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山西119個縣市的行者告訴你:這才是山西正確的打開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作者:劉勇

每次看到「山西」這個字眼,腦海里便不由自主地跳出一些詞:煤老闆、腐敗、老陳醋......這幾乎是外界人對山西全部的印象。

一位走遍山西的行者卻這樣評價山西:中華文明最後的伊甸園!

有人說我是中了山西的「毒」

我說自己是「山西控」。

圖/山西古建築

確實,在當下如火如荼的自助游熱潮中,

有上千個理由可以把山西排除在外。

不過,學業的背景和多年的職業經歷,

讓我逐漸看清,

山西正是尋訪傳統文化遺產的

「價值窪地」。

圖/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我在山西旅行的前些年,

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

政治環境、歷史文物保護存在很多問題。

近幾年來山西到處都在發生著歷史性的蛻變

山西的人文環境還保持著難得的原生態,

讓人驚嘆的文化遺產遍地都是:

圖/山西五台山

讓人震撼的平遙古城、五台山、雲岡石窟

三大世界文化遺產,

晉北的歷代長城世界文化遺產。

圖/大同雲岡石窟

「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還有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各地。

對這些數字不必爛熟於心,

看到那些瑰麗的景象,

產生一份民族歸屬感,

為血脈中無法抹去的本源而自豪,

就已足夠。

圖/平遙古城

「在它們身邊也有常被忽略的美景」

五台山外唐佛光寺、南禪寺

為代表的台外古寺群;

大同城裡的上下華嚴寺、善化寺、外長城沿線

的密集古堡群;

平遙城外雙林寺2000多尊彩塑

鎮國寺萬佛殿建築和造像;

……

圖/雙林寺佛像

說山西的特色,很多人說是

我想,應該再加上個修飾詞

——「土的掉渣兒」。

那裡有原生態的環境,

在太行山和黃河之間的這片黃土地上,

古建、民居、手工作坊、

地方戲、方言、麵食……

毫無雕琢的存在著。

圖/山西民俗工藝

「土」是客觀的,

民族的,

也是傳統文化的形象反映。

這裡說的「土」沒有貶義,

相反我覺得親切,真實。

「如果真要找穿越的感受,

最簡單的就是去山西」

圖/廣勝寺壁畫

在這裡,

可以與佛光寺1200年前的唐代菩薩對視,

看600年前廣勝寺水神廟壁畫上 元朝百態,

沿著500年前的明代殘長城前行;

走進龍門寺,

分屬六個時代的殿宇並存至今;

登上太行至尊王莽嶺,

穿過人工開鑿的掛壁公路,

時光機帶我走向峽谷深處的石頭村。

山西沒有光鮮的外表,

有時還顯得過於樸素,

如古建洗盡鉛華的原木構件,

質樸是讓人最踏實的一種美。

有人說我是中了山西的「毒」,

我說自己是「山西控」。

其實這都是歷史的機緣巧合:

百年來,

中華文明飽經劫難,

人文景觀幾乎殆盡。

而山西被歷史的偶然性選中,

成為最後的伊甸園。

於是,

我不由自主的被這片黃土地深深吸引,

在這尋找傳統文明的精神和物質碎片,

喚醒都市浮華背後塵封的文化記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山西,除了煤炭,祖上還留下了這些寶貝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物產豐富的山西,以一黑一白著稱,煤炭、白酒撐起了一片繁榮。」這也應該是很多人對於山西的印象。你可能是抱著「到此一游」的心態來到山西,如果你靜下心來走在山西,你才會發現「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