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修族譜:編什麼?修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而且還包羅了該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和文化的全過程,實際上是一家之史的最可靠藍本。

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說:「族譜記載中華民族由家族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團結,這是中國人特有的良好傳統觀念,應妥加應用。

」毛澤東在1957年說:「搜集家譜、族譜,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也可以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寶貴的資料。

」周恩來說:「愛家、愛家鄉是愛國的起點,了解家情、鄉情是懂得國情的開始,只有了解家情、國情的人,才能真正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2004年,胡錦濤在全國政協成立55周年的講話時說:「以姓氏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港澳台和海外僑胞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由此可見,修編族譜的意義。

編寫族譜是一項極為嚴肅而浩繁的工程,它要求全面、完整、客觀地體現歷史的真實面貌。

但由於時間長遠,以及記載的失散,因此,編修族譜難度很大。

家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情況的歷史圖集,它與方誌、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家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經濟學、教育學、人物傳紀以及地方志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

一部完整的家譜要包括譜名、譜序、凡例、譜論、圖像、恩榮錄、源流考、祖規守法、世系五服圖、先世考、祠堂、傳紀、族產、契據文約、墳塋、年譜、吉凶禮、藝文、名績錄、仕宦記、字輩譜、續後篇、領譜字號等多項內容。

寫族譜,有一大塊內容要寫家訓、祖訓的。

據觀察,很多族譜的《古堂訓》基本圍繞以下內容,如「敦孝悌、主忠信、循禮義、礪廉恥、重喪祭、慎埋葬、省墳墓、睦宗族、尊高年、尚有德、貴有爵、恤孤寡、通有無、審婚配、端嗣續、務耕織、專職業、戒爭訟、禁非為」。

而《古家訓》則又更多寫「敦孝悌、篤宗族、和鄉黨、重農桑、尚節儉、隆學校、黜異端、講法律、明禮讓、務本業、訓子弟、息誣告、誠慝逃、完全米、聯保甲、解仇忿」等內容,也可稱之為「勸世文」。

但不論是家訓,還是堂訓,在歷史上都曾起到敬宗睦族的重要作用,現在多數條規仍可適用。

有的族譜很體現古人的人性化,比如有的男子無後代的,族譜不寫「絕」,而寫「止」,以深表同情。

而譜傳的部分,記述的方法是先寫上名諱,其次記他是某公的第幾個兒子,別號又是什麼。

然後記他生平的德行、學問以及出身履歷,都要詳寫。

最後記他的生卒年、月、日、享壽多少、墓葬何方、坐向等。

又記述他娶的是什麼人的第幾女,還要記她的生卒、年、壽、或單葬、或合葬,也要記明白。

再記號生男幾人,女嫁何處。

如有志、銘及著作文詞,哀輓詩文等,都要錄於譜後。

譜傳中,有的年輕未婚而死的,記他「無祿」;有婚配,中年而死的,記「早逝」;年老而沒有嗣續的,記「無後」。

各地墳墓祭田,其位置,繼承次序、畝數、四至,都要詳記入譜,使人所稽考,以防迷失所在。

譜是用來敘述世系、分別支派的,關係很是重大,子後代孫應該加以珍重世守,不要遺失了本宗的根據。

分支細葉,即使是很貧賤的,也不要遺忘掉。

同姓雖很富貴也不許冒認,以亂宗派。

總之,族譜有十點要留意說明:

1、開頭要記述得姓的根源。

2、要記世代的由遠到近。

3、要明白記載各代有什麼世襲、封贈。

4、有爵位的要明顯記載以示尊崇。

5、有忠孝、仕進的,都要彰明出來。

6、要記明妻家的姻族。

7、要標明墳墓的所在。

8、要記敘女子嫁往何處。

9、要表所道德隱逸的隱者。

10、要表所節義的鄉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修譜知識-現代姓氏新修家譜的體系

1.創新體例 家譜已經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家譜的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發展。家譜在初創時期,只有單一的世系和人名,經過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個高峰期後,到宋代,家譜體例基本定型,...

修譜知識-現代姓氏為什麼要修新家譜

編修家譜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尤其是對於大中型家族來說,修譜往往需要十幾人組成的修譜團隊。而且需要耗費數年的時間,才能修出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族譜。所以,想要修好譜,必須要明白為什麼要修譜。不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