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垣印記」新中國較早的地方公共圖書館——張家口市圖書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 垣 印 記

編者按

張家口市圖書館,是新中國成立較早的地方公共圖書館之一。

1949年,全國僅擁有省市級圖書館51個,張家口市圖書館即是其中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市圖書館一直在橋東區五一路上,周圍是消防隊和迎賓館,20世紀90年代市圖書館免費對學生開放,每當假期,圖書館都坐滿了前來學習的孩子們。

2010年隨著五一路的拆遷改造項目,市圖書館臨時搬遷至五一東路14號。

今天向大家介紹市圖書館的歷史。

張家口市圖書館

張家口市圖書館始建於民國年間。

據《察哈爾省通志》(宋哲元監修、梁建章纂,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記載:民國十一年(1922年)察哈爾特別區域在仁壽街(今明德北路)設立通俗講演所,該所附設平民學校及閱報處;民國十四年(1925年),察哈爾特別區域圖書館在橋西區上堡中山公園建成。

民國十八年(1929年),歸併圖書館改為察哈爾省立通俗教育館;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合併演講所與教育館,成立察哈爾省立民眾教育館,館址位於明德大街路西,館內事務分設總務、講演、教學、閱覽、出版、陳列等六部。

其中閱覽部主要負責購置圖書及訂閱報紙、雜誌等業務。

閱覽部當時有新舊書籍3293種、18146冊(其中中文3254種、外文39種),報紙13種,雜誌9種,日閱覽人數40餘人(次)。

據內蒙古圖書館忒莫勒《談蒙古文化館的藏書》和《從蒙古文化館到蒙古文化研究所》文章中記載,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在接收原綏遠省民眾教育館、通志館和圖書館的基礎上,於1938年6月1日在厚和豪特(即呼和浩特)設立蒙古文化館,1942年秋搬遷到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所在地張家口,設在大境門外,稱「蒙疆圖書館」(蒙古文化研究所)。

張家口市圖書館

1945年8月,張家口第一次解放,在戰亂中,蒙古文化研究所運自歸綏的藏書損失過半,殘存的兩萬冊圖書被晉察冀邊區人民政府接管。

經過清理並補充了解放區出版的新書2000多冊,於1946年1月在居民集中的新華街成立了「張家口市立圖書館」(陶然任館長,林湘任過代理館長)。

1946年9月,八路軍撤離張家口時,把館藏大批有用的書籍帶到解放區(一部分交於黨委圖書館,一部分交於解放區學校)。

國民黨侵占張家口後,把沒有帶走的圖書略加整理,並補充了國民黨出版的書刊2.5萬餘冊,設閱覽室一處,於1947年6月在長青路公園南側的一幢480平方米舊樓內,建立了「察哈爾省立圖書館」,設報刊閱覽室,有報紙19種,雜誌39種,圖書25321冊。

1948年12月24日,張家口市重獲解放,成立了軍事管制委員會。

由胡尚理、田間率軍管會文化接管組接管了「察哈爾省立圖書館」,並暫由文化館代管,李惠泉任館長。

1949年年初,圖書館由長青路遷到橋東沙河路(今五一路)的一幢日式紅樓內,於4月1日正式建立市圖書館,同時對外開放,葛文任館長。

從此,圖書館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張家口市圖書館

張家口市圖書館現有藏書46萬冊,報刊2.6萬冊;古籍總量44588冊,包括普通古籍41329冊,善本2811冊,滿文古籍46種382冊,蒙文古籍10種66冊,其中入選國家第三批珍貴古籍名錄1部《清音閣集》,入選河北省第一批珍貴古籍名錄9部《清音閣集》《詩傳大全》《隸辯》《弇州史料》《史記抄本》《老學庵筆記》《修辭指南》《白香山詩集》《王文恪公集》;地方文獻3000多種,其中包括圖書、期刊、報紙、光碟等等;另藏有1945年以前的原版日文圖書資料,這批日文文獻絕大多數為日本明治時期、大正時期和昭和初期的出版物,具有很高的版本、學術和史料價值。

2000年,圖書館與日本萬國博覽會合作,對館藏日文圖書進行系統整理編目,編輯出版了《張家口市圖書館館藏日文圖書文獻目錄》。

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本館逐步開展了縮微閱讀、複印、音像視聽等讀者服務項目,並於1996年率先在圖書采編、流通管理上實現了計算機管理,並開通區域網,實現圖書館業務和行政工作的全面計算機管理。

2005年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開通,網上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市館電子文獻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形式。

2014年,受全市群眾關注的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三館」開始建設。

「三館」位於經開區長城西大街與中興北路交叉處,在市政府大樓東側,南至長城西大街,西至中興北路,東至富強路,總占地約60畝,總建築面積71536.8平方米、配建面積10643.2平方米,合計82180平方米。

建築為連體式建築群,內含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及少量配套服務設施。

其中,博物館2萬平方米,圖書館2萬平方米,檔案館1.1萬平方米。

圖書館建成後具備文獻保存、知識傳播、社會教育、文化休閒、學術交流、數字化服務等七大功能,擬設計館藏圖書達到200萬冊,閱覽座位達到2600個。

同時,滿足各類文獻保存及借閱、不同讀者群的閱覽與活動、信息研發與諮詢、專家研修、專題文獻開發、計算機網絡控制與服務、音像資料試聽、學術報告、大型展覽、公益講座、讀書推廣活動、社會教育與培訓、新書展銷、學生自習、文化休閒、讀者健身、工作人員及讀者就餐、來訪接待、大中型會議、日常辦公、學術交流、物業管理與服務等需求。

張家口市圖書館首任館長

葛文,出生於1921年,石家莊人,著名詩人田間的夫人。

中共黨員。

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畢業於北平女子第一中學(高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畢業於華北聯大文學系,1953年畢業於中央文學研究所。

歷任《冀晉日報》記者,中共雁北靈丘四區區委書記,中共渾源縣委宣傳部部長,張家口市圖書館館長,河北省作家協會專職作家,河北省文聯委員。

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短篇集《鄉村新話》《一封信》,中篇小說《噴泉記》,編撰《田間詩文集》(6卷)等。

《熱炕間話》獲1992年河北散文百家豐收獎,散文《羊山行》獲1985年《安徽日報》獎。

本文摘選自《張家口市橋西區志》,董毅之、張振明《張家口市圖書館今昔》安俊傑《張家口事典》,張家口市圖書館官方網站介紹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