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說「吉」—青州市博物館群「雞」拜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濰坊傳媒網訊
神猴辭歲,金鳳迎春。
轉眼間雞年已至。
雞是古人最早馴化也是陪伴人類時間最長的家禽之一。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雞」有著特殊的含義:「雞」與「吉祥」的「吉」諧音;十二生肖中「酉雞」的「酉」同「有」,「酉雞」同「有吉」,至今在許多地方的農村春節除了貼「福」字仍有貼「酉」的習俗;雄雞報曉也是提醒古人天亮的最早的「鬧鐘」。
正因如此,「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在生產生活中衍生出了一系列與「雞」相關的器物或者藝術作品,千年以傳及至現在就成為了博物館中陳列的文物。
圖 1新石器時代灰陶雞首
新石器時代灰陶雞首。
出土地點不詳;泥質、灰陶;高6.7厘米、寬5.3厘米;系以泥土捏制而成,經簡單燒制,目前僅存雞首部位;雞冠頂部及喙部捏制而成,底部雞眼睛以器物陰刻線條表示;雖然缺失很多,但總體造型樸素簡潔但生動形象,特徵突出。
反映出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會,人們對於美的追求。
圖 2西漢彩繪雞
西漢彩繪陶雞。
2006年青州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長14厘米、高5.6厘米;泥質灰陶,局部彩繪。
全身以桔紅色為主色調,深桔紅色的雞冠,黑色的嘴巴,尾巴上還有少數紅色線條輪廓。
整個身軀略呈「M」型,臥狀。
眼睛目視前方,引頸向前,尾巴微翹,呈弧線狀,似一隻振翅欲飛的雄雞。
體形矯捷,羽翼豐滿,比例勻稱,立體感較強。
2006年青州香山漢墓陪葬坑不僅出土了大量彩繪陶俑,還出土了許多動物俑。
這一件彩繪陶雞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的彩繪陶質文物可以說是中國漢代彩繪陶質文物集中出土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製作最精美的一批,也是後續保護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批。
如今,以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文物為主題的展廳已在青州市博物館公開展覽。
同出的彩繪陶馬等文物也已先後飛往日本、韓國及北京展出,引起極大反響。
圖 3 漢代釉陶雞首
漢代釉陶雞首。
出土地點不詳;釉陶質;高5.4、寬5.5厘米;整體造型與上面一件較為相似,但是面部更加豐滿,雞冠上添加線條以突出其特徵,眼睛及喙部凸出,更加逼真的是做出了眼珠,製作工藝更加複雜、成熟,器形也更加精美。
該器物表面施低溫釉,故稱「釉陶」,又稱「原始瓷器」。
最早在商代墓葬中就有所發現,但目前發現最多的還是集中於漢代墓葬。
以灶、廁、雞鴨、牲畜等組成的生活場景多見於東漢墓葬中。
漢代是一個視死如生到極致的時代,釉陶雞鴨的出現充分說明了它與古人生活的密切程度。
圖4 東漢紅陶雞
東漢紅陶雞。
1982年馬家冢子出土;長16.5,高11.5,寬4厘米;立狀,尖嘴微彎,長頸,高尾上翹,兩細高腿插入腹下的雙孔內。
手工製作。
馬家冢子東漢墓同時出土了三件紅陶雞,一件體型較大,另兩件略小。
漢代這幾件陶雞的塑造以傳神為主,形態寫意,只塑造出雞的主要特徵,既生動形象,又傳達神韻。
圖 5東晉黑釉盤口雞首壺
東晉黑釉盤口雞首壺。
壺高28.6、口徑10、底徑13厘米,淺盤口,束頸。
圓肩,鼓腹,肩一側雞首為流,引頸高冠,與之對稱的一側有引頸伏首口銜盤口的龍柄,雞首流和龍首柄間置橋形雙系,平底。
雞首壺,也稱天雞壺和雞頭壺,以壺嘴作成雞首狀而得名。
