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古珠:二十年的市場進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語:「如果不戴串珠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最近兩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交車、商場等公共場所,不論男女老少,手腕上戴的、脖子裡掛的,都少了以前的金銀首飾,取而代之的是以瑪瑙、玉石為材質的珠串飾品,而更為高端的一批玩家則有自己的圈子,他們痴迷於古珠收藏,時常聚會,研討各類古珠的品質以及搭配,為了配齊一整串,不惜花費數年時間和精力尋找。

十年前,珠子免費送根本不值錢,現在一顆中原高古珠子價格動輒萬元,卻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古珠收藏圈,為什麼古珠收藏的熱潮來得如此兇猛?

文化帶動下的古珠市場

清代御製朝珠 6786萬港元

2010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串清代御製朝珠掀起激烈競投,最終以6786萬港元成交,迄今為止,它依然保持著古珠拍賣的紀錄。

然而在收藏圈的一級市場,古珠的價格卻是逐年上漲,2000年,一顆普通的西周瑪瑙珠價格在五、六百之間,中上等的也就800元一顆,而現在一顆上等的西瑪珠價格要上萬元,甚至兩、三萬一顆,十五年時間,價格翻了數十倍。

古珠市場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能夠從最初的半賣半送要到現在百萬甚至千萬的行情,而且始終保持上揚的勢頭。

「古珠身後的文化藝術奠定了它的美太能打動人心,太能和人親近,所以人們根本不會也不能放棄他,古珠收藏者可能會賣掉其它的東西來渡過暫時的困境,而古珠始終會被收在抽屜里。

」康渝春告訴雅昌藝術網。

康渝春,珠友圈人稱「珠頭」,作為剛成立的中國古珠藝術協會的秘書長,同時也是古珠收藏真正的推動者,「珠頭」這一暱稱也由此而來。

康渝春1994年開始接觸古珠,當時國內幾乎沒有人知道古珠是什麼東西。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對美國夫婦,他們研究兩河流域和古埃及文化,對古珠的研究已經有四五十年了,碰到我之後,他們萌動了購買中國古珠的心,讓我幫他們尋找中國的珠子,我也因此從中獲利。

由於當時國內沒人關注這一塊,基本上是成包購買,或者是購買一件別的青銅或者玉器,在價格談不攏的時候,贈送一包珠子,基本上是半賣半送的狀態。

」康渝春本身是雲南人,雲南本地有很多滇文化的古珠,他在不斷買賣的過程中發現,雖然是大小、形狀相似的兩顆珠子,而價格有時候會相差很多,商家還會進行惡性競爭。

「這個時候我發現珠子也是有自己的歷史符號的,它們所處的環境不同,會形成不同的俏色以及光澤。

我突然意識到當某種東西被賦予一種精神和思想內涵的時候,人們就很容易感受或者理解它本身的藝術感,而沒有被賦予精神內涵的這種藝術感相對就比較弱,所以外邊看似差不多的兩顆珠子,實際價格相差會很大,但是誰能了解這一點並推動珠子的文化發展呢?我當時就在想,當人們在追逐一件東西的時候,越不容易得到的就越想得到,並且還會去學習並研究它,因此,我開始把所有的珠子都收藏起來,只買不賣,為的是推動市場,讓市場對古珠文化形成認識,一旦這個文化潮流開始形成,喜歡的人自然會去追求高精尖的東西,學習並研究,從而會帶動大家對古珠的認識。

康渝春憑藉自己對古珠背後文化的發現,邊收藏邊研究,但是他始終沒有做一對一甚至一對多的宣講,只是做自己的收藏,並在2000年從雲南來到北京。

「北京是一所大學,任何一個地方永遠只能學到本地的東西,只有北京可以學習並見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東西。

」這期間,康渝春將自己在其它方面賺到的錢全部用來買珠子,整包整包的買,用他自己的話說:「有一段時間買珠子買的心慌。

」而當初就和他認識且比他歲數還大的一位珠友告訴雅昌藝術網:「他先別人一步認識到古珠的文化價值,但是我們都不懂,50塊,30塊一包的珠子都不買,我們認為就是個破泥球,只有小康全都收了,慢慢地,他身邊也開始聚集起一些玩珠玉的人,跟著他買各種珠子。

