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內心的創造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激發內心的創造力

杭 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

「蔡元培與北大」展覽正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行,蔡元培先生一向十分重視博物館在美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們欣喜地看到,目前中國博物館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期,登記註冊的博物館數量已經達到4692家,博物館事業在我們的文化建設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高校博物館也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

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都建造了規模可觀的新型現代化博物館。

在國際上,許多一流高校也都擁有馳名的高校博物館,如牛津大學有五座博物館,其中的阿什莫林博物館創建於1683年,是世界上最早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

在2009年,阿什莫林博物館經過改擴建之後重新向公眾開放,英國女王參加了新館的開館儀式。

那麼高校博物館有什麼特殊性呢?或者說高校博物館除了位於高校之內,更多地方便學生和教師群體之外,還有什麼不同於社會上的博物館的功能和職責呢?

總的來說,高校博物館的功能和教書育人的宗旨是一致的。

我們博物館的展覽都具有教育功能,也可以成為學生受教育的資源,但是,高校博物館展覽應該更多地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進行組織,如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賽克勒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儘量按照遺蹟遺物的組合關係去布展,比如一座墓葬,社會上的博物館基本都採用的是選取其中一部分精美的文物去組織展覽,而我們的展覽方式可以提供完整的研究信息;高校博物館還可以根據教師的教學需要去設計展覽,如我們正在籌劃的「陳寅恪的南北朝」的展覽,教師在組織讀書班的同學研讀陳寅恪先生關於南北朝著述的基礎上,用陳寅恪先生自己的話去組織展品,這樣既對相關文獻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又能使學生知道哪些學術觀點是可以反映在物質文化資料上的,從而加強學生用文獻與考古資料相結合的辦法去進行歷史研究的能力。

高校博物館可根據自己的科研成果去組織展覽,結合展覽舉辦研討會和學術講座,比如2014年賽克勒博物館舉辦了「秦與戎:秦文化與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展示了5個單位合作10年的早期秦文化研究成果,展覽期間圖錄就已告罄。

但是,還有一類與科研相關的展覽幾乎沒有開展,就是在文化遺產領域,一篇好的論文或者專著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好展覽的基礎,這類展覽如能開展,將會加大我們展覽的學術含量,同時,也加速科研成果的社會推廣。

高校博物館的展覽大多數都可以視作直接服務於學生培養的,本文所說的學生培養特指學生自己策劃和組織實施的展覽。

近兩年來我們讓學生自主策劃了「燕園記憶」,展出從全校畢業生中徵集來的值得紀念的物品;結合考古專業本科田野發掘實習期間開展的公眾考古工作,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合作策劃了「牆內外:北京大學平糧台考古隊2016年社區考古展」。

高校博物館不同於社會博物館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高校肩負著提升廣大學生對考古與藝術理解、欣賞能力的責任。

當前,中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反映了處於時代變革中的國人尋求建立文化自信的訴求。

但怎樣才能「讓文物活起來」,讓傳統文化的傳承形成良性循環,還面臨很多瓶頸。

突破瓶頸尋求發展,這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

正如學者哈里森所說:「遺產不能僅僅理解為對存留至今的古物進行被動地保護,它還是一種將物、場所與實踐主動聚集起來的過程,其中,我們的選擇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在當代所持並希冀能帶進未來的某種價值體系。

高校博物館可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進行更好探索,這也是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發起「源流運動」的初衷。

自2015年9月起,「源流運動」舉辦了「首屆高校學生文化遺產創意設計賽」,結合大賽,賽克勒博物館舉辦了「看見桃花源——源流·首屆高校學生文化遺產創意設計賽成果展」。

在活動期間陸續推出了「雲想衣裳花想容——考古與當代服裝設計」「念念敦煌文創手作工坊」等活動,微信平台也推出了「一物」「觀展」「創藝」「節氣」等欄目。

「源流運動」中的所有項目均由學生參與或主導,旨在通過多元化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加深對學科的認識,在不同的專業領域得到歷練。

人類歷史200餘萬年,從一柄石斧到現代城市,我們以設計改變命運,同時不忘追求美的情感。

中國5000年來,以這樣的渴望創造了燦若星河的文化遺產,然而如今,它們卻沉默於博物館與荒野,成為往昔消退的標本。

考古的目的在於追本溯源,而一切古代遺物,無不凝聚著先人的設計理念和精神。

因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搭建「源流運動」這個古代文化與當代設計的交流平台,去分享那些永不過時的美好,探尋真正融合傳統與當代的設計,以解放古物,喚醒創造力,讓傳統美重回日常。

這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在文化遺產創意設計賽的啟事中所說的話。

我們希望通過「源流運動」,用中國之眼看待中國的文化。

一所著名大學的博物館在保持學術嚴謹的同時,能夠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做出探索性的努力,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