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操真的設置了官方盜墓職位摸金校尉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根據天下霸唱《鬼吹燈》中對盜墓派別的描寫,古往今來盜墓分為發丘、摸金、搬山、卸嶺。
其中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就是發丘和摸金,漢代·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就是說曹操為了彌補軍餉不足,特意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專職負責盜墓取財,補充軍餉。
關於摸金校尉盜的記載中,盜的最大的一座墓就是當時梁國王室墓葬群,其位於永城芒碭山墓葬群,即今天的河南省永城市北部,自西漢劉邦的孫子,漢文帝的兒子梁孝王劉武起,梁國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均安葬與此共包括13座墓葬,總占地面積約550萬平方米。
其墓葬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複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
漢代往一直盛行的是厚葬方式,身死如生前,所以諸侯王室成員的墓室都是修建的規模巨大,富麗堂皇。
據《資治通鑑》載:「每入朝,上使使持節以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關下。
既至,寵幸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
」大意就是梁孝王乘坐的座駕和胞兄文帝是一個規模的,可見恩寵和榮耀,在死後也想享受同樣的榮華富貴。
根據當時處於同一時期西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對盜墓的記載以及《三國志·魏書》(卷六)中:「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
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唐高祖李淵下令編修的《藝文類聚》中記載,「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運七十二船」,養兵三年。
這三個文獻中的記載,而其中特別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三國志》的記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斷定曹操設置了這個職位。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各個地方勢力都想崛起吞併其勢力,而最大的現實困難就是需要足夠的金錢來供給士兵,當時雖說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家境殷實但是相對於起兵供給幾十萬的兵力來說還是比不得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紹,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只有瞄準了當時的地下金庫王室墓葬,才能快速籌措到供養幾十萬的軍隊軍餉。
但曹操在生活上又是比較簡樸的,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所以設置摸金校尉更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軍事需要,但這樣的行為確實對後世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他自己也明白這一點,曹操臨終時令曰:「古之葬者,必在 痔薄之地,其規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 樹。
也是為了防止墓葬被盜,所以才囑咐後世薄葬。
曹操與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否真的存在過! )
據傳,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
盜墓行業的祖師爺竟然是他,後來還做了皇帝!
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彙我還以為是盜墓的自我美稱。直到去百度了才明白,這是漢代的軍職,最早的史書記載為: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
摸金校尉真的存在嗎?為何曹操一生還是窮困潦倒
曹操算是東漢、三國時代的「極品」,他的政治才能、軍事才能和文學才能是極致的;對女人,寧亂勿缺,能用就用;其節儉,也是極致的,一頓飯只吃一道肉菜。以至於身邊的謀士都看不去下去,稱其「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