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你究竟想不想申遺?

文章推薦指數: 22 %
投票人數:121人

7月13日,《陝西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秦蜀古道申遺 應從「單打獨鬥」轉向「抱團取暖」》的文章,呼籲川陝兩省聯合申遺。

文章沒有說的是,早在2015年,蜀道已正式進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

而四川方面一直在運作此事,今年年初四川還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四川省長尹力任組長,全面衝刺申遺。

搜索更早的新聞,會發現在2013年,陝西和四川曾在漢中開會,約定合作推動蜀道申遺。

但不知為何,從2013年起至今,陝西方面很少再提及蜀道申遺,只是在2014年出台了一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規劃》,列了8處遺產點作為預備項目,雖然其中包括秦蜀古道,但其它7個都詳細標註了所包含遺產點的數量,只有秦蜀古道在這塊是空白。

當然,四川方面也沒有堵死聯合申遺的路子,在四川省住建廳今年5月答覆該省一位人大代表建議的函件中,稱:

「由於我省申遺工作啟動早,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陝西省可以加快申遺進度,儘快完成預備清單、文本、保護規劃、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的編制,在不影響我省申報進度的前提下實現兩省聯合申報。

圖為蜀道

但四川方面對於陝西能否趕上進度似乎不抱太大希望,在函件中繼而補充道:

「但如果陝西省進度無法趕上我省,也可以像南方卡斯特一樣將蜀道申遺作為系列申報,將蜀道的四川部分優先申報再逐步擴展至陝西等省市,這樣也能實現蜀道世界遺產的完整性,符合世界遺產申報的相關規劃和要求。

對於四川而言,如果2018年申辦成功,四川將成為中國世界遺產最多的省份。

面對這樣的誘惑,四川省必然加快步伐,拖了後腿的陝西也理所應當被拋棄。


申遺是中國近十年來的一個熱門詞語,作為一個1987年才首次申報項目的國度,在隨後的29年里,中國一共有50處項目申遺成功——31處世界文化遺產、4處世界文化景觀遺產、4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和11處世界自然遺產,目前已穩居世界第二位。

以中國人的運作能力,超過第一的義大利只是時間問題。

作為文明古國,在四類世界遺產中,中國最擅長的當然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了。

但2004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一個國家一年只能申請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之後,沒有增加中國申遺的難度,卻加劇了國內各省之間競爭的白熱化。

在國內的競爭中,陝西的戰績很差。

在2014年之前,堂堂文物大省的陝西,竟然只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這一處世界遺產,還是在遙遠的1987年申報成功的。

而另外三種遺產,陝西人更是抬不起頭,所謂綠色陝西,一直也沒有什麼自然景觀能夠達到世界遺產的要求。

可以說在二十多年裡,陝西在申遺方面毫無作為。

所以陝西格外重視2014年的絲綢之路申遺,當時還是西安市分管文物副市長的段先念,曾在開會時強調必須高度重視這次申遺工作,因為如果成功了,西安乃至陝西一下就能增加好幾個世界遺產點,相當於一年干好幾年的工作。

那是曲江模式最被熱議的年代,而西安最後被列入申遺名單的五個遺址點,大明宮和大雁塔與曲江有直接的聯繫,興教寺更是因為曲江系而成為輿論熱點。

這裡有一件趣事不得不提,大概是2010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調研未央宮遺址,或開玩笑或故意的問陪同的段先念,這裡周邊的房子未來準備賣多錢一平米。

雖然申遺是共同的目的,但在出發點上文物系統和段先念還是有一定分歧的。

2014年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成為陝西文物系統的一件大喜事,但細細想想,雖然陝西一口氣增加了7個世界遺產點,但其它省份也在飆升啊。

