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人對中國的這個地方念念不忘,哪怕死了也要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學者在韓國首爾國立民俗博物館參觀時,聽到了一首喪歌:「死去的親人啊!你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啊!你要去邙山,你到了那裡,就永遠回不來了……」。
他忙問韓國翻譯:「邙山?他們唱的是邙山嗎?」翻譯說:「是呀,死人都要去邙山,要住在那裡的。
」
如果你對中國歷史有了解的話,那麼這個邙山的地名一定不會陌生!古語有言:「生於蘇杭,葬於北邙」。
這裡的北邙指的就是洛陽北郊的邙山。
邙山,是歷代墓葬的風水寶地。
千百年來,從漢魏至隋唐,經五代到宋元。
無數帝王將相,富商巨賈,文人雅士,尋常百姓都葬於洛陽邙山。
在面積700多平方公里的邙山地區,冢連冢,墓壓墓,古代墓葬的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也是世界罕見。
目前已初步確定「洛陽邙山陵墓群」埋葬著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唐六代共計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
為什麼中國歷代那麼多帝王將相死後喜歡葬在邙山?究其根本,這種說法的興起還是因為北邙山符合了風水寶地的各項指標。
在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中,山是沉穩淵博的象徵,水則代表著靈動變通,山水合理搭配便是上佳風水,也預示著墓主人可以在死後枕山蹬河,俯視天地萬物。
雖然北邙山談不上氣勢巍峨,但其起伏也別具韻味,再加上懷抱黃河,背山襟水的地勢足以稱作天下一絕。
那麼文章前面提到韓國人喪歌中唱的「邙山」是否與洛陽邙山有關聯呢?答案是肯定的。
據專家考證,僅公元800年—860年間,來洛陽的韓國學者「先後六十餘批,人數在兩千到三千之間」。
洛陽太學規模有學生三萬餘人,其中韓國留學生就占了十分之一。
這些莘莘學子中的佼佼者大都在唐朝為官,也有不少人學成回國,成為新羅國的重臣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跡。
這批留學生當中有未能回國,客死異鄉的200多人被合葬在邙山,稱作「韓園」,其他學成回國的學生不僅帶回了學術典籍,也帶回了中國的風俗和禮儀,將首爾附近的一座山命名為「邙山」,一條河命名為「洛東河」。
就這樣「邙山」,被韓國人一代一代牢牢地記在心裡。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韓國人可以把中國那麼多的東西看做是自己的。
那還不是,韓國人的文化少不了漢文化的基因!
洛陽鏟--盜墓賊的傳家寶
先大家先透漏個影視消息,南派三叔大家應該很熟悉吧,盜墓筆記的原作者,2015年初將變成超級季播劇噢。。。2014年11月26日已經全部拍攝完成,現在進入後期製作環節!下面咱們說回正題吧!
幾千年前帝王爭著葬在此地,幾千年後帝王不敢葬在此地
中國風水最好的一塊地,五百平方公里密密麻麻全是古墓中國史上眾多風水寶地,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然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這個風水寶地,堪稱中國第一風水寶地。方圓五百平方公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古墓,也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