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鋒:好看I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2003年4月,我在《紐約客》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紹某個業餘讀書愛好者,在房地產業工作,一年要看一百五十本書。

此公熱愛某個叫丹·布朗的作家,給他寫了好多信,提意見,求籤名,丹·布朗不但滿足了他的所有要求,還接受他的修改意見,並把他的評價印在《達·文西密碼》的護封上。

我覺得這個讀者和那個作者都不錯,一時好奇,就到AMAZON上買了一本《達·文西密碼》。

我自1999年開始從AMAZON購書,前後不下百種,所買的書都在銷售排名的幾千乃至幾萬名以外,《達·文西密碼》是我買的第一本在AMAZON排名第一的作品,頓時很有一種躋身主流圈的感覺。

書到手後,一個通宵就看完了(啊,主流竟然是對的……)。

馬上又向AMAZON增購了丹·布朗的其他所有作品。

「其他所有」云云,也不過就三本,這在暢銷書作家中是很罕見的。

當然也都是通宵看完,沒有例外。

印象中,以往能讓我這麼熬通宵的,也就金庸一人而已。

激動之餘,拚命向周圍人推薦。

寫了一篇書評,名為《好看》,發表在當年陸公子主編的《萬象》9月號上。

文中,提出了「中國文學與世界差距最大之處不在純文學,而在通俗文學上頭」的非著名觀點。

也曾向某國內資深出版家推薦引進,未果。

在二十一世紀,我對於國內引進國外暢銷書,有三個預言:預言《達·文西密碼》必火,預言《哈利·波特》和《指環王》必定失敗。

第一個預言成功,第二個預言失敗,第三個預言一半成功一半失敗。

總的來說,我的預言和瞎猜的機率完全一致。

然後就是等待丹·布朗下一部作品了。

這一等就是六年。

《戰爭與和平》也不過才寫了五年,這個丹·布朗啊,是真把自己當老大,還是被自己不期而至的盛名給嚇垮了?這六年中,為了填補沒有丹·布朗作品的空白,百無聊賴的我會隔三差五上AMAZON首頁,不定期地把排名第一到第十的驚悚小說買來看看,活生生把自己搞成了世界通俗小說的專家。

可是,沒有一部能夠讓我產生像看丹·布朗作品那樣的感覺,大部分我甚至都沒有辦法讀完。

最後,我決定收回「中國文學與世界差距最大之處不在純文學,而在通俗文學上頭」這一極不謹慎的觀點,修正為:「通俗文學有兩種,一種是丹·布朗的作品,另一種是其他人寫的作品。

2

做丹·布朗的粉絲,除了像哈金小說中的人物那樣寂寞地等待之外,還有更囧的事情。

我是大學中文系的教師,在我的圈子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不知道丹·布朗的人,還有一種是痛罵他的人。

記得當年讀完丹·布朗之後就去了美國,忍不住就向美國人大談我的觀感,結果無不對我溫和地側目而視,和我說自己喜歡Maxim雜誌時得到的反應一模一樣。

對方同情的目光和語氣中的潛台詞是:啊,又一個美國快餐文化的可憐的受害者。

唯一的例外是李歐梵先生,我們一見面就鬼使神差地談起《達·文西密碼》,他說還沒有看過,但是一定會找一本來看一下,讓我對歐梵先生頓生好感。

生活中找不到知音,網上又如何呢?寂寞難耐之餘,我也常上一些國內外的讀書和寫作的論壇,發一些類似「請推薦一個像丹·布朗那麼好看的作家」這樣的帖子,比如像這一個:http://www.mobileread.com/forums/showthread.php?t=55466。

得到的反應,著實令我吃驚。

我知道很多人看不起丹·布朗,可是做夢也想不到會鄙視乃至仇恨到如此刻骨的程度。

「他的書不應隨便放下,而要大力朝牆上摔去」;「他的名字就讓我嘔吐」;「他是文學的H1N1」;「即使對低俗小說來說也是一種恥辱」;「弱智,徹底的弱智」;「歪曲歷史,隨意編造」;「他的文字是小學六年級的程度」;「沒有靈魂,沒有生命,沒有智力,沒有品位,靠挑起爭端和仇恨來引起關注,是我們文化腐爛的象徵……應該阻止這種瘟疫的傳染」,等等等等。

