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前夕涇川大寺坳發現漢墓 文博人員深夜搶救性清理終有新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2日,記者從平涼市涇川縣博物館獲悉,涇川大寺坳發現漢墓,雖已破壞嚴重,但經過工作人員的努力,仍發現部分文物,及一面色澤艷麗,造型精美的銅鏡。
據悉,該墓葬中出土的遺物亦是研究兩漢之際的銅、陶器等種類器物形態的演變及這一時期鑄造工藝及制陶技術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1月18日中午12點,平涼市涇川縣高平鎮大寺坳村羅家社農民在開挖新墓穴時,意外發現磚箍古墓一座,隨後,逐級報告至涇川縣博物館。
接報後,涇川縣博物館立即啟動緊急預案,由館長帶隊、館內的考古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行動小組,於當日下午2時許趕到現場。
經當場勘察,新開挖墓穴開口位於古墓葬的西側,新老墓室連環相套,古墓葬的西壁破壞嚴重,用來建造墓室的青磚散落一地。
根據博物館專業人員初步勘察,該墓葬形制為東漢時期盛行的磚室墓,在歷史上已經被盜,且被盜年代久遠,墓壁被打開後,由於長期的地殼作用力以及地下水系的滲透,墓室已經被淤泥全部盛滿。
淤積的黃土顏色與一般黃土無異,只是土質較硬,具有明顯的滲水、堆積痕跡。
經專業人員對勘察結果分析,由於該古墓葬歷史上就已經被盜,墓室內陪葬品可能已被洗劫一空,且滲水、淤泥嚴重,喪葬排布形式早已被打亂破壞,而且由於該墓室較大,動土量多,進行搶救性清理的價值或許不大。
但工作人員都不願放棄任何蛛絲馬跡。
通過搶救性清理,發現該墓葬形制與窯洞類似,地面用青磚鋪砌,呈南、北向,殘存部分長3.50米,內側寬2.30米,外側寬2.60米,最高處高度為2米,屬於同時期砌建規格較高的墓葬。
在清理過程中發現兩具直接置於地面且殘缺不全人骨,未見葬具,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其中一具緊靠墓室東側,頭向朝南,面向朝東;另一具頭向朝西,面向朝北,清理人員推測該屍骨可能被長期滲入的水土所移動。
由於歷史上已經被盜的原因,該墓葬隨葬品數量不甚豐富,主要有銅鏡、銅泡、銅錢,為貨泉和大錢五十,均為王莽時期鑄造;另有斂口鼓腹陶罐和陶灶殘片。
直至凌晨12時,工作人員發現從墓葬中出土的銅鏡,其色澤艷麗,造型精美,為青銅質,直徑約16厘米,厚0.7厘米,背面紋飾疏密有秩,層次分明,由內至外,可分為3個單元。
最裡層的紋飾單元正中央為一圓形鈕,在它的四周飾有四片對稱分布的葉瓣紋;最外層主體紋飾單元的主體紋飾為四隻獸紋,其間對稱分布四個乳釘紋,外側一周細斜線紋將紋帶與外沿分開。
兩周細斜線紋及其所夾的一周寬凸棱是內、外層兩紋飾單元的分界線。
這件銅鏡形體雖然較厚,卻不笨拙,又以獸紋為主題,並飾有乳釘紋的突出特點與其它東漢銅的鏡主要特徵相吻合,因此它是判定該墓葬年代的又一重要依據。
據涇川縣博物館館長魏海峰介紹,這座墓葬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它為研究東漢時期墓葬的形制及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除此之外,該墓葬中出土的遺物亦是研究兩漢之際的銅、陶器等種類器物形態的演變及這一時期鑄造工藝及制陶技術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通蘭州晚報訊員 於旭濤 記者 常舒清 文/圖)
重慶城口發現「一穴六室」明代古墓葬
近日,重慶城口縣在修齊鎮村級公路修建過程中,意外發現一處「一穴六室」的明代古墓葬。該規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慶境內尚屬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據悉,墓群位於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5組一名叫「老...
潛山 清理髮掘一座明代墓葬
近日,潛山縣在梅城鎮舒州路排澇工程建設作業中,發現了一座古墓葬。潛山縣文物局接報後,對其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考古人員初步斷定它為明代時期墓葬。文物部門清理髮現,這是一座長方形券頂磚室墓,墓壁...
西安有一座千年宰相墓,表面看被盜嚴重,專家的發現依然讓人欣喜
我們都知道當初西方列強協助剿滅共和團的名義在1900年的5月28日侵入了中國,更是組成了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侵略。這些強盜來到中國之後更是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姦淫殺人,無惡不作,而且還把,中國在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