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搶救性發掘三座古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土的綠釉陶器

墓葬內人骨

出土的部分灰陶器

10月20日,記者從天水市博物館獲悉,今年6、7、8三個月,天水連續搶救性發掘3座古墓,經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專業人員現場清理和勘查得出結論:6月底在秦州區玉泉鎮王家磨村西北發現的古墓,初步認定是東漢墓葬;7月底在秦州區秦嶺鎮所轄麻山頭村附近發現的一座疑似被盜古墓葬,屬於北宋中晚期;8月底在秦州區中梁鎮機場遷置房建設工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年代判斷在晚唐至五代時期。

1

東漢墓發現33件隨葬品

今年6月20日下午,天水博物館考古研究所接報稱秦州區玉泉鎮王家磨村西北發現古墓。

據考古人員介紹說,此墓葬為一座單室磚墓,有斜坡墓道,南北向,方向約190°。

墓道與墓室之間以甬道相連,甬道為磚券頂,底部也以青磚砌成,長度1.15米。

墓室呈長方形,南北長4.2米、東西寬2米,墓室北側加砌一層磚,做為棺床,棺床之上放置墓主人,棺槨及人骨腐朽極甚,葬式及墓主性別無法判斷。

墓室南側及棺床東側有隨葬器形較大的陶器和青銅器,棺床中部和西部是隨葬器形較小的銅鏡、銅錢等。

墓內共清理出隨葬品33件,包括陶器、銅器、銀器和石器四大類。

陶器為大宗,共26件,分灰陶和釉陶兩種,器形包括罐、盆、盤、灶、井、燈、奩等;銅器有3件,銅鍪和銅釜各一件,另外銅鏡一枚,銅錢若干;銀器有4件,手鐲1隻,指環3隻;石器1件,為薄石片做成,器形似為環形。

從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斷,墓葬年代為東漢時期,其中綠釉壺和銅鏡都具有東漢中晚期特徵。

據介紹,此墓是近些年天水地區發現的規模較大的墓葬,隨葬器物數量多,且器形較大,為研究漢代歷史文化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

2

北宋墓葬已被盜掘一空

7月20日,在秦州區秦嶺鎮所轄麻山頭村附近發現疑似被盜古墓葬一座。

麻山頭村位於秦嶺鎮南部山區,與禮縣紅河鄉接壤,地處偏遠,且道路情況較為複雜,墓葬位於麻山頭村南約一公里處的山坡地帶,發現時已被盜掘,但墓室結構保存完好,考古人員清理完墓葬後判斷該墓葬大致年代為宋代。

據考古人員介紹,該墓葬為八角形單室仿木構建築磚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甬道平面為長方形,兩壁及弧形券頂為磚砌,高約130cm、長約70cm、寬約66cm,墓室為八角形,最大直徑250cm、高270cm,除墓門所在面外,其餘7個面均有色彩豐富的彩繪和雕磚仿木構建,保存情況良好。

墓室墓門上方有一處盜洞,直徑約40cm,墓室內殘存棺木和人骨被嚴重擾亂,未發現遺物。

通過對墓葬形制和彩繪內容的分析推斷,該墓葬屬於北宋中晚期。

在完成信息採集和測繪後,對該墓葬進行了原址回填。

3

合葬墓頂部已被挖開

8月24日,秦州區中梁鎮機場遷置房建設工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

該墓葬位於中梁鎮蘆家灣南側約800米處,當考古專業人員趕到現場時,墓葬頂部已被挖開,北側墓壁被破壞。

據考古人員介紹,墓室經清理完後發現呈方形,南北向,墓門高大,有台階甬道。

墓室正中放置棺床,以磚砌成須彌座,四壁出現簡單的仿木建築結構以及家具陳設,如斗拱、桌椅等,棺床上發現兩具人骨,應為男女合葬。

墓內出土了一些青銅棺飾件、開元通寶錢幣和兩件小瓷盞等隨葬品,因為墓室沒有墓志銘,而且曾經被盜過,所以沒辦法判斷墓主人的身份,但從其墓室的大小及裝飾來看,墓主人家境比較富有。

從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以及擾亂的人骨等各種跡象判斷,此墓葬年代應該在晚唐至五代時期。

(天水博物館考古研究所供圖) (記者哈麗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天水市三個月搶救性發掘三座古墓

天天天水網訊【記者余碧波】9月20日,記者在市博物館文物考古研究所採訪得知,從今年6月份到9月份,研究所共搶救性發掘了晚唐至五代時期、北宋中晚期、東漢時期三座古代墓葬。

挖墳什麼都能挖出來?還有大美女?

【古墓玉石出土文物圖片 古墓挖出美女】: 乾隆古墓出土文物圖片,古墓玉石出土文物圖片,中國古墓出土文物圖,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明代古墓出土文物大圖,古墓出土文物銅鏡圖片,西安古墓被盜出土文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