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發現一處東漢墓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界首文物管理所搶救性發掘東漢古墓

界首市文物管理所於4月23日接到舉報電話,稱任寨鄉亮集行政村劉寨自然村麥田地里發現古墓被盜掘。

市文物部門接報後立即派出專業人員前往調查。

現場發現距村莊約50米處的一處墓葬有被盜掘痕跡,盜掘現場遺留有漢代青磚、古陶器殘片,現場已被盜掘人回填。

市文物管理所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一邊安排人員與屬地鄉鎮進行溝通協商,一邊向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報告,聯繫考古專業人員進行勘探發掘。

在任寨鄉和考古專業人員的配合下,經過兩天的清理髮掘,對M1墓葬進行了搶救發掘。

「該墓距地下約1.6米,為券頂磚室墓,平面呈「凸」字形,坐北朝南,長4.5米、寬1.5米、高1.1米,墓室內塞滿淤泥。

共清理髮掘出陶罐、陶燈、陶盆、陶灶等4件隨葬品及錢幣。

根據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特徵初步判斷,該墓為東漢墓葬,距今約2000年左右。

該古墓的發現,對研究當地歷史、民俗、葬俗文化提供了可靠、翔實的實物資料。

(聶洪斌)界首發布

相關連結:

界首發現一古墓葬 看看專業人士咋說?

界首發現一古墓葬

11月18日上午,群眾提供線索,界首市城區某棚戶區改造建築工地發現一處疑似古墓。

界首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接報後立即趕赴現場,經過近8個小時緊張的搶救性發掘,揭開了古墓神秘的面紗。

現場發現,古墓距地面約5米,南北朝向,為磚砌墓室。

南北長3.7米,東西寬2.2米。

墓室主體平面為圓形,墓室南部有拱形墓道,內部設計別具特色:上部為磚攢穹形頂,東、南、北墓壁分別用青磚鑲嵌工藝模擬有建築的斗拱、門、窗以及墓主人死後需要的桌、椅等造型,十分生動,顯示了古代先民嫻熟的建築工藝及獨特的喪葬文化。

墓室內同時還發現了一件完整的白釉瓷碗和部分人骨殘片。

根據墓室的形制和出土物,初步認定為宋代古墓,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此種類型的宋代磚室古墓葬在界首市尚屬首次發現,為本區域宋代葬制、葬俗、建築工藝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文管所)界首發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阜陽搶救性發掘宋代船形墓葬

近日,阜陽市文物局對當地潁泉區北京西路一工地發現的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該墓葬呈倒扣船形青磚結構,墓兩側墓磚呈弧形壘砌,頂部尖狀。墓開口距地面約7.8米,長約2.78米,寬約1.73米,墓門處寬...

霍邱縣搶救性發掘一座漢代古墓

六安網訊(張運鋒 程光輝)9月8日上午,霍邱縣文物管理部門接到馮瓴鄉政府電話,報稱該鄉新倉村在新建村部挖牆基時發現疑似古墓一座。接報後,該縣文物管理部門立即安排現場保護並組織專業人員趕往施工現場...

潛山 清理髮掘一座明代墓葬

近日,潛山縣在梅城鎮舒州路排澇工程建設作業中,發現了一座古墓葬。潛山縣文物局接報後,對其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考古人員初步斷定它為明代時期墓葬。文物部門清理髮現,這是一座長方形券頂磚室墓,墓壁...

湖南桂東發現東漢末年至西晉時期磚式古墓

新華社長沙1月17日電(記者陳文廣)記者17日從湖南省桂東縣獲悉,桂東縣文物事業管理所工作人員近日在桂東縣縣城區一項目施工現場,發現3座磚式古墓葬。據介紹,發現情況後,桂東縣文物事業管理所立即報...

阜陽師範學校院內現古墓葬群

4月14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4月8日早晨,阜陽縣文物考古部門接110轉來的報警電話,稱阜陽師範學校院內附屬幼兒園綜合大樓在建工地上,發現古墓被盜掘。考古人員接報後,現場發現有古墓四座均已被盜...

重慶涪陵發現千年漢墓 距今約1800年

新華社重慶5月9日電(記者劉恩黎、周文沖)記者從重慶市涪陵區博物館獲悉,日前在涪陵區焦石鎮發現一東漢時期古墓,考古人員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陶器、人物俑、動物俑、五銖錢殘片等隨葬品。據涪陵...

德清東漢古墓開展搶救性發掘 神秘面紗待揭曉

德清武康城東華盛達外語學校建設工地古墓葬搶救性發掘工作已經展開,古墓面紗正在揭開。考古人員在一塊幾百平方米的山坡地上已經發現5座古墓葬。從已發掘的情況看,墓葬的年代為東漢至南北朝,屬券頂磚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