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為後人留下了壯觀宏偉的兵馬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8000名士兵、130輛戰車和670匹戰馬,來自藝術與權力的聯姻(圖片來自東方IC)

雖然作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只能以複製品參展,但是仍然能讓美國觀眾想像到秦代文化的璀璨。

(圖片來自東方IC)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圖片來自東方IC)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

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

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圖片來自東方IC)

人殉是伴隨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隸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 。

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

在安陽殷墟工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餘人(圖片來自東方IC)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強調「明德保民」。

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並未根絕。

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盪,人殉復燃。

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

秦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圖片來自東方IC)

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

「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

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

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圖片來自東方IC)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

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

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

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圖片來自東方IC)

1994年3月1日,二號坑保護大廳竣工後,舉行了隆重的二號坑開工典禮,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親臨現場,宣布了二號坑發掘工作的正式開始。

為了保證這一重點考古工程的科學化、規範化,國家文物局專門成立了二號坑專家組,以指導考古發掘工作(圖片來自東方IC)

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

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

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

(圖片來自東方IC)

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

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

(圖片來自東方IC)

俑坑西側一支披著傷痕的新大軍正逐漸成型。

上千年來,馬一直是交通運輸的利器,是戰爭里不可或缺的武器,是農場裡從未消失的角色,然而,馬並不僅僅意味著這些,它比一架坦克,一部轎車,一輛拖拉機要更有性情。

(圖片來自東方IC)

就連現存最古老的文學史料《史記》中都不曾記載此事,這些武士被埋藏於地底,無人知曉。

直到1974年,陝西兩位農民挖井時挖出了這個震驚世界的古蹟。

(圖片來自東方IC)



大規模批量生產——制俑工匠從幾十個模具中挑出一個,製成頭部粗坯,然後從一系列基本款式的髮型、耳、眉、鬍鬚中挑選部件為俑頭添加細節。

俑身單獨製作,同樣是用各種標準部件組裝而成。

最終完成的陶俑形貌各異,恰如真人組成的大軍。

(圖片來自東方IC)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夢回大秦帝國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

秦兵馬俑是誰的陪葬 秦兵馬俑有什麼特點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

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