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咸秋:河南洛陽西朱村發現曹魏時期高等級墓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朱村曹魏墓位於洛陽市的南部,寇店鎮西朱村南約650 米,地處萬安山北麓的緩坡上。

墓葬於2015 年7 月19 日在村民遷墳過程中被偶然發現。

因為墓葬面臨被盜掘的風險,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

同時為尋找陵(墓)園遺址、陪葬墓等和墓葬相關的遺蹟,對墓葬周邊區域進行了大面積的調查和勘探。

考古鑽探工作自2015 年7月開始至2016 年4 月結束,鑽探總面積140 余萬平方米,共發現兩座大型墓葬(編號M1、M2),對其中遭受破壞的M1 進行了發掘,考古發掘工作自2015年8月開始至2016年12月結束。

墓葬北距漢魏洛陽城約18.3 公里。

兩座墓葬東西排列,間距約400 米,M1 西側距曹魏時期圜丘遺址(俗稱「禹宿谷堆」)約2.5 公里。

兩座墓葬和圜丘遺址處在一條東西軸線上,軸線方向約為東偏南4°。

兩座墓葬均未發現封土和陵(墓)園遺蹟。

M1 為長斜坡墓道明券墓,平面呈「甲」字形,墓道西向,方向274°。

在墓葬土壙南北兩側和西側共分布著39 個柱礎坑和3 條排水溝。

南北兩側的柱礎坑排列規律,基本南北對稱,距離墓壙1.2~2.5 米,間距1.6~2.7 米,柱礎坑以方形為主,也有部分長方形、圓形和少量不規則形,經過解剖,發現柱礎坑內填土純凈,土質較疏鬆,未見木頭朽痕,這些柱礎坑應該是修建墓葬時搭建臨時性設施所遺留下的。

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後室組成。

墓葬土壙東西全長52.1米,墓道上口東西長33.9 米,寬9.0~9.4 米,坡度18°,在墓道南北兩側壁留有七級水平生土台階,台階寬度0.2~0.3 米,間距1.3~1.5 米。

墓室土壙近「凸」字形,東西長18.2 米,南北最寬處15 米,墓室土壙南、北、東三壁保存有6 至7 級水平或斜坡狀台階,在斜坡狀台階上部發現有明顯的踩踏痕跡。

墓葬口部距墓底深約10.8 米。

甬道長2.3 米,寬1.6 米,甬道壁磚和頂部券磚、鋪地磚已經被盜走,在甬道中部有一道門槽,應為封門位置。

前室內壁南北寬4.9 米,東西長4.4 米,拱券形頂,頂部大部分已坍塌,前室北側壁殘存磚牆高度4.6 米,前室券頂的復原高度與之大致相當。

在前室磚壁上發現有殘存的壁畫,壁畫保存狀況較差,僅殘留數處人物、瑞獸、宴飲、祥雲等圖案。

後室方形,邊長約3.6 米,頂部已經完全坍塌,後室塌陷堆積中出土的大量扇形磚,可以推斷後室頂部仍然是拱券形頂。

在前後室之間過洞為楔形磚雙層券頂,過洞中部的門槽里發現一段殘存的木頭,說明前後室之間是用木門分隔的。

墓葬用磚共三種。

第一種為條形磚,用來砌築墓葬壁磚和鋪底,長46.5、寬23.5、厚11.5 厘米。

第二種為扇形磚,用來券頂,長46.5、寬29~34.5、厚11.5 厘米。

第三種為楔形磚,用來券築過洞的頂部,長48、寬24、厚9~11.5 厘米。

在墓磚上發現大量的篆文戳印,初步統計約二十種,內容為「澄泥」「沈泥」「澄泥二尺」等,墓磚長度為46.5 厘米,與當時的二尺大致相當。

在墓磚上還發現有「永壽元年沈淮」的戳印。

在墓室磚壁和墓葬土壙之間,用大量白灰和土夯打填充,在墓室鋪地磚下面也有約0.6 米厚的白灰。

墓葬被盜擾嚴重,共發現從宋代至明清時期三次被盜,其中明清時期有專門揭取墓磚的行為,盜洞軌跡沿後室磚牆延伸,墓葬壁磚和鋪地磚被大量盜走。

墓葬仍然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文物,出土器物的修復整理工作仍在進行。

截至目前,共出土文物約400 件,包括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少量玉石器、骨器等。

漆木器保存狀況較差,可見主要器型為漆盤;陶器器型有俑、雞、狗、豬、灶、井、磨、房、四系罐、盤、勺、爐、燈等;墓葬內發現數件鐵質帳構和八件石質帳座;石壁4 件,石圭1件;玉石器包括1 件玉器和3 件琥珀雕件,其中一間琥珀雕件為人物騎羊造型,製作精美。

另外墓葬出土刻銘石牌共計200 余件。

刻銘石牌為平首斜肩六邊形,長約8.3厘米,寬4.6~4.9 厘米,上部有一圓形穿孔,石牌一面有隸書陰刻的文字,記載了墓葬內隨葬品的名稱、數量、質地和尺寸,每塊石牌記載了一件或者一組隨葬品,石牌的尺寸及書寫內容、格式和「曹操墓」所出刻銘石牌相似。

