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文物展:一堂公共考古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吃飽吃好」都已經不是問題了,如何讓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就成了人們關注的事情,與傳統和歷史聯繫更加緊密的考古也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

從「曹操墓」的發掘,到如今的海昏侯墓的展示,每一次考古的發掘都變成了一堂生動的公共考古課。

但也有人認為,考古的專業性要求其實與普通大眾是存在不小距離的,之所以考古熱蔚然成風,可能其中夾雜著不少獵奇,甚至是一心「向錢看」的價值觀。

「天天五千張票不浪費」

從今年3月2日起,首都博物館推出了《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

由於觀展人數居高不下,因此展出只接受電話和網絡預約,饒是如此,每天1000名的個人預約名額總是滿員,甚至曾出現過當天凌晨零點放號後,兩小時內所有票便被預約一空的情況。

為此,從3月19日起,首博不再接受團體預約,而是開放每天5000名的個人預約,並且從每人每次預約免費參觀票不超過5張降低到了3張,但展出依然是一票難求。

記者從首博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海昏侯的展覽幾乎「天天五千張票不浪費」,這在以往的展出中是不多見的。

4月9日是個周末,記者在首都博物館現場看到,本次海昏侯墓的展覽分「驚現侯國」「王侯威儀」「墓主身份」「保護共享」四個部分,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的考古發掘成果。

441組件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中發掘的珍貴文物與觀眾見面,其中就包括公眾關注的金餅、馬蹄金、麟趾金、金板等金器,還有精美的透雕龍虎玉佩、成貫的五銖錢以及青銅器等。

展出現場人頭攢動,從滿頭銀髮的老者到尚在大人懷抱中的幼童,個個聚精會神地聆聽志願者的講解、欣賞文物的藝術價值。

甚至不少前來觀展的觀眾自發向周圍人講解起來,有的還現場展開了交流討論。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文化學者傅仰哲這天從泉州飛來北京觀展。

由於長期對大眾文化、經濟進行觀察,這讓傅仰哲積累了不少經驗。

他告訴記者,從國外的歷史經驗來看,當民眾收入水平提高之後,對於文化的消費就會開始加大比例。

這些文化消費包括看電影、購買書籍、投資藝術品等,而對考古的追捧,也是屬於這一範疇內的。

「根據國際文化市場的經驗,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居民消費進入物質消費和文化消費並重的時期;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結構轉向文化消費為主的時期。

」傅仰哲說。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人均GDP超過3100美元;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5000美元。

伴隨這一情況到來的是各種國學、古董、文玩的熱潮湧起,電視節目中的「鑒寶」類欄目收視率居高不下,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金」,收藏市場上小到手串大到巨畫、佛像,其價格都跟著水漲船高。

一堂生動的公共考古課

北京大學法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碩士的曹玉騫也在此次觀展人群中。

他告訴記者,之所以海昏侯墓在國內受到了空前的關注,這與墓主劉賀的身份以及考古工作本身的情況是分不開的。

「漢朝本來就是一個離我們遙遠的時代,但偏偏在中國人心裡漢朝又是輝煌而浪漫的,吸引得無數當代人嚮往。

加上墓主劉賀曾經歷過王、帝、侯身份的轉化,又在史書上被寫得不堪,更加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曹玉騫說。

但只有興趣還不夠,必須讓人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才行,而這次的考古工作的發掘和文物保護方面在第一時間進行了緊密合作,廣泛採納當今科學技術的優秀成果,運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加上媒體的現場直播,使得考古工作足夠透明,加上眾多的奇珍異寶的出土,才收穫了如此眾多的關注和好評,仿佛全民在家裡上了一堂集體的公共考古課。

不僅如此,在展出現場,一些漢朝禮儀制度的相關器物的出土,也讓觀眾們學到了很多。

例如在海昏侯墓的展覽現場,當志願者面對出土的軍事用品時說道:「西周時人們作戰,敵對雙方的領導人都是王侯一般的貴族,貴族精神要求他們必須懂禮,因此雙方作戰不擺好隊伍是不會打的,即便是在戰場上廝殺,也不殺老人,用現在人的眼光看起來,更像是在舉行體育競技。

」但是到了春秋晚期,面臨著禮崩樂壞的局面,宋襄公還固守著這套禮法,於是就敗給了楚軍。

孔子就是有感於這樣的混亂局面,才發出了「克己復禮」的呼喊。

「總理在今年兩會上答記者問時就曾說過「用文物滋養道德的力量」。

」曹玉騫說,「當人們看到這些精美的出土文物本身時,就會熱愛上物質的它們,當了解到這些文物背後的故事、代表的禮儀規制時,也會從內心激發出一種傾慕之感,以這樣的準則來調整自己的言行。

而這些,就是文物在無形中滋養整個社會道德的功效,雖然看不見,但結果是有意義的。

考古熱?向「錢」看?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考古熱的興起,有時也伴隨著向「錢」看、重利益的問題。

以《鬼吹燈》、《盜墓筆記》為代表的網絡小說的興起以及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高票房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古代墓葬普遍懷有一種獵奇、尋寶的心理。

而看似只是一個事物兩面的考古與盜墓,也往往讓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們對考古產生了誤解。

海昏侯墓的發掘即以盜墓始,以考古終,難免使人浮想聯翩。

但在考古從業者看來,盜墓與考古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事物。

盜墓只是以追求墓葬內的財富為目標,不惜破壞、毀壞文物,而考古則是以科學研究為宗旨,不僅對墓葬,還發掘古代建築、古生物等,並且將發掘所獲得的文物歸屬公有。

雖然看上去都是挖墓,並且都會讓一些文物重見天日,但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好比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和破壞社會治安的亡命徒,同是拿起刀槍,但性質截然相反。

不僅是個人對考古、發掘文物有誤解,一個地區也都可能因此走入一個誤區。

比如所謂的「曹操墓」、「劉備墓」,還沒有獲得學術界的一致認同,就急於規劃景區、開發旅遊項目,周圍居民也摩拳擦掌準備開展「農家樂」,活人只想「發死人財」。

究其原因,或許整個社會還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沒有建立起敬畏之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