我知道丹·布朗在《天使與魔鬼》和《達·文西密碼》中對教會和基督教歷史的描寫很得罪了一些宗教界人士,但是很多人說他們討厭丹·布朗並不是這個原因。

這就奇了,《達·文西密碼》全球銷售了八千萬冊,難道鄙視、仇恨和厭惡能夠產生銷量?我很少看到敢於站出來說自己喜歡丹·布朗的人,是什麼樣的壓力,讓人羞於承認這種愛好?《達·文西密碼》毫無疑問是最主流的暢銷書,但是丹·布朗的粉絲卻是最邊緣化的非主流,這裡面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點。

也有個別網友安慰我,讓我別理睬那些丹黑們瘋狂的叫囂,說那是一些生活失意者的嫉妒。

我不相信讀者會嫉妒作者,無論那作者是托爾斯泰還是瓊瑤。

但是丹·布朗的成功確實讓同行眼紅。

史蒂芬·金就在一次對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說:「十年後,我到你家來玩,如果看到的是一水的丹·布朗新作,我會一直追你到大門外,大聲尖叫:『你其他的書呢?你的腦子進水了嗎?』」

英國著名記者馬克·羅森在《衛報》的書評中,把丹·布朗的成功歸咎於「9.11」事件:空前巨大的創傷和危機讓美國人民非常困惑,他們發現事情和想像的不一樣,陰謀不但無所不在,陰謀背後還套著陰謀,哪些團體才是歷史真正的操盤手,誰才是我們這些凡人真正的大BOSS?《達·文西密碼》搭上了時代的快車,捏住了社會的經脈,利用了群眾的恐懼,天時地利人和,不暢銷是不可能的。

陰謀論,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市場的理論。

通俗作家們耳朵豎起來聽好了,誰能把這個紅果果的時髦理論吃深玩透,誰就能大撈一票。

別說我們中國就沒有丹·布朗,我手頭正在看《貨幣戰爭》,深信宋鴻兵先生和我一樣,一定是丹蜜。

當然我是公開的,他是隱秘的,估計絕不會承認這一點。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就是郇山隱修會麼?別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時代,秘密幫會才是主角,驚天陰謀才是王道。

3

漫長的等待沒有耗盡我們這些隱藏在歷史邊緣的最主流的非主流的丹蜜的耐心,到頭來我甚至懷疑這也是一個驚天的陰謀,就如同有網友懷疑《貨幣戰爭》本身是一個更大的陰謀的陰謀,誰能擔保宋先生不是一個比羅斯柴爾德家族更大的家族(比如黃金家族?)的代言人呢?陰謀這玩意,只要開了頭,就不會有結尾。

無休止的拖延在今天也是常見的一種商業營銷手段,我知道一些電腦遊戲公司常常玩這種把戲,最終能玩到你搞不清楚他們是聰明、是無能,還是敬業的終極境界。

但是就像任何陰謀都有大白於天下的那一天,丹·布朗的新書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全球上市時間表:2009年9月15日。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今年我做了兩件事。

一,向中國銀行申請了一張國際信用卡,因為從前在國外辦的信用卡早已過期。

二,花四百八十九美元向AMAZON訂購了最新一代的KINDLE DX電子閱讀器。

我手頭的電子閱讀器不下十台,為什麼非得買AMAZON家的?因為丹·布朗新作會破天荒同步推出電子版,這樣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讀到。

作為粉絲,這是必需的。

但是AMAZON的電子圖書都是獨家專用格式(陰謀啊陰謀),除了忍氣吞聲接受這種壟斷行為別無選擇。

考慮到時差,我忍到北京時間9月15日晚上11點,看了一下AMAZON,有了,九點九美元!趕快下載,裝進當冤大頭買來的KINDLE DX,那種感覺簡直是……按照丹·布朗的路子……不能說。

第二天,滿懷領先世界的喜悅的我,打開報紙一看,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丹·布朗新作9月15日在中國上市,售價一百四十元,上海書城等書店均有出售。

全球化成全了我,也把我給害慘了。

還是回到這本名為《失落的符號》(The Lost Symbol)的新作吧。

首印六百五十萬冊,第一天就賣了一百萬冊,據說臨時又加印了幾十萬冊,毫無懸念地排到了AMAZON銷量第一的位置,媒體也毫無懸念地再度罵聲一片。

可是我卻花了四天才把它看完,這是非常意外了。

故事的主人公還是羅伯特·蘭頓,故事的核心還是陰謀,故事的爭端還是宗教,故事的線索還是解謎……等一下,我在當年的《達·文西密碼》中劇透太多,被人罵到頭臭,今天學乖了,再不做此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我想說的是,看到全書百分之二十四的地方(電子書不顯示傳統頁碼,只顯示進展比例),我才看到第一個讓我拍案叫絕的場景:蘭頓如同讀者一樣,一頭霧水地卷進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

