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看過來 他可能是我們共同的祖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

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因而得名。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台高13米,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

全台以古式大磚堆砌,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台上環築七十厘米高的圍牆,形與城牆相似。

台上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一間。

正殿內原有老子銅像一尊,高兩米許,鑄工精巧。

殿門檐下東西各嵌一碑,上書"道德真源"、"猶龍遺蹟"。

山門內東側原有鐵柱一根,高七尺,徑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鹿邑縣城東北隅。

為紀念老子而修建。

據清光緒《鹿邑縣誌》記述:"天寶二年(734年)建太清壇。

文昌宮於台記。

"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磚構築,由24個平面圍成的高壇形古建築,狀若圓柱且有稜角,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

傳說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故名"升仙台"。

台上有正殿,面闊3間,進深3間,硬山式清代建築,殿內 東西偏殿各一間和山門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猶龍遺蹟"、"道德真源"、"孔子問禮處"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贊助碑二通。

殿內原有老子紫銅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傳為老子"趕山鞭"。

大殿後原有老君煉丹房。

台上還有古柏十三株。

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

進入老君台山門,合上13棵檜柏青翠蔥鬱,常年涼風習習,百鳥飛鳴。

台下波光煙靄,湖水縈洄,景色宜人。

映山門向南約里許的中軸線上,依次有望仙橋、明道宮、文昌宮、八角亭、游龍堤坊、萬教之祖牌坊等。

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問禮處"兩塊碑碣。

牌坊上書"地古永傳曲仁里"下題"天高近接太清宮",楣鐫"萬教之祖",正書蒼古遒勁。

1938年6月1日上午,侵華日軍第4騎兵旅團藤田所部從安徽亳州方向進犯鹿邑縣城。

當年鹿邑小城全是低矮的平房,這座高高聳起的老君台被日軍認為是一處軍事據點,日軍想先拔掉這個據點,於是用迫擊炮向它一連發射了13顆炮彈,大有要把它炸平之勢。

但日軍只聽見炮彈的出膛聲,卻沒聽到炮彈的爆炸聲。

日軍指揮官和年輕的炮手驚得目瞪口呆,怎麼打出的炮彈一發也沒見個響,目標還依舊高高地聳立在那裡,巋然不動?繼而日軍改變射擊方向,向縣城連發數十炮,炮炮皆響。

此情讓日軍十分詫異和不安,他們又向縣城打了一通後才敢進城。

日軍進城後發現,城內十室九空,當地軍民早已轉移。

日軍來到他們打了十幾發炮彈而未爆炸的那座高高的建築物前尋找答案。

當日軍得知他們炮轟的目標原來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時,同樣信奉道教的日軍不禁驚呼:"中國的老祖宗顯靈了!"忙跪地磕頭謝罪。

老君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來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唐高祖李淵、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真宗趙桓,以及大文學家蘇東坡、歐陽修等都曾來此或祭祀朝祖,或觀瞻遊覽,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華章。

老子不僅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為李姓始祖,在李姓氏族和老子故里鹿邑,老子一直受到人們的尊奉。

圖為鹿邑太清宮對面高達27米的"天下第一"老子雕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老子出生地了解老子文化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 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