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將設立蜀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報訊 (首席記者 張佳)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李白的詩膾炙人口但也高度概括了古人從長安往南入蜀的路走得有多艱辛。
省文物局13日在西安召開了「陝西蜀道遺產保護工作座談會」。
記者從會上獲悉,我省將設立蜀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
我省文物部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對蜀道文化線路和遺產進行調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對遺存資料還進行了登記,2012年我省首次提出將蜀道文物作為線性文化遺產進行系統調查,目前已發現道路本體文物313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00餘處,而這些遺存大部分保存在秦嶺地區、小部分分散在巴山地區,這充分證明陝西是蜀道文化線路的主要省份。
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表示,陝西蜀道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是陝西豐富文化遺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陝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古長安向東通往漢唐東都有官道、向南有蜀道、向西有絲路、向北有直道,這在當時形成了由長安向四周輻射的完整交通路網格局。
我省將設立陝西蜀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加強省、市、縣區之間及市與市、縣與縣之間的聯動機制,積極推動學術研究,做好遺產保護基礎工作,通過遺產保護、成果展示宣傳蜀道歷史文化,增強大眾對古代道路在社會發展、文化傳播、信息傳遞中的重要認知。
同時將做好資源調查、啟動考古調查和發掘、完善保護規劃和標識工作,擴大社會認知和影響,為蜀道文化遺產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座談會上,省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陝西蜀道文化遺產調查項目負責人趙靜,還系統匯報了陝西蜀道文化線路遺產調查情況。
她從秦蜀古道的概況和歷史地位、開展古道文物調查回顧、推進秦蜀古道調查和研究、秦蜀古道課題成果和今後工作計劃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紹。
與會陝西蜀道文化線路遺產沿線所在市、縣區文物部門負責人結合當地實際從資源、調查、保護、現狀和存在問題、建議等方面進行交流發言。
陝西大遺址保護工作進展:咸陽乾陵等入選立項名單
1月23日,2018年陝西文物局長會議在西安召開,會議通報了2017年陝西大遺址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其中,西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獲批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西安阿房宮、杜陵,寶雞周原遺址,咸陽乾陵...
「雅昌專稿」揭秘遠古的文明 陝西省2016年考古新發現報告會回顧
導言:陝西作為中華文明重鎮,在考古上歷來成就卓然。據悉,2016全年,共實施考古項目108餘項,對47餘處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累計發掘面積約28781平方米,清理各時期墓葬844餘座。不僅大遺址...
市文物部門到通許開展文物調查
開報集團全媒體記者趙虎報導 5月26號上午,市文物局局長劉順安帶領相關文物專家應邀到通許縣開展文物調查,並進行文物保護指導工作。專家一行先後來到長智鎮七步村曹植墓、岳寨岳飛廟、子羽墓進行實地察看...
雨露潤巴蜀 光芒照未來
——四川省「十二五」期間文物事業發展成果顯著 四川省是文物資源大省,擁有眾多世界和國家級文物資源,是推動四川省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源泉和有力支撐。記者從11月30日在成都召開的省文物工作會議上...
秦蜀古道申遺 主角陝西怎能成看客?
□ 記者 原登榮 實習生 侯春暉如果說橫亘在關中南沿的秦嶺山脈,是大自然雄奇險峻、氣勢磅礴的傑作,那麼,蜿蜒盤旋在秦嶺深處的秦蜀古道,絕對稱得上世界古代築路史上的奇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蜀...
陝西,你究竟想不想申遺?
7月13日,《陝西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秦蜀古道申遺 應從「單打獨鬥」轉向「抱團取暖」》的文章,呼籲川陝兩省聯合申遺。文章沒有說的是,早在2015年,蜀道已正式進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而...
陝西:陝西文化遺產研究院首次系統繪製完整秦蜀古道線路圖
西成高鐵明天(12月6日)正式開通,從此,從西安到成都將用時四個小時就跨越秦嶺,巴山地塹。而歷史上,蜀道早就在殷商時期就有。陝西文化遺產研究院歷史5年艱苦的文物田野調查,在陝西境內發現了大量秦蜀...
魅力古蜀道 串起千年傳奇
◆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蜀道,跨越川、陝、甘3省11市。◆古蜀道是保存至今的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比古羅馬大道還早,不僅是中國唯一,也是世界唯一。◆古蜀道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區域文化的紐帶,是自然人...
陝西將成立蜀道專業委員會加快申遺步伐
本報訊(首席記者 原登榮)12月15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該局此前在西安召開了「陝西蜀道遺產保護工作座談會」,我省蜀道沿線的西安、寶雞、漢中、安康四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部分縣區文保機構負責人齊...
秦蜀古道 活態展示三千年中華道路文明史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代詩人李白的著名詩篇《蜀道難》,如此形容穿越秦蜀古道的艱險。這條古老的「國家級大道」, 實際上是古代修築的一條穿越秦巴山地的秦蜀相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