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有何區別與聯繫?不知道的請往下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

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被後人尊稱為「兵聖」。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

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漢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從以上簡介可以看出,二者還是有區別的,首先《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孫武所著,年代比較早,是中國最早的兵法。

而《三十六計》則成書於明清時期,年代較晚,作者不詳。

第二,《孫子兵法》論述的內容是戰略戰術,是用兵作戰的大方略。

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戰略理論的基本確立;《三十六計》是計謀,是可以用於政治與軍事領域的計策,二者有所不同。

那麼,《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有什麼聯繫呢?《孫子兵法》是《三十六計》的源頭,《三十六計》是從《孫子兵法》等古代兵法中總結出來的,更加具體,更加實用,可操作性較強。

《三十六計》是支流。

他們都是中國古代戰略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很強的借鑑和指導價值,至今被各行各業廣泛運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