他靈光閃現,終於參透了第一個玄機。

但是他臉上恍然的神情引起了身旁正在觀察他的中情局頭頭的懷疑。

在頭頭的一再追問下,蘭頓急中生智編造了另一個解釋,而這個解釋竟然也是有效的,從另外一個方向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想起了脂硯齋對《紅樓夢》的評價: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好消息:蘭頓還是蘭頓,丹·布朗還是丹·布朗。

所有在《達·文西密碼》中吸引人的那些元素,在《失落的符號》中一應俱全,甚至能找到精確的對應。

巴黎變成了華盛頓,羅浮宮變成了美國國家博物館,蘇菲變成了凱薩琳,法歇變成了薩托,希拉變成了馬拉卡,法國國家司法警察局變成了中央情報局,郇山隱修會變成了共濟會……最重要最隱秘最不能劇透的XXX變成了YYY。

丹蜜可以放心地重溫舊夢,丹黑可以用同樣的理由發泄各種有名無名的怒火。

壞消息:蘭頓還是蘭頓,丹·布朗還是丹·布朗。

再好吃的美餐,連吃三遍還是會有點膩味。

如果是帶點餿味的隔夜餐就更糟糕了。

《失落的符號》冗長而緩慢的開頭著實讓人疑心丹·布朗是不是有點黔驢技窮了。

對比一下,《達·文西密碼》開頭蘇菲飄然而入羅浮宮,那個漂亮的暗渡陳倉是何等精妙。

《達·文西密碼》的拿手好戲是在情節的高速發展中穿插宗教和藝術史的知識,這些掌故清晰明快,不但不影響故事的進程,反而本身就是故事的有機組成,讀者很可以充分地得其要領,絕對不會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到了《失落的符號》,丹·布朗似乎是想要把他的看家本領發揚光大,各種歷史宗教知識鋪天蓋地而來,簡直到了掉書袋的地步,我們讀者就有點吃不消了。

明顯可以看出,丹·布朗是想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人物更多,情節線索更複雜,主題更宏大,陰謀更嚴重,甚至到了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樣的程度。

但是,事情到了這樣的地步,恐怕已經超出了通俗文學,也超出了丹·布朗的掌控吧。

就是我這樣的死忠,也是為他捏一把汗啊。

對中國讀者的壞消息:小說中大量提到的建築和歷史文化知識,明顯是為了討好美國人民而有意設置的:所有的追殺、陷阱、陰謀都在美國人民最親切的空間展開:國會大廈、國會圖書館、美國國家博物館、華盛頓大教堂……一邊再揭示其背後隱藏的象徵、符號和信仰。

要讓對這些美國圖騰本身就漠然的中國讀者去感受這些圖騰背後的圖騰,其中的樂趣恐怕要遠遠小於參透更有普世價值的《蒙娜麗莎》的秘密。

也許是愛之深,責之切吧。

我對丹·布朗是有感情的。

在《好看》一文中(點這裡閱讀《好看》),我曾經談到這種執迷與我童年少年時期的閱讀經驗的淵源。

我小時候狂熱閱讀的作品,和西方的驚悚小說有許多類似之處。

那是文學最稀缺的年代,也是我個人歷史上最熱愛文學的年代。

丹·布朗更讓我有一種特別懷舊的感覺,因為通篇沒有那些西方通俗小說中常見的色情和暴力描寫,文筆清新乾淨。

即使有上面那些怨言,《失落的符號》仍然是六年來我讀過的最好看的作品。

我唯一的期待,就是丹·布朗下次能換點花頭。

我更希望中國作家能多寫點這樣的好看的作品,因為我們這樣悠久而神秘的文化,本來是更有資格來談談「密碼」和「符號」的。

2010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去和暢銷書作家聊聊天

晚報邀30位讀者參加大冰、劉同、丁丁張見面會本報訊(記者 黃鎣)大冰、劉同、丁丁張,這三位擁有大批擁躉的暢銷作家將輪番亮相石家莊,晚報聯手石家莊市新華書店誠邀30位幸運讀者參加這三場見面會(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