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開啟本地古籍寶庫 25000頁「限量版」文獻免費共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肇慶有著深厚的廣府文化、端硯文化淵源,

歷代不少名人都在肇慶留下足跡,

相關古籍文獻記載非常豐富。

這些珍藏「限量版」限於保存條件

難以被閱讀和被傳播。

我們該怎樣去挖掘這個「文化寶礦」呢?

記者日前從肇慶市圖書館了解到,

該館通過「地方圖書數字化」工作,

已將約4000冊共25000頁

有關端硯、利瑪竇等本地歷史文化的

本地作者、收藏類圖書進行數字化轉換,

並在網絡上供讀者免費閱讀。

怎麼查閱呢?

▼▼

通過登入肇慶圖書館官網

在數字資源欄目登錄「電子資源館」

▼▼

證號為身份證號,

初始密碼一般為身份證的後六位

溫馨提示:未開通借閱服務功能

需持二代身份證到市圖書館開通

▼▼

在該館網站「本地圖書」網頁中,設有「端硯專題文獻庫」「利瑪竇專題文獻庫」「收藏鑑賞文獻庫」「本地著作專題庫」4個欄目

▼▼

讀者不僅可以按照分類或搜索,查找到本地歷史文化相關古籍文獻掃描本,還可以找到近年本地作者或機構出版的各類圖書專著。

肇慶市圖書館「地方圖書數字化」

自2013年開展以來,資源庫逐步更新,

目前已有文件量約100G,

截至2016年底,網上閱讀量82125人次。

在「端硯專題文獻庫」內看到了被收錄在清《四庫全書》里、後在民國時期影印出版的24卷《西清硯譜》。

肇慶市圖書館技術部工作人員黃炳量

「館裡並沒有收藏這套古籍,這是我們從一位本地老先生那裡借來,掃描上傳到網站上的,這樣其他讀者都可以很方便地就閱讀到了。

《西清硯譜》內頁

古籍數字化難度更大,不可拆掉裝訂,掃描後還有逐頁後期修正變形,以便於網上閱讀。

將古籍數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該館館藏資源古籍文獻不足的問題。

網絡配圖

廣東理工學院圖書館館長王賀彤:

古籍文獻數字化很有必要推廣起來,尤其是一些絕版、孤品的古書籍更需要數字化來永久保存。

現在的學生對於古籍類圖書關注度不高,學校一直都會鼓勵學生多看一些關於肇慶歷史文化的書籍。

希望電子古籍文獻可以多向全市各學校的學生推廣,讓肇慶的歷史文化可以流傳下去。

來自湛江大三學生陳曉燕、陳曉君:

在肇慶讀書的2年時間裡,只能在去包公祠、閱江樓參觀的時候閱讀到關於肇慶歷史文化類的古書籍。

電子古書籍只是聽說過,但還沒真正去瀏覽過。

在日後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多去關注這類書籍。

肇慶還將古籍文獻數字化工作推進到基層

市圖書館充分利用高要區圖書館

作為全省重點古籍保護單位的優勢,

共同推進「肇慶·高要古籍文獻數字化建設項目」。

「肇慶·高要古籍文獻資料庫」

自2015年開始建設以來,

目前收錄了高要古籍善本100冊、

網上閱讀量或瀏覽量達45359人次。

「網際網路+」技術打開了

藏在泛黃古籍文獻中的知識寶庫,

為讀者研究閱讀以及

本地文化傳播提供了便捷通道。

記者:伍欣琦、甘婉怡

通訊員:張惟 劉粵

編輯:王雯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