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見證歷史(4-46)快速解讀商陶器及商原始瓷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青銅器大量使用,商代陶器迅速脫離了禮器的範疇,但作為實用器,商陶器卻幾乎可稱為夏商周三代的最優秀,而原始瓷器的出現及大量使用,也開創了全新的陶瓷器發展史。

商代陶器使用的材質主要為灰陶,其他重要的品類是印紋硬陶和白陶及原始瓷,也有少量紅陶。

商代陶器的器型類別基本等同或者接近青銅器禮器,似乎是青銅器的簡化版。

當然,嚴格意義說,應該是青銅器器型基本來自陶器。

對於我們已經了解了青銅器的朋友來說,陶器器型毫不複雜,更簡單。

商代陶器的紋飾大多採用簡單的鉉紋等甚至素麵,一些較為精緻的器具採用模具拍印的方式添加獸面紋等或者密布的獸體紋的簡化紋飾及其他傳統陶器紋飾。

商代陶器大多器型相當規整,原因是採用了快輪等更先進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商代社會分工更加明確,形成了獨立的陶器作坊,更專業。

例如有專業製作灰陶作坊,而灰陶作坊還分砂質灰陶作坊和泥質灰陶作坊。

由此可見,文化發展和歷史進步是不可分的,當然,文化的發展反過來又影響歷史的進步。

---灰陶饕餮紋罍,商中期,河南鄭州出土,高31公分

此器為細泥灰陶製成,泥質灰陶器一般製作裝盛器,例如罍、尊、簋、豆等

器頸肩部及圈足飾鉉紋,一般為快輪上直接刻畫;器上腹部飾一圈獸面紋,為磨具拍印方式製作。

整器非常規整,表面磨光,實用的同時追求藝術之美,是商陶器的典型代表。

---灰陶夔紋斝,商早中期,河南鄭州出土。

高27.1,口徑16.2公分

泥質灰陶製作,器型及紋飾與同時期青銅器幾乎難以區分。


青銅器是商人核心的禮器器物,但青銅器成本極高,包括原料難以獲得,工藝複雜等,所以並不能成為主要的實用器,酒器、食器、水器等實用器仍然是陶器為主。

---灰陶鬲,商早中期,鄭州商城出土,高26.7.口徑22公分

砂質灰陶器,鬲、甗等需要經常火燒的器具大多使用砂質灰陶。


此器的紋飾也非常典型,器身拍印繩紋紋飾,頸部和足部加附加堆紋,起加固與裝飾作用,堆紋的形狀和作用和青銅器扉棱類似,也是明確的傳承關係,只是在紋飾更加複雜化的青銅器中,扉棱融入紋飾中的的裝飾作用更加明顯。


---白陶豆,商中晚期,河南鄭州出土。

高13,口徑22.5公分

白陶創燒於大汶口文化時期,後期經龍山文化,至夏,都有燒制。

商白陶製作承襲夏工藝,又有所發展,在商早期就開始出現,到晚期,則達到了鼎盛期,安陽殷墟有較大數量出土。

相比前期,商白陶器器形更多樣,製作更規整,紋飾更精美,是古陶歷史中的精品之作。

商之後,西周時期,白陶退出了歷史舞台,使用同樣材質為胎體的原始瓷取而代之。

---印紋硬陶鴨形壺,商中晚期,上海博物館館藏,高10.1,口徑7.5公分

印紋硬陶出現在商早期,流行於商中晚期,其兩大特點:

第一,材質是由含鐵量較高的瓷土較高溫度燒制,故胎體堅硬,不透水,顏色一般成紫褐色或者棕色、藍灰色等。


第二,這類器物創燒應該是在長江以南,東南沿海一帶,所以部分器形相比中原常見傳統陶器及青銅器器形有所變化,多了一些特色,例如這件上博的壺,鋬的形態就很別致。

這類器物的紋飾特點也是多用鉉紋和拍印的密集紋飾。

印紋硬陶器是原始瓷器的雛形。

---原始青瓷尊,商中晚期,上海博物館館藏,高18公分

這是原始青瓷中的精品,大敞口,整體造型簡潔明了,曲線生動;通體施青綠色薄釉,釉色均勻,光澤柔和;此器輕叩,聲音清脆。


原始青瓷以高嶺土為胎料,燒制溫度在1000~1200度,故胎體緊密,堅硬,表面施釉,則更利於使用,不透水,且顯示出如玉般的細膩質感,故從一出現,就受到商人們的追捧,從原始瓷出土遺存看,分布面光,且大多製作高規格的盛器,而各地出土器物器型大都類似,顯示燒制窯口是集中的。

原始青瓷的出現,是陶瓷史上一次飛躍性的進步,事實上,早在龍山文化時期就有原始瓷碎片遺存,但並沒有普及性出現,只能作為個例對待,而商的原始青瓷,傳播長江、黃河流域,甚至直達南方的廣東,並為之後周代的原始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未完,待續。

下一篇我們將跨入西周,一起鑑賞西周遺存

關注作者頭條號「存意」,關注原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