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機織漢錦」中國絲綢博物館成功復原傳說中的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太神奇了!」看著古老織機中出來的織物,饒是見多識廣的紡織專家及文物考古界的專家學者們,都恍如「穿越」。

上演這一幕的,正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他們利用老官山出土的漢代提花機,進行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的複製,並取得成功,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們的高度評價。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前世今生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是一件漢代蜀地織錦護臂,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新疆博物館,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它出土於尼雅遺址一處古墓,時間為1995年10月26日。

據說,當年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尼雅遺址上的挖掘一直沒有什麼新的發現,就在失望中,他們挖開了尼雅1號墓地8號墓一座兩人合葬的古墓。

兩人身上穿著許多衣物,其中一具屍體的右臂上綁著一個色彩鮮艷的織錦護膊,顯得光輝燦爛、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其色彩之斑斕,織工之精細,實為罕見。

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列入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尼雅出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左)和「誅南羌」錦殘片(右)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2.5厘米,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為面料,邊上用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各縫綴有3條長約21厘米、寬1.5厘米的白色絹帶,其中3條殘斷。

織錦中織有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8字出自《史記·天宮書》,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東方」是我國古代星占術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國」指黃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區及中原,是一個地理概念。

「五星出東方」是指五顆行星在一時期內同時出現於東方天空即「五星連珠」或「五星聚會」現象。

而這一奇特的天文現象出現在漢元年十月,五星聚於東井,這在《天宮書》、《漢書》、《張耳傳》、《漢紀》均有記載。

西漢政府控制西域時,這塊土地上有三十六個小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西域三十六國」。

尼雅遺址便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

《漢書·西域傳》中說:「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

據此推斷出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的尼雅遺址便是當時的精絕古國。

復原漢機織漢錦 千年文物「活起來」

2000年,中國絲綢博物館邀請尼雅出土文物包括五星錦護膊來杭展出,舉辦特展「沙漠王子遺寶:絲綢之路尼雅遺址出土文物展」。

特展之際,中國絲綢博物館趙豐館長基於尼雅考古隊於志勇隊長的研究,對五星錦的圖案進行了復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當時趙豐心中便在琢磨:怎樣的織機才能織出如此精美的織錦?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複製意匠圖

機緣來自於2013年12月,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清理出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墓內出土了4台蜀錦提花機模型,填補了中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成為2013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2014年,由中國絲綢博物館牽頭,聯合成都博物院、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還原了漢代提花機的結構,解決了關於漢代提花機的一些學術爭論。

在此基礎上,製作了3D展示系統,並按比例復原了兩台原始大小且可操作的提花機。

現場織出的錦緞,也把2000多年前的織錦技術擺在了今人眼前。

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局提請國家文物局,委託國絲館利用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多綜織機對「五星錦」進行複製。

2017年1月,中國絲綢博物館羅群和劉劍等技術人員前往新疆對五星出東方護膊進行了織物信息採集和分析檢測。

趙豐也再次對五星錦的織物圖案及其上文字進行了研究,經過對此前研究資料及海內外相關出土文物的比對研究,最終確定圖案及文字還原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誅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

隨後,團隊主要技術成員羅群和龍博據此繪製了意匠圖。

「儘管中國絲綢博物館成功還原了老官山的織機,也繪製了意匠圖,但要實際複製這件包含了紅黃藍白綠五色的『五星錦』難度還是很大。

」趙豐介紹,2017年2月,羅群率領其團隊開始進行上機的穿綜及織造工作。

10470根經線,84片花綜,2片地綜,歷經1年多時間,終於完成了錯綜複雜、絲絲入扣的穿綜工作。

用於複製五星出東方錦的漢代勾綜提花機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當年赴尼雅的考古隊隊員齊東方,在觀摩複製出的織機織造五星錦的過程中,非常興奮。

他認為五星錦的成功複製是對尼雅出土的織物研究的極大促進,對絲綢之路的研究有重要的貢獻。

「五星錦的複製工作從模型——織機——織物的研究,是一個完美的還原研究過程。

這要求我們對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進行深入的研究。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巡視員羅靜表示,習總書記要求文物要「活」起來,五星錦複製工作就是通過對文物的科學價值的深入挖掘,讓文物「活」過來了,博物館的展覽也需要大量的學術工作做支撐,才能做到學術立館。

據了解,5月30日中國絲綢博物館將舉行「神機妙算——世界織機與織造藝術」大展,而該復原織機也將與觀眾近距離見面。

「此後,中國絲綢博物館課題組將繼續從織物染料的角度進行研究,嘗試復原漢代五色經錦的植物染色工藝。

」趙豐表示。

作者:文匯報駐浙江站記者 蔣萍 通訊員 劉海波

編輯製作:蔣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漢提花織機杭州展出 填補世界科技史空白

新華網杭州10月12日電(記者馮源)正在杭州西湖博物館舉行的「絲路之綢」文物大展上,一台新制木質織機卻能吸引諸多中外紡織史、科技史專家學者的目光。它是中國文物工作者對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模型進...

漢代提花機亮相絲路特展

本報訊 (見習記者 毛枚菁)由國家文物局與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浙江、河南、湖北等26家文博考古單位參展的「絲路之綢:起源、傳播與交流」特展,開展近一個月來,受到了專家學者和杭州市...

老官山漢墓織機見證先進織造術

本報記者 吳曉鈴2012年,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模型一舉轟動全國。這批精巧的織機模型究竟有何價值?4月8日,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館員羅群在論壇中表示,它以實物的形式,讓今人見到了當時最先...

文化成都漢代蜀錦提花機模型 織錦之都的見證

探訪天回鎮老官山織機,現正在浸泡加固,年內完成修復漢代蜀錦提花機模型 織錦之都的見證2013年年底,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的四部蜀錦提花機模型,是前所未見的蜀錦提花機模型,是迄今我國發現的唯一...

失傳千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都「復活」

新華社成都9月16日專電(記者童方)穿著漢服的織女,從容自如地一腳踩踏板,一手拋梭引緯,梭過之後,居然花現,錦面上出現「世毋極錦宜二親傳子孫」錦圖案……15日晚,失傳千餘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