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華夏溯根源:咱們為什麼自稱為華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夏,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稱。

每每自稱華夏,身為國人,一種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實際上,漢族先人在發明這個稱呼時,確實體現了一種天然的民族優越感。

古代,華」和「夏」是兩個獨立的詞。

古夏字

《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

從字面上來講,古人將衣著服飾華美稱之為華;將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稱之為夏。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黃帝和炎帝。

黃帝部落打敗炎帝部落後,兩人結盟,進而戰勝蚩尤進入中原。

公元前2200年,黃帝的後裔禹和啟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城邦國家—夏,標誌著有中華文明的開端。

史書上記載「鯀作城郭」「禹都陽城」。

陽城指在山南或水北築城。

城中之地稱為「國」,住在城中的人即為「中國人」或「中國民」,簡稱「國人」。

《說文》是這樣解釋的:「夏,中國之人也。

」這時期的「中國」意為「國中」,用以區別遊牧民族。

夏朝在上古為中央大國,「夏人」即為「中國之人」。

經歷了夏商兩朝的統治,在商朝末期,周人聯合流亡的夏人,炎帝後裔姜姓諸族(姜太公為代表),以及南方的楚人等起兵。

順利終結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

西周分封建國,最多時分封了八百多個諸侯小國家,這些小國總稱為「諸夏」。

與諸夏相對的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戎狄人。

《左轉》記載「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就有了非常明顯的本族異族之分。

周武王分封

周朝遷都洛陽,步入東周時代。

王室的影響大不如前,諸侯紛爭不斷,相互吞併,朝廷無力控制。

列強國家出現,尤其春秋五霸依次登場。

這一時期的「夏」限指中原地區,「居楚則楚,居越則越,居夏則夏」,有著楚人、越人、夏人的區別。

華字起源於華部落,又稱華胥部落。

華胥部落與燧人部落是互為婚配。

華胥部落的母親和燧人部落的父親生了一個孩子名為伏羲,就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

伏羲

東周,「華」字開始用於文字表述中,「推衍出一個『華』字來,按華字古音敷,夏字古音虎,其音相近,增用一個字有加重語氣的作用。

二字可單用,亦可以合用。

華字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但使用之初,是指中原一帶,或有中原地區生活方式的地方。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以及戰國時期的強邦吞併弱邦,整個中華大民族幾經融合。

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原,這一龐大民族第一次完全得以統一,華夏便用於稱呼整個中國之人。

後來經過漢朝200餘年的統治,終於形成了具有高度同根同種同文化的漢族這一世界最大的民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