市場始終是敏感的,到了2005年,人們逐漸開始了解古珠,覺得這東西也能賣錢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康渝春十年的推動。

「到了2010年,北京各大古玩商店都開始經營古珠,古珠的價格也迅速飆升到不可想像的價值。

原來5元一粒的南紅珠或西瑪珠漲到了100元、200元一粒,價格翻了10倍,之後幾乎是每年一番甚至幾番,這時候也開始有關於古珠的文章和交流活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為裝飾品的珠子本身就具有美感,而且在古代也並非一般的人所能佩戴的。

而相較於瓷器、青銅器、書畫,珠子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也是進入古玩行的切入點。

隨著古珠愛好者越來越多,全國各地開始舉辦珠友會,一些文物博覽會還專門開闢珠玉專區,2012年,天珠的專場拍賣更是將古珠市場推向一個高峰。

據康渝春介紹,目前一顆上好的西瑪珠價格已經過萬,如果一串50、60顆的西瑪珠串價格已經過百萬。

高古珠玉收藏才是王道

珠子是沒有斷代的,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

國內幾乎所有的史前文明遺蹟,從黃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到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再到內陸地區的三星堆文化遺址,均有用獸骨、玉料、瑪瑙、綠松石等各種材質製成的珠子出土。

先秦時期,已能從文獻中窺見珠子的身影。

《禮記·正義》有珠玉串聯組佩制度的記載,《詩經·國風》有男女互贈玉佩珠璣的故事,《莊子·列禦寇》記「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鄭人買櫝還珠」……

目前,古玩市場上珠子的材質很廣泛,天然的包括:瑪瑙、水晶、珊瑚、硨磲、青金石、綠松石、各種地方玉、翡翠、珍珠、琥珀、蜜蠟等等;人工材質有:琉璃、陶瓷、合金、金、銀、銅等。

有的人專門玩藏系珠子,一顆九眼天珠,價格過億元;有的人玩西亞的珠子,如來自古波斯、埃及、古羅馬、非洲大陸等地的珠子。

而在康渝春看來,文化含量最高的則是中原高古珠玉,年代界定為從史前的新石器時期到漢朝,這些珠子距今有數千年的歷史,記載著古人的文化習俗、審美情趣,以及那個年代的工藝水平。

「中原文化至中國的主流文化,而天珠作為主流文化的旁系,因為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被財團看中而推崇。

但是天珠所有的造型和圖案都是有數量的,而中原高古珠的圖案以及珠子的造型是千奇百怪,我玩古珠二十年,還是一直會遇到以前沒有見過的珠子,這就是中原文化深厚的原因。

從市場發展來看,藏系古珠是第一輪啟動的板塊,以天珠為高精尖、兼及蜜蠟、南紅等等材質。

「這裡既有宗教信仰的原因,也有明星效應的推動,但放在整個中國古代珠飾的歷史長河來看,這畢竟只是一個局部。

」珠玉收藏家吳先生稱。

而康渝春認為:「中原古珠的價格也會上漲到天珠的位置,嚴格來說還會遠遠超過,因為這是主流文化,它還有很多的延續性,還在發展。

比如,齊國的水晶工藝,尤其是拋光、切面、打孔工藝已經相當成熟,後人難望其項背,這些技藝在齊國製作的水晶珠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齊國水晶珠最明顯的特徵是孔徑較大,孔道透明。

一般是兩端對鑽孔,在珠子中間部分相互貫通,而整體上從不破壞水晶晶瑩剔透的特徵。

這樣的一串水晶難道抵不過一顆天珠嗎?不是的,只是中原古珠相比藏飾,門檻要高得多,年份跨度大,材質紛繁,鑑定更為複雜,人們要讀懂這些古珠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

然而什麼樣的高古珠玉才值得收藏呢?康渝春告訴記者:「總體來說,年齡越高的珠子價值越高,越稀少的珠子價值越高。

比如一串齊家文化的龜背松石珠幾乎沒人有,它的價值已經過百萬;而滇文化的南紅瑪瑙,博物館也沒有多少好的,如果能湊齊一串,價格也會在百萬元以上。

而最重要的還不僅僅是它們的價格,而是沒有辦法恢復到珠子原來的身份,這些珠子過去是用於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私人是不可能擁有的。

收藏古珠材質不是最重要的,看的是一顆珠子是否具有精神和思想內涵。

『點石成金』是因為藝術賦予了石頭生命,這才是它的價值,當然一件藝術品很漂亮,傳承有緒,年代也好,材質也稀有,那就更是價值連城。

古為今用:新的市場騰飛?

