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走馬鎮慈雲寺重見天日 共計分布3萬平方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九龍坡區走馬鎮,市民在古慈雲寺遺址聽考古人員講解考古知識。

重慶晨網記者 甘俠義 攝

(重慶晨網記者 李晟 4月18日14:38報導)你知道嗎?重慶主城有兩座慈雲寺。

除了南濱路上的那座之外,另一座隱在九龍坡區走馬鎮附近的慈雲山中。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在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專家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這座在專家手中重見天日的慈雲寺遺址。

這座慈雲寺位於走馬鎮慈雲村三社西側的山林之中,其「山廻青峰合,溪曲白雲飄。

僧塔燈常在,杉松葉不凋」,風景優美怡人。

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於2012年對慈雲寺遺址展開了專項考古調查、勘探以及發掘工作。

在遺址和其僧人墓群發現德爾大量碑刻、題記承載的歷史信息,可以大致勾勒出慈雲寺的歷史軌跡。

據史料記載,慈雲寺始建於唐代,歷經元、明、清三朝,明代慈雲寺興盛一時,卻終毀於戰火。

慈雲寺遺址考古發掘顯示寺廟於清初重建、康熙年間得到恢復,並於乾隆四十六年和五十五年兩次擴建,形成現存規模。

慈雲寺民國尚存,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末徹底毀壞,逐漸成為廢墟。

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考古工作發現了慈雲寺遺址由寺廟基址、圍牆、墓群和石橋組成,還發現了一處與慈雲寺相關的禪院遺址——竹林院,包括了禪院、墓群和窯址三部分。

此次考古工作弄清楚了慈雲寺遺址的分布、範圍和結構情況。

據悉,慈雲寺遺址有大小之分,大慈雲寺遺址包括慈雲寺和竹林院共計分布30000平方米的範圍,而小慈雲寺遺址則專指慈雲寺,分布約在25000平方米。

專家說,慈雲寺遺址是重慶地區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的寺廟遺址。

現存寺廟基址主要為依山而建的五進建築台基,整體保存較好,修建於清乾隆年間,主體建築分布在標號為四號、五號台基上,從東南往西北中軸線上依次為前殿、院落、大雄寶殿以及觀音殿遺址,院落兩側接配殿。

而慈雲寺墓群有兩處墓地構成,深藏於遺址兩側的山林之中,為宋代至清代慈雲寺主持、長老及僧人墓地,有崖墓、石室墓和石圍土壕墓三種形制,分布面積約為6600平方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