刻銘石牌所記述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衣衾、器用、文房用具、梳妝用具、戲具、樂器、食物、喪儀類等十幾個門類,石牌所記內容和部分出土遺物可以對應。

M2 位於M1 東側400 米的山崗頂部,其所處地勢高敞,墓葬形制也更為宏大。

M2 墓道東向,方向94°。

平面為「甲」字形,亦為長斜坡墓道明券墓。

墓壙總長度59.2 米,墓道位於墓室東側,長39.6、寬9.4~10.2 米,墓室土壙東西長19.6、南北寬13.8 米。

墓壙周邊同樣發現有柱礎坑遺蹟。

M1 為前後室結構,沒有設置側室和耳室,墓室結構較東漢時期簡化,與東漢晚期寬大的橫前室墓不同,前室逐漸變方。

出土隨葬品與洛陽正始八年墓、曹休墓部分器物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呈現出從東漢到西晉時期過渡性特徵。

出土部分陶器,比如灶、井、磨、房等模型器和雞、狗、豬模型為代表的家禽、家畜,都繼承東漢晚期的陶器類型,同時又出現了四系罐、俑等新的器類。

其中井、房、俑與正始八年墓所出土基本相同。

刻銘石牌此前僅見於西高穴曹操高陵,具有較為明顯的時代和等級指向,並且刻銘石牌的尺寸和書體、格式、內容等均高度一致。

雖然墓磚中出現了「永壽元年沈淮」的戳印(「永壽元年」為東漢桓帝年號),但是並不能影響M1 墓葬年代為曹魏時期的總體判斷。

M2 未經發掘,其建築形式與M1 有相似之處,且兩座墓葬與曹魏時期的圜丘處在同一條東西軸線上,因此初步推斷M2 的年代亦應為曹魏時期。

M1 中出土的禮器——圭和璧,數量與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所出圭璧數量一致,刻銘石牌中有「玄三纁二」的內容。

《後漢書·禮儀志》中關於大喪禮儀有如下描述:「司徒跪曰,請進贈……贈幣,玄三纁二,各長尺二寸,廣充幅。

」綜合以上所述,M1 的墓主人極有可能是曹魏時期的皇室成員。

因為M1 未能出土直接證明墓主人身份的證據,墓主身份待考。

根據文獻記載,曹魏明帝高平陵位於萬安山地區,此次勘探發現的M2,其墓葬規模較M1 更大,所處地勢也更高,初步推測可能與曹魏明帝高平陵有關。

曹魏時期的墓葬在全國範圍內發現較少,此次考古發現,為復原曹魏時期高等級墓葬的葬制和喪葬禮儀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刻銘石牌,為復原隨葬品組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王咸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洛陽西朱村曹魏大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穫

11月16日,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召開洛陽西朱村曹魏大墓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對墓葬的考古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這是曹魏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墓葬,為研究曹魏時期高等級墓葬的葬制提供了重要參考...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讓盜墓者生畏的墓道迷宮

說起迷宮,人們會想到古希臘神話中神秘的米諾斯牛和米諾斯迷宮。迷宮是西方常見的建築,明清時期傳入中國,但也只有皇家園林才能修建迷宮。其實早在古代中國,迷宮就已經存在了,只是深埋在地下,這就是縱橫穿...

洛陽西朱村曹魏墓 考古發現及其學術價值

作者:韓國河(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編者按: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揭曉了「2016六大考古新發現」,河南洛陽市西朱村曹魏墓等榜上有名。西朱村曹魏墓雖被嚴重盜掘,但仍出土較多...

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墓葬 據推測主人為魏明帝皇后

新華社鄭州11月11日專電(記者施雨岑)記者近日從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南約700米處發現一處墓葬,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00余件石質「遣...

河南三門峽發掘一批北朝墓葬

2016 年3 月~2016 年6 月,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城市基本建設,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委託,對位於三門峽市區大嶺北路東側的上村佳苑項目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共清理了46座古墓...

中國古代最牛帝王墓 2100年沒人挖的動

1983年6月,廣州市北郊一座稱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民工伴著推土機的轟鳴正在鑿石刨土。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鑿掉17米。正幹得起勁,民工們突然發現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岩石塊不見...

魏晉古墓里出土20枚五銖錢

時報訊(記者 張永黎 通訊員 包永斌) 近日,海東市互助縣高寨鎮東莊村道路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座魏晉時期墓葬,互助縣文管所會同省文物研究所立即對該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勘探發掘,共發掘出陶器、銅器及...

四川自貢發現東漢崖墓

新華社成都5月17日專電(記者童方)記者17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四川自貢市沿灘區發現東漢崖墓。3月26日,自貢市沿灘區沿灘鎮飛躍村犀牛口大橋施工範圍內發現崖墓。3月29日,四川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