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開館 曾出土國寶彩陶雙連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為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房基,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房基遺址進行保護的同時向外進行展示,實現保護與展示的雙贏效果。
韓章雲 攝
圖為參觀者拍攝出土於大河村遺址的彩陶雙連壺。
此為仿品,真品現館藏於河南博物院,為國寶。
韓章雲 攝
中新網鄭州1月16日電(韓章雲)鄭州市大河村遺址是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距今約6800--3500年,國寶彩陶雙連壺就是從這裡出土。
1月16日,改造升級後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眾多市民與歷史文化愛好者對新展館進行了參觀。
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連霍高速與中州大道交叉口東南隅。
最早發現於1964年,1972年首次進行考古發掘。
1972年至2011年,考古專家先後對大河村遺址進行了23次發掘,發掘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出土各類房基50餘座、窖穴近400座、墓葬354座,壕溝2條,出土陶、石、骨、蚌、角、玉質地的珍貴文物3500多件,各類標本20000餘件。
大河村遺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F1—4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雖歷經5000餘年,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牆壁,其出土奠定了中國北方傳統民居建築的基本形制。
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探討當時社會的組織結構以及婚姻、家庭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著名的國寶彩陶雙連壺即出土於此。
彩陶上的太陽紋、日暈紋、星座紋等天象圖案,是目前我國已知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
大河村遺址早在1986年就建成了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20多年來,先後接待國內外觀眾百餘萬人次。
2013年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進行改造升級,於2015年8月竣工。
改造後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建築分為三個部分。
南面部分為「陳列廳」,陳列的是大河村遺址歷年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和古人生活場景模擬復原;北面是「遺蹟廳」,主要是現場展示遺址內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墓葬、窖穴等遺蹟,並有適時的現場考古發掘展示。
兩廳中間是過廳,三者連成一體,各有分工。
出席開館儀式的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表示,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改造工程的完工和再次對外開放,繁榮發展了鄭州市的文物事業,對進一步弘揚民族地域文化、傳承創新華夏歷史文明、助力鄭州市打造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完)
鄭州村民挖紅薯偶遇古代聚落遺址
1964年秋的一天,鄭州市楊槐村的一位村民在市東北的慢坡崗上挖紅薯窖。對於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村民而言,挖紅薯窖是年年秋天都要乾的活。他一鍬一鍬地向下挖,當挖到地下兩米深的時候,鐵鍬突然碰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