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醫院」掛牌 觀眾可預約參觀文物修復全過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央視網消息:故宮文物醫院昨天(12月29日)正式掛牌開張,面向全國文物「病患者」,書畫、木器、漆器、金屬等多種文物的損傷均可在此修復。

觀眾可通過預約,近距離參觀文物修復的全過程。

新落成的故宮文物醫院,位於故宮西側院牆內側。

原名「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終於竣工,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

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科研設施最齊全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有180多萬件文物藏品 全國4600多座博物院也有數以千萬計的中國文物藏品,國際上數百座博物館收藏的也有幾百萬件中國文物藏品,經常和我們聯繫,利用故宮傳統的修復技藝和我們掌握的這些檢測的設備來合作進行修復。

故宮文物醫院分為科技保護區、分析檢測區、書畫修護區、綜合工藝修護區、綜合藝術品修護區、金屬鐘錶修護區等6大區域。

配備了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無損探傷設備等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

文物修復是一個科學的過程,像患者到醫院看病一樣,不僅需要有傳統技術的工匠進行經驗性地判斷,也需要藉助各類分析檢測的儀器來診斷。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史寧昌:醫院這個概念就是我們對文物的保護,一定要事先進行診斷,分析來確定它究竟是什麼樣的病害,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採取科技手段來檢測,才能針對它的傷況進行針對性的修復

故宮博物院藏有180多萬件文物藏品,同時也保存有許多中國古代特有的文物保護修復傳統手工技藝,並擁有以古字畫裝裱、古書畫臨摹、青銅器、鐘錶修復技藝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頂級修復專業人員。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文物醫院落成後,故宮文保科技部將搬出紅牆,為遊客提供更大的遊覽空間,同時,文物醫院作為文物修復的常規展覽場館向公眾開放,觀眾通過提前預約可近距離參觀文物修復的全過程。

據了解,常年為中小學生提供教育項目的故宮教育中心,與故宮「建福榜」也同時揭幕,首批上榜機構和個人累計為故宮捐資超過3億元人民幣。

嚴格"診治"流程 專治文物雜症

在故宮文物醫院,有200名文物「醫生」為不同的國寶文物把脈診療,妙手根治百年病患。

作為國內最大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文物醫院全長361米,與故宮整體建築風格渾然一體。

寬敞整潔的白色通道,兩旁是各個「診室」, 溫濕度都有明確的設定,文物即使裸露在外也不會有風化等危險。

首批文物已經入院,養心殿佛堂中的「梅塢」匾、明朱由檢書思無邪軸、清代朱耷圖軸等按需進入不同診室,文物修復師開始小心翼翼地為這些國寶把脈診療。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徐建華:文物醫院就跟手術一樣,做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修得就越好。

這座文物界的「三甲」醫院,也有一整套嚴格的診治流程,一般情況下,文物入院要先進入文物科技實驗室「體檢」,這裡承擔了文物分析檢測、科技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工作。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館員侯佳鈺:它實際上是一個光學的顯微鏡,可以對文物信息顯微的結構進行一個提取和觀察,在修復文物的時候,有些信息看不清楚就可以用這台顯微鏡來觀察。

隨後,需要治病的文物會進入文物修護工作室,這裡可以醫治的文物類別包括院藏書畫、木器、漆器、鐘錶、陶瓷、織繡、唐卡、壁畫等,文物的囊匣製作也在這裡完成。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王紅梅:它是文物修復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要把缺失的顏色要補上,要根周邊的顏色協調一致,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

文物修復完成後,醫院還要填寫詳細的修復記錄,修復好的文物就可以出院,光彩照人地與觀眾們見面了。

目前,文物醫院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編制達200名,很多人身懷絕技,熟練掌握中國古代特有的文物保護修復手工技藝。

為文物看病過程中,一些失傳的老技藝也有望重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