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
那麼,首先講一下什麼是彩陶?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地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的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由於時間和地域的差異,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彩陶圖案,其中以馬家窯文化、仰韶文化、紅山文化等為代表。
紋樣主要有幾何紋樣、動物圖案等,具有濃厚的繪畫意趣。
仰韶文化彩陶器形與紋飾分為數種類型,其中以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藝術成就最為傑出。
半坡類型的彩陶以陝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等遺址出土者為代表。
施彩的陶器通常為圈底或平底缽、平底盆、鼓腹罐、細頸瓶等。
紋飾繪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部位,或繪在敞口盆的內壁。
紋飾除寬頻、三角、斜線、波折等幾何紋樣外還有相當發達的動物圖案。
例如半坡出土內彩四鹿紋盆、三魚紋彩陶盆、內彩人面魚紋盆(見下圖)。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紋必定與半坡氏族公社的某種原始信仰有關,堪稱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繪畫傑作。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代表還有臨潼姜寨的內彩魚蛙紋盆,寶雞北首嶺出土的水鳥銜魚紋細頸彩陶瓶。
廟底溝類型的彩陶,以河南陝縣廟底溝及山西華縣泉護村等遺址出土者為代表。
彩繪多施於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風格輕盈挺秀,紋樣多用弧線描繪,除鳥、魚、蛙等動物圖形外,最流行的母題是圓點、弧邊三角、垂幛、豆莢、花瓣、花蕾等,植物紋顯著增加。
例如,長安五樓出土的花蕾、花瓣紋彩陶盆,格調格外華麗優美。
河南臨汝閻村出土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上所繪製的鸛魚石斧圖,圖像簡潔醒目。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肅、青海地區的一個分支,上承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下接齊家文化。
按時間先後,分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四個類型。
石嶺下類型彩陶以壺、罐、瓶等器形為主,構圖簡潔疏朗;馬家窯類型紋樣以漩渦紋、波浪紋、弧邊三角紋居多,構圖繁密、迴旋多變;半山類型造型穩重大方、色調和諧熱烈,流行紅黑相間的鋸齒紋和漩渦紋;馬廠類型的彩陶,盛行網格、菱格、變體人形等紋樣,格調莊重剛健。
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馬家窯類型舞蹈紋彩陶盆,堪稱馬家窯文化彩陶傑作。
類似的舞蹈紋彩陶盆還有青海同德巴溝鄉宗日遺址出土的多人舞蹈紋彩陶盆(見下圖)。
該盆內壁繪有兩組人物,一組13人,一組11人,呈攜手起舞狀。
-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還體現在地畫、壁畫和岩畫方面。
1982年10月,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居址地畫,畫面南北長約110cm,東西寬約120cm,用炭黑顏色繪成。
遼寧建平、凌源交界處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出土的壁畫殘塊,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壁畫遺蹟。
中國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記載岩畫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岩畫遺址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其中以新石器時代晚期江蘇連雲港將軍崖岩畫——將軍崖稷神岩畫(見下圖)。
仰韶文化才是中華文化的母體,中華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
1921年10月中秋的一天,黃河岸邊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迎來了一位大個子洋人,從此這座小村莊和這位洋人同時揚名天下,這座小村莊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仰韶村,這位洋人就是瑞典人安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