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要揚「清」忌「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它已經成為一種世代傳承的古老文化。

這一天,人們往往要通過清掃墓地、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形式,來表達對逝者的追思。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時代進步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著深刻變化,祭祀活動也不斷推陳出新。

總之,現代化氣息越來越濃厚。

那麼,如何讓「現代」祭祀活動更有意義?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清明節是晚輩們聚在一起,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的墓前,再焚燒紙錢、大哭一場,叩頭行禮拜祭以表哀悼之情,它是一種孝道的體現,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真實情感。

但近幾年來,每到清明將至,街面上的冥品生意明顯紅火,掃墓用的祭品花樣也不斷翻新,除了傳統的元寶蠟燭、冥幣,還有西裝、手錶、手機、汽車、別墅,更甚者竟然出現「小姐」「偉哥」這類低俗祭祀品,將清明祭掃變成一種攀比行為,還出現「代人祭祀」這類業務。

這些浮於形式的祭祀,既是對祭祀文化的曲解,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玷污。

清明寄哀思,百善孝為先。

對逝去親人表達思念,寄託哀思,不在於採用何種祭品,應從精神上紀念,從內心緬懷親人,祭在心中而重在真情。

祭奠時多思考先人的為人品行,再回顧他們的在世功德,說一說他們的養育之恩。

在懷念逝去的親人、寄託哀思的同時,還可以教育後人,這比傳統燒點紙錢或別出心裁的祭品更有意義。

我們應該倡導的是厚養而薄祭,在老人生前多盡孝,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一些。

摒棄去世後攀比、時髦、大張旗鼓的祭奠,讓祭奠回歸理智、回歸自然、回歸文化,這才是為後之道,這才是真孝。

我們不必非要奔走故鄉,在墳墓前跪拜哭泣,我們只要在心中想念,我們只要在精神殿堂祝福,為了先人,也為了自己;我們不必非要擺上豐盛的祭品,以鋪張渲染,我們只要打開電腦,為先人寫上一段文字,為了他們也為了我們自己;我們不必非要焚燒紙錢,我們只要送上一束鮮花,為了靈魂的美麗,為了自然的環保,為了後人的哀思。

清明節是思想洗禮的日子,是情感升華的日子,是傳承精神的日子,讓我們在清新、清洗、清潔中明亮我們的思想,明凈我們的情懷,明晰我們的人生,讓清明節成為激發我們人生正能量的節日。

(袁曉君)

責任編輯:田 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評論:警惕清明節文化內涵流失

不應是俗氣四溢的「燒紙」比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千百年來,每年這個時候,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或掃墓祭祖,追思先人,或踏青郊遊,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不過,近年來,我們也看到清明節習俗的怪象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