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細數2015年重慶發現的文化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和人類學角度,是具有突出考古價值的地方,是人類活動的遺蹟。

2015年,巴山渝水有多少重要文化遺址重入人們的視線?小編為您細細盤點。

1衙署遺址

遺址發現地: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

衙署遺址規模:從建築遺址的規制來看,這座修建在山上的建築是一座宋代的衙署建築。

這個遺址的每一部分都符合史料中記載的宋代衙署的修築方式。

發現意義:2016年1月27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在2015年度業務科研成果匯報會上公布:重慶發現衙署遺址,它是目前中國出土的最完整的宋代衙署遺址。

該衙署遺址是當前我國衙署考古的標杆性建築,填補了中國南宋時期衙署考古的空白。

從目前出土的建築遺址規格來看,這是目前中國出土的高規格南宋時期衙署遺址。

在當時的政治地位相當於全國的廳級單位,需要皇帝親自批准才能建築。

2巫山大水田遺址

遺址發現地:巫山縣曲尺鄉伍柏村3社

發掘經過:2015年3月至8月,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巫山縣文物管理所對這個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墓葬兩百餘座,出土文物1700餘件,其中大溪文化時期的發現尤為珍貴,罕見的「疊葬墓」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墓葬中。

遺址規模:大水田遺址考古發掘面積共計1300平方米,發現大溪文化、商周、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六朝、唐宋遺蹟470餘處,其中墓葬258座。

此次發掘中發現的精美雕刻藝術品價值重大。

3永川漢東城遺址

遺址發現地: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是一個長江邊上尋常的小村莊。

據《江津縣誌》《新唐書》等記載,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萬春縣設立,縣政府所在地就在漢東村,兩年後萬春縣改名萬壽縣,直到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廢縣。

北宋乾德五年這裡被併入江津,改為漢東鎮。

在當地百姓的口耳相傳中,這裡叫做漢東城。

發掘經過:2013年10月到今年1月,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人員對遺址進行了調查、勘探和試掘工作。

考古人員在漢東城遺址發現了唐宋時期的城牆、高規格石板道路、精品瓷器、設計合理的給排水系統。

結合相關記載,確定漢東城遺址應為唐、五代及北宋早期萬壽縣(武德三年為萬春縣)縣治所在地。

在漢東城遺址,考古人員還發掘出新石器、商周、漢代、唐宋元明多個時期的遺存器物,包括城牆、房址、墓葬、道路等,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發現意義:重慶專家稱,該遺址文化包括新石器時代、商周、漢代、唐宋以及明清各個時期,是一處通史式遺址,也是我市境內遺存類型最豐富、保存最好、時代延續性最好的古遺址之一。

這一考古發現證明,朱沱鎮早在唐宋時期就是長江上游經濟發達的城鎮。

4重慶深山千年古剎遺址

遺址發現地:九龍坡區走馬鎮慈雲村三社西側山林

發掘經過:2009年,在慈雲山的半山腰上,人們發現了一塊名為《聽泉律碑》的石碑。

石碑記載著一位叫王應熊的人遊歷慈雲寺的經歷。

王應熊是明朝萬曆年間人,是從巴縣走出來的赫赫有名的大學士。

石碑為考古專家們尋找古剎提供了線索,2012年,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終於在距離石碑數百米之外的慈雲山山腰上,找到了已被掩埋在泥土中的慈雲寺遺址。

遺址規模:走馬慈雲寺始建於唐代,歷經元、明、清三朝,曾占地達3萬平方米。

明代慈雲寺曾經興盛一時,卻最終毀於戰火。

慈雲寺遺址考古發掘顯示,慈雲寺曾於清初重建、康熙年間得到恢復,並於乾隆四十六年和五十五年兩次擴建,形成現存規模。

民國年間,這座古剎依然存世。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慈雲寺被徹底毀壞,寺廟所在地逐漸成為荒草頹垣,隱然于山野。

發現意義:據介紹,慈雲寺遺址是重慶地區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的寺廟遺址。

5重慶老鼓樓衙署遺址

遺址發現地:重慶市渝中區解放東路望龍門街道巴縣衙門片區

發現經過:2009年底,渝中區危舊房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幾位正在巴縣衙門老鼓樓拆遷工地施工的工人突然從黃土裡發現了幾塊暗灰色的牆磚,頗有歷史感的顏色,他們意識到此物一定不凡。

工人們提了提神,朝磚上仔細打量,發現確實刻有一行繁體字。

「這會不會是文物啊?」工人們心裡犯嘀咕。

因為這個地段曾出土了不少文物。

他們趕緊將消息報到渝中區文管所。

文管所的工作人員一聽是巴縣衙門老鼓樓拆遷地出了古磚,立即想到這極有可能是一個大發現。

他們仔細核查了牆磚,確定上面刻有「淳祐乙巳」銘文字樣。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說:「『祐乙巳』正是屬於南宋末年余玠主持抗蒙戰爭時期。

為了拿到確鑿的證據,渝中區文管所的工作人員把牆磚帶回去進行了鑑定,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原來這牆磚正屬於之前考古人員苦苦尋找的南宋重慶城。

發現意義:遺址規模宏大、紀年明確,文物遺存豐富,地層關係清晰,宋元、明代、清至民國三個時期的衙署建築疊壓分布。

作為重慶市已發現的等級最高、價值極大的歷史建築遺存,老鼓樓衙署遺址見證了重慶定名以來近千年的沿革變遷,填補了重慶城市考古的重大空白,對於豐富中國宋元時期都城以外的城市考古資料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重慶本地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慶漢東城遺址發現唐宋時期城牆道路遺存

新華社重慶2月23日電(記者 張琴)重慶漢東城遺址近日進行了第二次考古發掘,發現唐宋時期城牆道路遺存。漢東城遺址位於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6社,地處長江左岸二級階地,核心面積兩萬多平方米,首次發掘面...

重慶:考古專家釐清商周至宋時期當地耕作習慣

新華社重慶2月2日電(記者劉恩黎)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1日舉行了2017年度學術匯報會,會上公布了多項新的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其中考古專家闡述了對重慶永川地區植物遺存的新分析。據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

三峽磐石城遺址新考古成果公布

據新華社電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日前舉行的2017年度學術匯報會上,公布了多項新的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其中,後續三峽大遺址保護項目之一磐石城的新考古發現引人關注。據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博館員楊鵬...

重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僅次於北京

今年4月,在春日暖陽下,位於南濱路的法國水師兵營舊址一改往昔的寧靜,其中庭布滿了一個個黃色土坑。經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發掘,專家推測中庭下面就是重慶開埠時期,法國人修建的神秘自供水系統。這一發現...

重慶三峽庫區發現大量大溪文化遺存

新華網重慶9月11日電(記者張琴)重慶三峽庫區巫山縣大水田遺址考古發掘近日取得重要收穫,兩百餘座墓葬出土文物1700余件,其中大量大溪文化遺存的發現尤為珍貴。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鄒後曦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