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實物粽子長啥樣?700年前南宋古墓出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媒稱,中國大陸江西省德安縣博物館正展出一對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距今已700多年,號稱是全球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實物粽子,吸引不少民眾慕名觀賞。

台灣「中央社」網站5月31日報導,江西省德安縣城郊1988年9月出土一座完整的南宋磚石古墓。

墓主是江西武寧人周氏,是南宋新太平洲通判(官名)吳疇的妻子,也是「世界最早實物粽子」的發掘地。

在墓中,周氏右手拿1根長40公分的桃杖,上面繫有2個菱形粽子。

粽子長6公分,寬3公分,外皮為粽葉,由苧麻綑紮而成。

德安縣博物館副館長邱文斌說,墓中發現的這2顆粽子,顯示墓主人離世時正好沒有趕上端午節,後人就包2個粽子供她享用。

此外,2個粽子成雙成對,也象徵吉祥如意。

他表示,這對出土於南宋古墓的粽子距今已有700多年。

據考證,這是目前中國及全球發掘出年代最早的實物粽子。

「這個粽子的工藝,保持著江西地方傳統特色,做法跟現在的粽子比較接近。

中國人吃粽子的歷史遠早於宋代。

粽子古稱「角黍」、「筒粽」,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

「最老」實物粽子 (圖片來源:台灣東森新聞雲網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墓里的江西古老紡織術

文/ 記者葉偉中國江西網訊 日前,上饒縣石獅鄉王家壩村白嶺小組一處施工工地專家雲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饒市博物館和上饒縣博物館的有關專家對工地發現的古墓進行了現場發掘,經斷定,該墓為明代官員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