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邙山陵墓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有云:「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洛陽邙山存在著中國最大的古墓群,這裡埋葬了數不勝數的帝王將相,風流名士。

那麼,在這個規模令人震驚的古墓群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邙山陵墓群位於洛陽北部,面積達到750平方公里,地跨洛陽所屬7個區縣。

根據以前的考古發現,這裡已經探明的帝陵包括東周時期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後唐帝陵1座,這裡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邙山陵墓群

其實,邙山上到底葬了多少帝王將相,如今很難說清楚了。

因為如今流傳下來的有關墓葬的資料很少,而且加之古代頻繁的戰亂,對邙山墓群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因此有很多墓葬我們並不清楚是誰的。

不過,我們還是能從一些史料記載以及勘探中找到一些線索。


來說一下比較著名的帝王。

首先是東漢的帝王,由於東漢定都洛陽,因此總共11位帝王有10位葬在了洛陽,其中5帝葬於邙山。

包括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以及漢安帝、漢順帝、漢沖帝、漢靈帝。

其中光武帝的原陵有5絕:一是枕河蹬山;二是一園千柏;三是漢陵曉煙;四叔鼓掌」啾啾「;五是眾柏成像。

接下來,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均都洛陽,因此這些朝代的君王陵墓也均建在邙山。

魏文帝曹丕倡導儉葬,他依山為陵,葬於邙山首陽山。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甚至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還。

於是北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

」他自己身體力行,死後葬於孟津。

為什麼邙山能夠形成規模如此巨大的古墓群呢?

邙山陵墓群

在宋朝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尤其洛陽為「天下之中」,因此洛陽成為很多朝代定都的首選。

從4000多年前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13個朝代在這裡建都,帝王死後自然也是選擇葬於都城。

與此同時,洛陽繁榮的經濟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蘊也吸引了眾多達官顯貴、富商巨賈、文人雅士雲集於此,他們死後,也紛紛葬於邙山,這裡墓葬群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古人迷信風水學說,帝王選擇陵墓更是慎重。

邙山這裡,北帶黃河、南望伊闕,而且地勢開闊,在古人眼中是絕好的風水寶地,自然也就成為歷代帝王最嚮往的安葬之所。

「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唐代詩人王建在《北邙行》中這樣寫道。

從這句詩中,我們也看到邙山對於想要葬在這裡古人簡直是「寸土寸金」。

(全文完)

轉載請註明「來源:百科解密AP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話另一種繁華:邙山無臥牛之地

現在的人都知道八寶山,百年之後,能入得八寶山,那絕對是一種榮耀。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和八寶山有相同功能的地方,但與之不同的是,它的名聲是自古流傳的,他就是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的邙山!

洛陽古墓博物館——千年神都依北邙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北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北邙山山勢雄偉,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洛陽城而過。立墓於此,即圓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風水之說。而且在北邙山地表以下5—15米...

河南孟津為邙山28座帝陵豎立「標識牌」

新華網鄭州3月5日電(記者桂娟)記者從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文物局獲悉,他們將分三期對孟津境內邙山陵墓群28座帝陵和名人墓葬豎立標識牌並建造碑亭。即將啟動的一期工程,將為4座帝陵、4座公卿墓及3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