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深挖用好廣西的歷史人文資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向心力;要提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這對以「桂學」為代表的廣西文化研究者們是一個極大的激勵。

事實上,廣西的歷史文化是一個亟待挖掘的「富礦」。

桂林山水亦可稱為人文山水,描摹桂林山水的詩篇燦若星雲,柳宗元、范成大、黃庭堅、袁崇煥、陳宏謀、馮子材、劉永福、梁漱溟、白先勇等等一大批歷史和文化名人出自廣西。

廣西的歷史文化資源並非乏善可陳,而是缺少有效的挖掘與整理。

深挖用好廣西的歷史人文資源,應把握以下方面。

研究是基礎。

廣西的歷史文化發展,有一個從北到南的推進過程。

唐宋以後,大批北方優秀知識分子被貶謫嶺南,留下了生動的歷史故事和優美詩篇。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他在柳州發展生產、興辦學校、移風易俗,對廣西的歷史文化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廣西卻沒有一部關於柳宗元研究的力作。

南寧歷史上湧現出蘇緘、狄青、孫沔、余靖、秦觀、王陽明、董傳策等傑出歷史人物,《宋史·蘇緘傳》以悲壯的筆墨書寫了蘇緘舉家殉國、邕州城無一叛徒的悲壯史,南寧也有奉蘇緘為城市的「城隍」,但是,今日南寧人有幾個知道蘇緘故事?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是需要不斷挖掘整理其地域歷史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底蘊。

地域歷史文化研究不足,影響力不夠,談何文化軟實力?

創新是動力。

文化創新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相輔相成、緊密聯繫,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支撐。

文化創新不僅能激發傳統地域文化資源優勢,形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支撐,不斷豐富傳播廣西精神,而且可以產生經濟社會效益,推動綠色發展。

比如,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摒棄了傳統的劇場設計,把舞台置於秀美的自然山水之間,似真似假,似可參與亦似旁觀,即使整台節目沒有一個專業演員,卻給予觀眾極為震撼的視覺和聽覺效果,經濟效益也極為客觀。

由此可見,正是創新激活了文化資源的強大生產力,也使文化資源成為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下一步,我們要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努力激發全區各族人民的文化創造活力,不斷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和文化服務供給水平,破除舊有文化體制的束縛,使文化創新與文化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使廣西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為繁榮廣西文化事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人才是關鍵。

人才是事業之基、創新之魂。

廣西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成果如何,同樣也取決於人才,沒有一批歷史文化專業人才支撐,再好再多的歷史人文資源也只能望之嘆息。

近年來,廣西的文化人才異軍突起,文學桂軍、獨秀作家群、「桂學」學者等已經蔚然大觀。

但我們還需繼續努力,在創建歷史人文資源研究平台、集聚文史專家學者、培養支持鄉土人才等方面多下功夫,構建更多的文化事業和文化企業發展平台,讓廣西歷史人文資源能夠更充分地被整理研究,為廣西的文化軟實力提供更多養料。

(作者單位:南寧市委黨校)

(原文編輯:羅春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獻是桂學研究的基石

文獻是社會發展的記錄,是地區、民族、群體興衰的記錄。桂學文獻記錄了廣西社會發展的進程,是廣西悠久歷史的重要載體,也是研究廣西發展歷史的重要資料。回顧廣西歷史進程,探尋廣西歷史走向,離不開這些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