喜愛珠子的人,看到珠子眼睛會放光,一聊起珠子就停不下來。

古珠收藏家郭鵬更是表示:「不帶珠子出門,心裡會覺得少了些什麼,有時候已經到機場了,發現沒帶珠子,也會打電話讓助手送過來。

」珠子緣何會有這麼大的魅力,讓人們對它如此依賴呢?果真如玩珠子的人所說,古珠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能夠保佑平安嗎?康渝春告訴雅昌藝術網:「古珠的神秘力量是後人賦予的,主要是藏系珠子,然而古珠之所以會讓我們愛不釋手,除了其背後蘊含深厚的文化,最大的吸引力是隨時能戴在身上,我們可以和珠子同吃同睡,這是與其它古玩最大的不同。

」的確如此,古珠在古代一方面是作為貨幣使用,另外一個功能本身就是佩戴,是身份的象徵。

想想看,誰也不能天天背著一件黃花梨家具東奔西走吧。

「古玉也可以戴在身上啊。

」記者剛提出這一疑問。

康渝春就答到:「珠玉從來不分家,談珠子等於在談玉,談玉迴避不了珠子,所謂珠聯璧合,璧很漂亮,但是沒有珠子,璧如何掛的起來呢?但是珠串有色彩的搭配和銜接,講究一種藝術的排列和設計,單就這一點,就足夠打動人心了,而其它的古玩都不具備這一條件。

佩戴和重新搭配,恐怕是珠子最吸引人的地方,每一個古珠愛好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珠子,將其串聯成自己的喜歡的一條手串、項鍊……康渝春更是直言:「未來十年會是珠玉設計的年代。

我們擁有了高精尖的珠子,如何與現代的服裝、生活場景以及現在的生活結合起來,那就是首飾設計。

比如一顆珠子本身的價值是幾百元,未來可能會漲到2萬元,漲幅已經很高了。

但是如果我們通過設計加工,將珠子最美的地方凸顯出來,然後再和現代服飾進行搭配,這件作品可能價值十萬,二十萬,完全是一次價格的騰飛,因為人們發現了這件東西的美。

清代的朝珠就是珠子設計的最好體現,而且這個趨勢在古珠收藏起步較早的西方國家已經顯現。

康渝春十五年前開始搞首飾研究,至今已經設計了上千件首飾作品。

「我曾經委託一位香港的朋友幫我設計兩件小東西,他是英國人,他問我如何設計,我回答說要漂亮。

他又問:有什麼限定?我說沒有任何限定,材料我出錢,就是要它漂亮,雖然這顆珠子已經很漂亮了,但是不具備實用價值,我要它能夠佩戴,最終這位設計師呈現給我的是一對耳環、一個戒指、一個胸墜,當我看見這幾件飾品在盒子裡放著的時候,我幾乎忘記了它原來的樣子,簡直太美了,我都想流淚了。

設計師最後告訴我,工人的工錢和材料費直接交給工人,我幫你做設計,只收設計費十萬,而這幾顆珠子我僅花了800元買進來。

但是經過設計,它們變成了首飾,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如果要賣的話,我開價65萬,所以就是一步騰飛,而未來十年就會是這樣的時代。

」古珠收藏者費女士也認為,對古珠進行再設計,讓古珠重回生活,這才是古珠未來發展的趨勢。

「當珠子珍貴到以顆為單位時,設計的地位就更突出了。

古珠的發展歷史也在佐證這一觀點。

對比歷代珠子的樣式,可以發現,漢代以前珠子多和玉璜、玉玦搭配;唐宋時期它多用於女性妝點髮飾;清代的朝珠上百顆穿在一起掛在脖子上,成為政治符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洪藝寧:讓古玉古珠盡顯時尚之美

中華文明史到底有多長?習慣說法是「上下五千年」。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遠不止五千年。然而不管你信不信,一粒小小的珠子幾乎貫穿了人類文明的整個進程。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視為貼身之物,這些不同材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