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喇家遺址發現齊家文化陶窯和集中分布房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喇家遺址位於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黃河北岸的二級階地上,是我國首次發掘的大型史前災難遺址,其考古發現曾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為配合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建設,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縣博物館組成喇家遺址聯合考古隊,於2014年7月至12月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田野工作,並獲得重要成果。

發掘區主要位於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3、4號保護棚及遺址展示館規劃建設範圍內,發掘面積近3600平方米。

2、3、4號保護棚內的文化遺存較為集中,遺址展示館區域所見遺存甚少。

經初步整理分析,發現有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和漢唐至明清時期遺存,齊家文化遺存最為豐富。

馬家窯文化遺存主要分布於3號保護棚,僅有3個灰坑。

這3個灰坑呈三角狀分布,形制均比較規整,坑口形狀為圓形或近圓形,其中2個灰坑的剖面為袋形平底,另一個為直壁平底。

出土的馬家窯文化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

陶器中可辨器型有彩陶壺、彩陶盆、彩陶缽、彩陶罐、小口平底瓶、侈口罐、雙耳罐等,其中復原的一件彩陶壺製作尤為精美。

石器有石刀和石斧各1件。

骨器均為骨錐。

齊家文化遺蹟現象較為豐富,包括房址20座、疑似房址3座、灰坑近百個、墓葬2座、灰溝6條、陶窯1座。

另外還發現了古地震留下的多處裂縫及漏斗狀噴砂遺蹟。

房址殘存平面形狀有圓角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

房址一般由居室、門道、門前場地構成。

居室內往往發現有灶址,部分居室內見有壁爐、器座坑、窖穴等。

少數房址的居住面局部抹有白灰,個別居室的牆壁表面較為平滑,表明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應進行過加工。

居室面積普遍不大,多不足10平方米,大者亦未超出20平方米。

門道朝向不一。

在4號保護棚內發現的F47、F52和F56三座房址共用一處門前場地。

房址內均出土有遺物,部分房址內的遺物頗為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F52居室內窖穴(H194)中出土了包括5件卜骨在內的多件器物。

灰坑數量較多,型制多樣,深淺不一,按照殘存平面形狀可分為圓形、橢圓形、圓角長方形、圓角方形、不規則形等。

個別灰坑底部施有白灰面,可能為窖穴。

少量灰坑內出土大量石器,特別是灰坑H192的底部擺放有十多件盤狀器,尤為引人注目。

灰坑H152底部出土一具未成年人遺骸,較為特別。

齊家文化墓葬均發現於4號保護棚內,皆為圓角長方形的土坑豎穴墓。

由於受古地震影響,墓穴四壁破壞嚴重,而且人骨保存較差,其中一座墓葬僅殘存極小一段骨骼,另一墓葬也僅殘存部分脊椎骨、盆骨和肢骨,據後者殘存人骨分析,應為單人直肢葬。

這兩座墓葬均隨葬玉料,未見其他遺物。

灰溝的形狀不甚規整,其內堆積多為古地震時的噴砂,而且部分灰溝的底部見有地裂縫,推測部分灰溝的成因可能與古地震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

齊家文化的陶窯也是重要的收穫,為豎穴式窯址,由窯室、窯床、火眼、火塘、操作區組成。

窯室頂部已被破壞,殘存平面為多邊形,兩邊相交處見有火眼,火眼殘存4個,窯床多坍塌於火塘內。

操作區自火塘向東呈開放式,底面向外略高,呈斜坡狀,東側被一齊家文化灰坑打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貴州這裡出土文物上萬件,最早的有上萬年

中鐵閱山湖 貴陽榜樣生活領導者提示您關注動靜貴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歷時4年,習水黃金灣遺址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完成,發掘共發現房址、灶坑、陶窯、灰坑、灰溝、墓葬等各類遺蹟30...

夏代的政治疆域有多大

老牛坡遺址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洪慶街道辦燎原行政村範圍內,地勢東高西低,依灞河流向呈西北-東南分布。遺址西起袁家崖村,東至沙河溝,南及灞河二級階地,北達安家莊村南,是一處以商文化堆積為主的大型古代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