三國末西晉初出現,初創時期的雞首壺短小無頸,在小盤口壺肩部一面貼雞頭,相對的部位作一微凸的雞尾,首尾呼應,純粹作為裝飾物。
不通壺腹,不能傾注。
兩晉時期,壺體逐步體變大,雞頭加高,由裝飾性演變為實用性長頸雞首流,可以出水,雞尾變成圓形把手和龍首柄,上端接於口沿,下部連於器肩便於握持和傾倒,融器物的觀賞和實用於一身。
這件黑釉盤口雞首壺,整體造型端莊自然,俊俏勻稱,器身弧線和折線的有機結合,更添挺拔中見柔和的韻律美,通體洋溢著渾厚質樸,秀麗清新的魏晉風範,用黑釉遮體,更顯得高雅之美,據考證系東晉德清窯雞首壺中的一件珍品。
圖 6南北朝青釉盤口雞首壺
南北朝青釉盤口雞首壺。
1979年益都中心醫院出土;高25、口徑9厘米;盤口,細頸,腹部略顯瘦長,下腹部略內斂,平底;通體施豆青釉,釉色溫潤。
肩部一側有一對並列的雞頭作流。
雞頭的刻劃維妙維肖,有冠有眼,雞頸細長,作昂首長鳴狀;另一側用雙股泥條塑龍頭把手,龍頭僅具輪廓,龍口銜盤,流與把之間的肩部,裝飾著對稱的橋形方系。
專家考證,雞首壺創製於三國時期,盛行於兩晉,其前身是盤口雙系壺。
入唐以後,雞首壺便被酒注子(瓷執壺)所取代。
該雞首壺雖雞頭神情畢肖,但雞首純作裝飾,不通壺腹,不能傾注,沒有實用價值,此壺是用於陪葬的冥器。
從這件壺的造型、釉色來看,應屬南方越窯的產品。
圖 7唐青釉斑彩雞形壺
唐長沙窯青釉斑彩雞形壺。
高9.8、口徑3.7、底徑6.5厘米;小圓口,卷唇,無頸,圓肩,瓜棱形腹,平底;通體施青釉,施釉不到底,肩部綠、褐彩斑相間。
雞首為流,雞尾為鋬,肩部貼塑兩雞翅膀,整個壺身呈昂首俯臥的雞狀。
此壺燒成溫度較高,敲之有鐘磬聲。
據考證,該壺應為唐代飲茶用的壺。
唐代及唐代之前飲用的茶必須要烹煮,其程序是:將茶餅以凈紙密裹,搥破,然後碾碎,過籮,最後投入沸水。
水沸的程度有不同,如「魚目」,如「湧泉」,如「鼓浪」,為「三沸」之表征。
茶葉上稱這種區分為「候湯」。
初沸是按湯的多少調以鹽花;二沸時,用「則」取一定數量的茶末當湯心投入。
茶烹好後,倒置於壺內,然後再由壺慢慢酌置於碗內,以每碗「沫」、「餑」均勻為好。
正因如此,此器無蓋。
明生肖俑。
1985年冬青州玉田懷簡王朱厚烴墓出土;通高7-20.5厘米。
一組十一件,無馬,彩陶。
塑造的是現實生活中鼠、虎、兔、龍、蛇、羊、猴、雞、狗、豬的形象。
它們各具神態,或站或立,或臥或攀,有的作昂首鳴叫狀,有的作低頭覓食狀,皆憨態可掬,塑造傳神,是典型的明代寫實主義風采的展現。
遺憾的是,其中的雞,雞首部位缺失,僅存雞身。
十二生肖,戰國時期已具雛形,漢代之後逐漸定格。
墓葬中的十二生肖一般是代表「十二辰」。
值得一提的是,青州玉田懷簡王墓中的十二生肖俑缺少午馬俑?個中緣由至今未解。
衡王府是青州明代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之一,但是隨著朝代的更迭,關於它的記憶目前只剩下了兩座牌坊、一座座墓葬、一方方墓誌以及零散的琉璃構件。
關於青州博物館的「雞祥文物」,暫且就簡單羅列這些。
歡迎大家來青州博物館現場參觀感受。
並祝大家雞年大吉祥!
眉縣發現一座漢代平民墓 2000年前奩盒色澤光亮
· 社會平民漢墓出土的部分文物昨日,記者從眉縣文物旅遊局獲悉,眉縣常興一建築工地在施工時發現一座墓葬,在進行搶救性發掘後,文物考古人員判定為西漢平民墓葬,是該縣今年以來首例在建築工地發掘的古代墓...
雞年最應該看的藝術品——雞頭壺
雞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很早就與人們的經濟生活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雞的國家之一,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如河北武安磁山、江西萬年仙人洞中,就曾出土過家雞祖先——原雞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