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地上的文脈——天意從來重斯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幾天看到有人說我們古代有四大名著,那麼建國後能有哪幾部作品可以堪稱「新四大名著」?不少人說出來了許多作品的名字,說來說去總繞不開陝西作家的作品!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總會有一本或者幾本能入選「新四大名著」,於是我產生了追尋陝西文脈的想法,又思考了一點,遂成此文。
天意從來重斯文!這句話對陝西大地來說再也合適不過了。
先秦|文王和他的兒子 《周易》、《周禮》與《詩經》
三千年前,渭水流淌,陝西這篇土地上周族的酋長姬昌因為被殷商紂王懷疑猜忌,紂王便把姬昌囚禁在羑里,羑里在今天河南安陽境內,這一囚禁,便達七年。
在這枯燥孤獨的七年時間裡,姬昌他想自己的母親、兒子,更想西岐土地上的父老鄉親,但他身不由己,於是把時間用來推演伏羲的八卦,而終成《周易》一書,也就是這本書奠定三秦土地上的文化基礎,一直流傳到現在!
姬昌去世後不久,其子姬發取代殷商,享國日淺,建國四年時間後也去世了,年幼的成王繼位,周公姬旦輔政。
天子年幼,周王室的一些人漸生不臣之心,與殷商破落貴族也就是紂王的兒子們勾結起來,謀反叛亂。
周公旦率兵平息了叛亂,叛亂平息後,周公旦便著手制定了《周禮》。
《周禮》是天下人的行為準則,孔子畢生都在強調「禮」的重要性,他看到「禮崩樂壞」,便努力的「克己復禮」,以求恢復「禮」,因而《周禮》後來也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描寫的大部分也是陝西大地上的事。
陝西的男娃勇敢的去追求自己心愛的女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娃都窈窕,男娃都是君子,天造地設的一對。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孩,跑多遠的路都是值得的,現在的陝西男孩們的確應該把這一優良傳統堅持下去。
兩漢|史家絕唱 班氏家族 蔡邕與蔡文姬
西漢時,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誕生了,他可是土生土長的關中男娃,出生在韓城。
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就因為他寫了偉大的《史記》(可以參見拙文《司馬遷為什麼能夠寫出〈史記〉》)。
不過歷代人們都把《史記》當作歷史書看待,而忽視了《史記》的文學性,直到魯迅先生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才讓人們知道《史記》原來也可以當小說去讀。
《史記》的文字樸實明了,三言兩語便能說清楚事,沒有拖沓感,裡面記載的許多事依然讓人回味無窮,比如《魏其武安侯列傳》,鬥爭的確精彩而又引人深思。
到了東漢,班彪、班固、班昭都是陝西咸陽人,有《漢書》。
蔡文姬是藍田人,有《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的父親蔡邕也是一個大學者。
大唐|詩的滋養
我們經常說唐代時,總會講到我們國家是詩的國度,那麼長安就是詩的中心,多少詩人在長安、陝西留下了數不清的作品,讓這裡的文化土地更加肥沃。
李白、杜甫那些大詩人雖然說不是陝西本地人,但他們在陝西土地上留下了多少詩。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自不多說。
陝西本土的詩人白居易,名聲雖沒有大李杜那麼響亮,留下的詩篇也讓現在的中小學生頭疼不已。
《琵琶行》中「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讓多少人青衫濕透。
《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讓多少人對楊貴妃的離去哀嘆不絕……唐代不再一一列舉。
北宋→民國|綿延不絕的關學
北宋張載開創了「關學」,成為歷史的大事,影響巨大。
從北宋到民國,從張載到馮從吾、呂柟、李二曲、劉古愚、牛兆濂,關學學人綿延不絕。
特別是那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讓多少人心潮澎湃。
明萬曆二十年(1592),陝西著名學者、御史大夫馮從吾罷官歸鄉後,創立關中書院,並繼承北宋大儒張載衣缽,在此傳承、振興關學。
這裡成了關學集大成之地,儒生們都以能到關中書院講學、求學為榮。
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便是這裡走出來的學生。作為陝西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重要學派,關學學人以天下為己任,創建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儒道釋多元互補的新體系,形成了立心立命、勇於造道、尊禮貴德、經世致用、開放包容、崇尚氣節的精神傳統,不僅對陶鑄陝西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為中華民族整體思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
正如明代大儒王陽明所言:「關中自古多豪傑,其忠信沉毅之質,明達英偉之器,四方之士,吾見亦多矣,未有如關中之盛者也。
」
思辨|任重而道遠
三千多年的滋養,讓陝西土地上的文脈綿延至今,影響甚大。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陝軍東征」便是這一文脈的繼承,陝西現代(改革開放後)文壇上的三駕馬車已失其二,到現在哪個後繼者能與他們比齊?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幾十年後另一駕馬車總會逝去,且不說讓那時的陝西人民如何承受?而誰又能擔待起那時陝西文壇上的大旗?由此可見,現當代的陝西人要把這文脈傳承下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