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以龍為圖騰,你可知道中國龍的分類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是以傳說中的龍作為圖騰。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於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現了一條長約19.7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

興隆窪文化的這條龍的發現,把中國人崇龍的歷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

作為龍的傳人,你知道我們中國龍的分類嗎?

虺(huǐ):《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

」是龍的幼年期,最低級的一中龍。

虺(huǐ)

虬(qiú):一般把沒有角的小龍稱為虬龍,是龍的一種,故古文獻中注釋:「無角曰虬,有角曰龍。

虬(qiú)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

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于海。

有毒,傷人即死。

」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蟠龍

蛟(jiāo):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

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踔太空。

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

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

而《墨客揮犀》卷三則說得更為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

」人們常說「蛟龍」,其實「蛟」與「龍」是對中國龍在不同年齡的稱呼:小時為「蛟」,大了成「龍」。

蛟龍

角龍:指有角的龍。

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

應龍:又作黃龍。

背生雙翼的龍,據《述異記》記載:「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據說當年軒轅帝有名大將就是應龍,主要功績有戰蚩尤和疏通黃河水道。

應龍也是黃帝的大將

火龍:《清史稿》載:「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須臾煙起,樓盡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龍見於張體兩川圍中。

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龍見於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

青龍:為「四靈」或「四神」之一,又稱為蒼龍,代表東方,青色,因此稱為「東宮青龍」。

到了秦漢,這「四象」又變為「四靈」或「四神」(龍、鳳、龜、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來愈濃。

青龍

雲龍:雲霧纏繞的龍。


望龍:頭部呈側面的龍。

燭龍:也稱燭九陰。

相傳在西北大荒中的巨龍,睜眼便是白天,閉眼就是黑夜,呼氣為夏天,吸氣為冬天。

(出自《山海經》)

燭九陰在傳說中是人面蛇身

行龍:傳說鯉化蛟,蛟化龍,而當龍達到一定境界時,會化為行龍。

蜃龍:蜃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

蜃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就是從口中吐出的氣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幻影。

這些幻影大多數是亭台樓閣,是誰都沒見到過的豪華,從窗口裡可以看到穿戴華麗的人們在活動。

這就是古人對海市蜃樓的解釋。

古人對海市蜃樓淳樸認識所幻化出的蜃龍

魚化龍: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古代早已有之。

《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龍門,講述的就是龍魚互變的關係。

除此之外,在一些典籍里還記載了龍的「衍生物」,如《五雜俎》:龍性最淫,故與牛交,則生麟;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

我們都明白,龍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不大,只是作為一種傳說生物存在你我的記憶里,思想里。

但不正是這種記憶,這種思想讓我們有著認同感,依靠感,歸屬感嗎!龍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標誌。

即便他並不存在,但只要是中國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在未來,長輩們就會告訴孩子,我們是龍的傳人;告訴孩子,中國龍該有的樣子。

中國人該有的精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