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通道|雒樹剛:做好保護利用,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部長通道」接受採訪。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部長通道」上表示,全國文化遺產家底已基本摸清

做好保護利用,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我在故宮修文物》豆瓣評分9.3分,長期居於觀眾最喜愛的紀錄片排行榜前列;《國家寶藏》攜手全國九大博物館講述了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博物館裡過大年」成為春節假期的「新年俗」……13日上午,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步入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時說,全國文化遺產家底已基本摸清,為做好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

「中國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承載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保護利用好文化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雒樹剛介紹,近年來,通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等,基本摸清了文化遺產家底,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約1.08億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87萬項、348個地方戲曲劇種、革命舊址3.3萬多處、抗戰文物保護單位2100多處。

52項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列世界第二;39項遺產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列世界第一。

在雒樹剛看來,做好文化遺產工作,核心是圍繞「保護利用」四個字。

文化遺產保護分為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在文物保護方面,這幾年建立了國家文化文物部門以及省市縣四級文物保護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擁有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原則,落實了保護責任主體。

另一方面,加大追責力度,嚴厲打擊文物盜竊團伙,將文物保護納入法治軌道。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他認為,應當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精神。

對非遺文化進行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的同時,將其與群眾生產生活結合起來,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

只有保護好,才能利用好,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雒樹剛說,利用好文化遺產,要讓人民群眾「零門檻」「無障礙」接觸文化遺產。

據統計,我國已有4246家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數量還將繼續擴大,博物館參觀者已從2014年的7億多人次增長到2016年的超過9億人次。

(本報北京3月13日專電)

文:本報特派記者 劉棟 見習記者 王嘉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