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太王碑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好太王碑是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考古史料
好太王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重要組成部分。
它四面環刻碑文,共1775個字,但是由於被大火燒過,所以現在能認清楚的,只有1500字左右。
為什麼好太王碑碑大火燒著呢?又是誰燒的呢?
清末民初的好太王碑,碑體可見格框,或為刻碑時所用
事情原本經過是這樣的。
清朝把長白山看成是滿族的發祥地,因此把長白山及周邊地區封禁起來,把住在這裡的人全部遷走。
集安地處長白山余脈,也在封禁之列。
所以集安在歷史上曾經200多年沒有人煙,能腐爛的腐爛了,能倒塌的倒塌了,剩下的都是些石碑、石牆、石墳和磚瓦,磚瓦陶片之類的東西。
到處都長滿了參天大樹,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1927年,集安工商各界集資修建好太王碑碑亭
清朝末年,滿清的統治逐漸減弱,長白山封禁區被山東、河南、河北逃荒的流民突破,這些流民,到了這裡以後,有的開荒種地,有的上山打獵,有的放山挖參,有的盜掘古墓。
許多人發了財回老家當了財主,有的則在這裡安家落戶。
好太王碑是研究漢魏之際
高句麗政權形成和發展的僅存資料
是中國碑刻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
話說有一個姓初的人家,父親叫初天富,兒子叫初均德,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從山東文登縣老家逃荒來到集安,他們看集安這個地方挺好,便不走了。
搭了個窩棚住了下來,開始在這裡開荒種地。
有一天,老初在剛開出的地里種苞米。
突然感到內急,便到地邊的樹林裡解手,發現在周圍都是摟腰粗的樹林。
樹林中有一個高兩丈多的大石頭,他看這個大石頭孤零零的立在這裡覺得奇怪,便上前看個仔細,這個大石頭四棱見線,上面刻滿了字,還長了許多青苔。
碑文涉及高句麗建國傳說
好太王功績及當時東北、
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倭人之間的關係
他斷定這不是一般的大石頭是個石碑,就叫兒子過來看。
由於他和兒子都不識字,不知道是什麼碑。
晚上,他和兒子在窩棚里吃飯的時候又說起這個碑來。
他們根據集吉安這個地方有城牆,有古墓的情況,推測這個碑絕不是普通的碑,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應該讓官府知道。
並決定讓兒子去向官府報告。
當時集安這個地方還沒有設縣,歸桓仁縣管。
老初的兒子用了三天的時間,走到桓仁。
將他們父子發現一個大石碑的事告訴給當時桓仁縣的書啟(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關月山。
關月山是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平時就愛好金石碑帖等物,聽到報告後,立刻打點行裝,與老叔的兒子一起來到大石碑前。
經過他的仔細查看,斷定這個碑,就是史學界傳說的國寶——高句麗時期的好太王碑。
碑身為角礫凝灰岩粗鑿而成,方柱形,高6.39米
底部寬1.34~1.97米,頂部寬1.00~1.60米
第三面最寬處達2米,四面環刻漢字,隸書
他如獲至寶,當即就拓了部分碑文帶了回去,並決定縣裡每年支付一些薪水,讓老初父子看護這個大石碑。
關月山回到桓仁縣後,寫了一篇發現好太王碑的文章,在當時的奉天報紙上發表了。
一時間,到集安看好太王碑的歷史學者、文人墨客多了起來。
中國人、還有日本人、朝鮮人,凡是來看的人都讓老初拓幾個字帶走,有的提出最好能拓個全文。
但是,由於好太王碑上長了許多青苔,始終沒有能拓出全文。
老初父子也通過拓碑,掙了幾個錢,當地的老百姓給老初起了個綽號叫初大碑。
好太王碑拓片(原拓)
有一天,初大碑尋思,得想個辦法清除掉好太王碑上的青苔,拓些完整的碑文,肯定能多賣錢。
怎樣才能除掉背上的青苔呢,初大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好太王碑長青苔的地方全都抹上了厚厚的稀牛糞。
牛糞把青苔都箍死了,等到牛糞幹了以後,青苔也乾枯了,他點了一把火,把牛糞和青苔全部都燒乾凈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這把火在燒掉青苔的同時還把碑石燒崩了。
原來,這塊碑的石質是火山石,最怕的是火,這樣就把青苔較多的地方上面的字,燒壞了不少,有的字還剩了幾筆,有的字全部燒沒了,所以,現在好太王碑的字就認不全了。
好太王碑拓本在濟南文學藝術博物館展出
雖然好太王碑被燒壞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字都露了出來。
能夠弄清楚碑文的主要內容,初大碑在好太王碑的四周搭上架子,開始拓全部碑文。
每套碑文賣五塊大洋,這在當時可是非常高的價錢。
文字資料整理於《集安風景名勝史話》,圖片源於網絡,特此致謝。
來源:夢回集安
滿清東北禁封地發現一長滿青苔的絕世文物,發現者不識竟用油焚燒
高句麗壁畫墓和好太王碑本文作者 倪方六上篇說了高句麗墓葬的大體情況,這篇進一步說說這事情。大家想知道,為什麼日本考古界對中國境內的高句麗古墓群這麼有興趣嗎?除了民族本身的神秘性外,與古墓內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