特別是和陝西拼歷史最凶的河南,才是那一年申遺最大的贏家(絲綢之路和大運河兩個項目都和河南有關),一次性增加了11個點。


陝西2014年出台的《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規劃》羅列了8處遺產點作為陝西省申遺預備的項目,再加上已經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備選名錄中的山陝古民居(党家村)、中國明清城牆(西安城牆)、統萬城遺址,以及絲綢之路拓展項目(茂陵等16個點),陝西一共有12個項目作為申遺的備選。

按照省文物局的計劃,三至五年內完成絲綢之路拓展項目的申遺工作、五至十年內本省單獨申報成功1處遺產點。

只是這個規劃出台已經過去了快2年,2017年代表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已經被廈門鼓浪嶼摘得,而2018年的項目爭奪正處於白熱化階段,浙江的良渚遺址,四川的蜀道,由南京牽頭的中國明清城牆,和由泉州牽頭的海上絲綢之路是熱門,這也就意味著陝西計劃的第一步已經沒有可能完成。

如果幸運的話,西安城牆可以搭南京的便車。

但說實話,如果這種半真半假的東西也能入選,真是砸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招牌。

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陝西的項目都很有競爭力。

但一年一個國家只能申請一處世界文化遺產的規定,哪個項目能代表中國出去申遺拼的完全是運作,而這一點恰恰是陝西最不擅長的。


因為陝西搞絲綢之路申遺時,牽頭的也只是一位分管副省長,所以未來也難指望有更高層級的領導介入。

當然,不重視也是有理由的。

相對於文物系統處於保護文化遺產的情懷來推動申遺,地方政府申遺更看重的是成功後帶來的經濟效益。

曾經單霽翔提到的漢長安城周邊房價,在申遺成功後也沒有飆升,反倒是給未央區財政留下了一個大洞。

為申遺拆遷了那麼多村子,卻發現啥都不能幹——不能修湖面,不能蓋樓,連搞個農家樂都要報批,而遺址還得免費開放。

圖為電腦復原的漢長安城

按照預估,漢長安城的保護資金至少需要500億,所以問國家要錢也成了今年出席全國兩會的住陝全國政協委員和在陝全國人大代表的一項任務,已經轉崗為西安市政協主席的董軍甚至提出了發行大遺址彩票來填補財政缺口。

小雁塔、大雁塔、興教寺、彬縣大佛寺和城固張騫墓經過申遺成功的喧囂之後,目前也歸於平靜,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頭並沒有帶來暴增的人群和收入。

只有大明宮遺址確實帶動了周邊的房價,算是唯一在經濟方面取得大收益的項目,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申遺之前的事情了。

申遺成功會迅速提升一個地方的知名度,這種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但陝西的歷史文化已經很有名了,或者陝西之所以在申遺這件事不積極,就是因為覺得,既然已經這麼有名了,何必費時費力謀個世界文化遺產的牌子來點綴呢?

作者:王朝的廢墟

微信號:zhenguanclub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陝西將設立蜀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

本報訊 (首席記者 張佳)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的詩膾炙人口但也高度概括了古人從長安往南入蜀的路走得有多艱辛。省文物局13日在西安召開了「陝西蜀道遺產保護工作座談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我...

陝西將成立蜀道專業委員會加快申遺步伐

本報訊(首席記者 原登榮)12月15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該局此前在西安召開了「陝西蜀道遺產保護工作座談會」,我省蜀道沿線的西安、寶雞、漢中、安康四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部分縣區文保機構負責人齊...

秦蜀古道 活態展示三千年中華道路文明史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代詩人李白的著名詩篇《蜀道難》,如此形容穿越秦蜀古道的艱險。這條古老的「國家級大道」, 實際上是古代修築的一條穿越秦巴山地的秦蜀相通之路,...

秦蜀古道申遺 主角陝西怎能成看客?

□ 記者 原登榮 實習生 侯春暉如果說橫亘在關中南沿的秦嶺山脈,是大自然雄奇險峻、氣勢磅礴的傑作,那麼,蜿蜒盤旋在秦嶺深處的秦蜀古道,絕對稱得上世界古代築路史上的奇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