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修復師為國寶「治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經兩年多建設的故宮文物醫院日前正式掛牌。
故宮文物醫院是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的文物修復機構,200名文物「醫生」將陸續在此啟動問診,「病患」包括書畫、木器、漆器、金屬等多種受損文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未來故宮文物醫院將對外開放,觀眾可預約觀看文物的「手術」過程。
這意味著,《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中的「網紅」修復師們將與觀眾面對面展示千百年文物在他們巧手下「重生」的過程。
最大「全科醫院」治療文物疑難雜症
故宮文物醫院坐落於故宮西側院牆內側,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層,從空間上整體劃分為六大區域,分別為科技保護區、分析檢測區、書畫修護區、綜合工藝修護區、綜合藝術品修護區、金屬鐘錶修護區;從功能上劃分為文物科技實驗室、文物修護工作室和文物保護管理與展示宣傳三部分。
如同病人進醫院求診,前來故宮文物醫院「看病」的文物也要「挂號」「分診」,治療完畢後再「出院」與觀眾見面。
首先是各文物保管部門列出需要修復或保養的文物清單,到文物醫院「挂號」;然後,文物進入文物科技實驗室「體檢」,這裡承擔了文物分析檢測、科技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工作;之後,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文物則進入各個專門修護工作室,這裡可以醫治的文物類別包括院藏書畫、木器、漆器、百寶嵌、金屬、鐘錶、陶瓷、石質、織繡、唐卡、壁畫、油畫、建築彩畫等,文物的囊匣製作也在這裡完成。
另外,故宮文物醫院還設立了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培訓中心、中國-希臘文物雷射技術聯合實驗室、古陶瓷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故宮博物院-上海光源聯合實驗室等國內外文物保護合作項目。
配備200名「醫生」及先進「診療」設備
目前,故宮文物醫院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編制達200名,也保存有許多中國古代特有的文物保護修復傳統手工技藝,並擁有以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青銅器修復技藝、古代鐘錶修復技藝、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代表的10多個門類的保護修復專業隊伍。
在採用傳統工藝保養修復文物的同時,文物醫院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
故宮院藏的180餘萬件文物能享用的最新科技包括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材料分析設備和無損探傷設備等。
被譽為「故宮男神」的古代鐘錶修復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津感慨道:「雖然捨不得原來那個小院子,但是這裡恆溫恆濕的條件肯定更適合鐘錶修復。
」
單霽翔表示,之所以將文保科技部展示區命名為「故宮文物醫院」,一是因為文物修復是一個科學的過程,不僅需要有傳統技術的工匠進行經驗性的判斷,也需要藉助各類分析檢測的儀器來診斷;二是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後,文物修復工作格外受關注。
在搬遷工作全部完成後,故宮文物醫院將作為文物修復的常規展覽場館向公眾開放。
「觀眾可以通過預約近距離觀摩文物修復過程,與文物『醫生』交流,使大家了解文物修復的科學性,體會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單霽翔說。
故宮教育中心整合教育服務資源
新成立的故宮教育中心及「建福榜」揭幕儀式也同時舉行。
近年來,故宮每年開展有組織的公眾教育活動2.5萬場,直接參與觀眾20萬人次,形成了以「故宮講壇」為品牌的成人主題講座、「故宮知識課堂」為品牌的青少年假期活動等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
據悉,新開設的故宮教育中心設施位於午門內西側、熙和門南北廡房內,面積約800平方米,由四個不同主題功能的教室和輔助空間組成,除了傳統的觀眾導覽、公眾教育活動、電化教育、觀眾服務等項目,將更加全面、立體地發揮社會教育功能。
而在建福宮花園延春閣一層設立的「建福榜」,則用於銘記捐資機構和人士為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所做出的無私奉獻。
對於所得善款的使用,單霽翔特別指出:「將全部用於目前最為緊迫的故宮古建築研究性保護項目、故宮研究院學術研究項目和故宮學院社會教育項目之中。
」
單霽翔說,作為開啟故宮博物院下一階段工作的新起點,至2020年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和「平安故宮工程」就將全面竣工,「一個更加壯美的紫禁城將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本文系文匯獨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
故宮「文物醫院」掛牌 觀眾可預約參觀文物修復全過程
央視網消息:故宮文物醫院昨天(12月29日)正式掛牌開張,面向全國文物「病患者」,書畫、木器、漆器、金屬等多種文物的損傷均可在此修復。觀眾可通過預約,近距離參觀文物修復的全過程。新落成的故宮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