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臨的寒衣節,為何是鬼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的農曆十月初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寒衣節。

但是有些朋友不知道這個寒衣節其實一個鬼節。


十月初一是什麼日子?這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十月初一是中國四大鬼節之一,我們稱為「寒衣節」。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傳統的鬼節,和清明差不多,是個祭奠逝者的日子。

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

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

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

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

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

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講到了寒衣節是鬼節,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究竟一年有幾個鬼節呢?請你聽好了,一共有四個鬼節:

三月三、清明節、七月十四(五)、十月初一(都是農曆)

第一鬼節:三月三

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象走親戚一樣。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

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彩,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

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他們有的遊蕩於街頭巷尾觀燈看戲;有的在酒樓茶肆喝酒聽曲;有的趁機去望從未見過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的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

少數遊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

翌日,陽間一片哭聲。

我們為那些魂魄不歸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念經畫符招魂。

親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經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貪玩的遊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體腐爛後,就長離人間了。


  因此,農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鬼節」。

不管人們如何恐懼,每年三月三的「鬼節」還是照常光臨。

「鬼節」前夕,人們都擁到廟裡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

人間濃烈的香火,直衝到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

  觀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間燒香的原委。

一天晚上,她託夢給一個老奶奶:「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拯救你們。

我增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無恙。

」老奶奶一覺醒來,手裡果然拿著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細一看,跟地里長的青蒿一樣。

她把觀音菩薩託夢贈草的事告訴鄉親,大家都很歡喜,忙到地里去採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說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過了「鬼節「關。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婦女就成群結隊到山間地里採摘青蒿做粑粑。

直到現在,民間還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呢。


另外還有兩個傳說:第一個是說「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壽辰,所以要吃桃」。

第二個是說「三月三是閻王的生日,要吃桃表示『逃一劫』」。

第二鬼節: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第三鬼節:七月十四/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農曆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

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

佛祖有鑒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所以,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

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

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

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網際網路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

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第四個鬼節就是寒衣節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今天是「鬼節」,這些事情千萬別做

民間傳說,在農曆七月十四的午夜,也就是農曆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是鬼門打開到關上的時間;這段時間所有的「鬼魂」都可以自由出入。而且這段時間農作物已經成熟,按照民間的慣例要祭祖,祖先們就可以享受人間...

中國四大鬼節

上巳節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春浴的習俗,發源於周代水濱祓禊,後由朝廷主持,並專派女巫掌管此事,成為官定假日。到漢代,上巳被定為節日,魏晉以後,確定三月...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四大鬼節都是那幾個月?

進入農曆七月,坊間說的鬼月已經悄悄來臨。那麼,我國傳統意義上說的四大鬼節是指哪些呢?三月三、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第一鬼節:三月三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