遺址]→朝歌
周
岐邑→豐京→鎬京→雒邑
秦漢秦朝咸陽[遺址]漢朝
西漢→新朝長安→東漢雒陽[遺址]→東漢獻帝長安→東漢獻帝許都[遺址]
三國曹魏五都
長安遺址·譙都·許都遺址·鄴都遺址·洛陽遺址
蜀漢成都孫吳建業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建康北朝
盛樂→平城[遺址]→北魏洛陽·東魏鄴·西魏長安·北齊鄴·北周長安
隋唐
統治中心:長安→大興→長安(胡姆丹)→武周神都→長安→成都→長安→洛陽[遺址]
五京制唐
北京太原府[遺址]·東京河南府·中京京兆府·南京成都府·西京鳳翔府
渤海
上京龍泉府[遺址]·東京龍原府·中京顯德府[遺址]·南京南海府·西京鴨綠府
遼
上京臨潢府[遺址]·東京遼陽府·中京大定府[遺址]·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西遼:虎思斡耳朵]
金
上京會寧府[遺址]·中都大興府·南京→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北京臨潢府→大定府·南京開封府
五代十國五代
後梁開封府→後唐洛陽→後晉→後漢→後周開封府
十國
南唐江寧府[遺址]→南都南昌府·北漢太原府[遺址]
西夏
東京興慶府→中興府·西京西平府·輔郡西涼府
宋
東京開封府(汴梁)[遺址]→行在臨安府[遺址]、行都建康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遺址]
元大蒙古國
曲雕阿蘭→哈拉和林→上都[遺址]
大都路大都(汗八里)·上都路[遺址](陪都)
北元
上都[遺址]→應昌城[遺址]→哈拉和林
明
中都中立府[遺址]·京師應天府(後改為留都南京)[遺址]→京師順天府(原為行在)[遺址]→應天府→順天府
南明
弘光應天府·隆武福京天興府·紹武·永曆·東武
清
後金:費阿拉(佛阿拉)→赫圖阿拉(興京)→界藩城(行都)→薩爾滸城(行都)→遼陽→東京→盛京奉天府[遺址](後改為留都)京師順天府[遺址][太平天國:天京]
民國
民初政府:南京(臨時)→北京國民政府:廣州→武漢→南京→洛陽(行都)、西京(陪都)→重慶(陪都)→南京(還都)[中華共和國:福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瑞京→保安→延安]行憲政府:南京[遺蹟]→廣州→重慶→成都→臺北(中央政府所在地)
共和國北京參見:中國歷史
閱論編世界市區人口五十大城市
東京雅加達德里馬尼拉首爾孟買上海紐約聖保羅墨西哥城
廣州–佛山深圳北京達卡京都-大阪-神戶開羅莫斯科曼谷洛杉磯加爾各答
拉哥斯布宜諾斯艾利斯喀拉蚩伊斯坦堡德黑蘭天津金夏沙成都里約熱內盧拉合爾
利馬班加羅爾巴黎胡志明倫敦波哥大金奈名古屋海得拉巴約翰尼斯堡
芝加哥台北武漢東莞河內重慶奧尼查吉隆坡艾哈邁達巴德羅安達
地理主題亞洲主題中國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湖北主題武漢主題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20034008(data)
GND:4122666-5
LCCN:n2003032889
NARA:10046134
NDL:00645620
NKC:ge263066
VIAF:14444620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武汉市&oldid=70038003」
分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武漢湖北地級市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國中部經濟區國家經濟中心城市中國共產黨革命聖地國家中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含有哈佛參考文獻格式系列模板連結指向錯誤的頁面自2020年6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CS1英語來源(en)優良條目使用多個圖像且自動縮放的頁面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準確性有爭議的作品需要查證來源的所有頁面自2020年1月需要查證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含有漢語拼音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導遊
其他語言
Acèh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ܐܪܡܝܐ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amanankan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Tsetsêhestâhese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agbanli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NaVosaVakaviti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Gaeilge贛語GalegoAvañe'ẽ𐌲𐌿𐍄𐌹𐍃𐌺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La.lojban.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KongoGĩkũyũ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한국어RipoarischKurdî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окшень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Mirandés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Nāhuatl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Chi-ChewaOccitan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Papiamentu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Tarandíne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Setswana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VolapükWinarayWolof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