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會跳繩的青銅貓頭鷹兩千多歲了,網友評價為史上最「萌」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017年3月26日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上海市人民大道201號)

展覽內容:224件(組)史前至兩漢時期精美文物

開放情況:周二-周日 9:00-17:00

上海博物館的「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里,有一隻會跳繩的青銅貓頭鷹,很是受關注。


這件文物就是「戈」鴞卣(xiāoyǒu)。

雖然它來自兩千多年前,外形卻頗為卡通,有點想像「憤怒的小鳥」,被微博上的網友們稱為「史上最萌文物「。

「戈」鴞卣(xiāo yǒu)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青銅 高20.5厘米,口橫12厘米

它的走紅,得從網友北京阿年的一條微博說起。

由於造型奇特,網友們紛紛討論其外形和功用,有人說它是古代外星生物,有人猜是貓頭鷹,還有的說是憤怒的小鳥穿越了。

其實,這件文物是山西博物館館藏的商代青銅器鴞卣(xiāoyǒu),鴞是貓頭鷹,鴞卣則是一種酒器,是商代晚期精美的藝術品。

最近,它出現在了上海博物館的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中,本次展覽聚焦史前至兩漢時期,224件(組)上海博物館珍藏的甲骨、青銅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印章、錢幣和建築模型等各類代表性文物將圍繞文字、統治、生活、信仰和葬儀五大主題,探求中華文明的源流與發展及其對後世的重大影響。

商鞅方升、

「戈」鴞卣因為獨特的造型成為展覽的亮點,但同時,外表平平無奇的文物也有大來頭。

比如「商鞅方升」。


它造型簡單似乎有些不起眼,卻是實打實的歷史重器。

春秋戰國時期,地處邊陲的秦國內憂外患,相對落後。

直至秦孝公繼位後,力圖強秦,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當時,農業稅是各諸侯國主要的經濟來源。

為保證賦稅的如實徵收,統一度量衡被提到議程上來。

度量衡的不統一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除了國君所頒布的「公量」外,不少卿大夫還設有「家量」,十分混亂。

商鞅變法統一了度量衡,才為田畝的丈量、賦稅的徵收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商鞅方升的容積,即當時「一升」的標準量。

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國家級標準量器的實物,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此器本為近代著名的收藏、鑑賞家龔心銘先生舊藏,著錄於他編撰的《浦口湯泉小志》中。

龔老先生在彌留之際曾向其子龔旭人交代:秦量和印子金(即楚國金餅)是傳家之寶,誰要外賣,誰就是罪人。

此遺囑一直被其後人遵循。

「文化大革命」時,龔家曾前後28天不斷遭受抄家,最後,方升從龔旭人妻侄家中被抄出。

當時造反派拿著這隻像煤鏟似的東西,到上海博物館請教專家識別後,才確認此即「商鞅方升」。

文革結束後,方升歸還龔家。

而龔旭人與其夫人卻早已過世。

子女們經過再三考慮,後將文物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商鞅方升入藏上海博物館後,經過除銹等精心處理,測得其各邊的尺度,目前計算得出容積為202毫升。

展覽中,還有從徐州博物館借展的西漢金縷玉衣。

這件玉衣,是已知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製作工藝最精的。

它由4248片上好的新疆和闐白玉、青玉組成,用1576克金縷製成。

總長1.74米,分為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六個部分,可以彼此分離。

這樣一件玉衣,其耗值抵得上當時100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並且費工費時需要10年時間。

金縷玉衣是漢代帝王墓葬的代表文物之一。

漢代皇室貴族迷信玉能養精,使用「金縷玉衣」作為殮服,玉塞九竅,可使精氣長存。

《西京雜記》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

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

」貴重如金縷只有皇帝可穿,其他達官貴人只能穿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到目前為止,國內有明確記錄且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金縷玉衣只有三件半,分別是河北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玉衣、中山懷王劉修玉衣和徐州出土的獅子山楚王玉衣,半件指的是中山靖王夫人竇綰的玉衣,是部分金縷。

它的展出時間只有一個月,之後將由徐州博物館館藏的銀縷玉衣來接替參展。

展品精賞

刻銘闊把黑陶杯

良渚文化晚期(距今約4500年)

上海馬橋出土

高6.4厘米,口徑9.3厘米,

底徑10.7厘米,把寬9.7厘米

祭禱刻辭卜骨

商代晚期 祖庚(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

牛胛骨

長33.9厘米,寬14.4厘米

鄧雅女士捐贈

臥虎蓋三足石硯

東漢(公元25年—220年)

最大徑6.2厘米,口徑5.8厘米,

連蓋高4.5厘米

楚簡《柬大王泊旱》(複製品)

原件時代為戰國中晚期(約公元前4世紀)

現存23枚,單長約24厘米、寬約0.6厘米

新莽詔版

新莽(公元8年—23年)

青銅

長25.9厘米,寬25.7厘米

「匈奴相邦」玉璽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縱橫各2.5厘米,高2.0厘米

德方鼎

西周早期 成王(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

青銅

高24.4厘米,口縱14.2厘米,口橫18厘米

鎏金鹿形鎮(四件)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貝殼、青銅

高5.2-5.9厘米,長9.2 至10.2厘米

彩繪雲鳥紋漆圓盤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漆,木

湖北省荊州高台M2:N24-1 出土

高6.3厘米,徑26厘米

陶綠釉獸紋奩

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連蓋高27.6厘米,腹徑22.3厘米

玉項飾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200年—前2200年)

(展示效果)長約22.8厘米,寬約21.8厘米

透空鑲嵌幾何紋方鏡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青銅

邊長18.5厘米

錯銀幾何紋車飾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青銅、銀

長35厘米,最大徑5.7厘米

狩獵畫像紋高柄壺(兩件)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紀中葉)

青銅

高28.4厘米,腹徑11厘米

鑲嵌畫像紋壺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紀中葉)

青銅

高34.2厘米,腹徑22.6厘米

玉神人

石家河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

高10.3厘米,寬3.4厘米

四靈溫酒爐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青銅

高11.3厘米,長23.8厘米

蟠龍玉飾

東漢(公元25年—220年)

長5.2厘米,寬4.2厘米

楚簡《周易》(複製品)

原件時代為戰國中晚期(約公元前4世紀)

現存58枚,完簡長約43.5厘米、寬約0.5厘米

鎮墓獸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木、漆、鹿角

湖北省荊州劉家台M25:1 出土

底座長33厘米,寬31厘米,連角通高73厘米,寬110厘米

彩繪陶女俑

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高51厘米

幎目綴玉

西周(公元前11 世紀—前771年)

總長約44厘米,寬約40厘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器的傳奇歷史

一般中國青銅器發展劃分三大階段,早期、鼎盛時期和晚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到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也就是中國傳統體系的青銅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