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張姃(或姬)橯盤」漆盤的科技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內容摘要:2012年年初,在國家文物局專項修復經費的支持下,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對該批漆木器實施了四年保護修復計劃,目前已完成70餘件漆木器的保護修復工作。

編號為26-1的漆盤胎體變形,腹部變形嚴重,多處小面積殘缺,口沿有一處較大面積殘缺,多條細小裂隙,腹部變形處裂隙穿透漆膜、胎體,糟朽較為嚴重,胎體物理強度低、韌性差、易碎。

具體步驟如下:脫水前先在漆盤表面用白芨水糊上2-3層宣紙,用石膏模具等工具將其夾緊固定,在特定的條件和工藝下使器物的整形和自然乾燥法脫水同步進行,期間逐步加大模具等對器物的壓力,直至變形部位大致回復至原狀、漆器質量基本恆定。

作者簡介:

2006年3月至10月,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望城縣文物管理局對望城風篷嶺1號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了百餘件珍貴的西漢時期漆木器文物,包括漆盒、漆奩、漆案、漆盤、漆耳杯等。

多數為夾紵胎,胎體較薄。

漆彩紋飾線條細,以變形動物、雲氣紋為主,十分優美。

然而,因其出土前長期埋藏於地下受微生物、細菌及地下水的侵蝕,故當器物出土時,大部分漆木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殘損,一部分全部碎裂成小塊,還有一部分胎體幾乎全朽、僅剩漆膜。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批漆木器文物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視。

器物出土後,即對其進行初步清洗,並浸泡在蒸餾水中,定期換水以防止乾燥變形。

同時安排修復人員外出向專家請教,並在開展各項保護修復實驗,掌握關鍵技術後,嘗試著對保存狀況較好的幾件漆器進行保護修復,取得成功。

然因保護經費的匱乏,多年來始終未能大規模的對其實施保護處理。

2012年年初,在國家文物局專項修復經費的支持下,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對該批漆木器實施了四年保護修復計劃,目前已完成70餘件漆木器的保護修復工作。

本文著重介紹兩件外壁下腹部書有「張姃(或姬)橯盤」四字豎式隸書款漆盤的科技保護,以期為同類文物的科技保護提供參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考古人員首次發掘出木製雙連耳杯

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獲悉,在對青白江雙元村墓地154號墓葬出土遺物進行清理和修復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木製雙連耳杯。根據已經公布的考古發掘資料,該器型的發現在中國尚屬首次...

揭秘世界上最古老的沉船:南海一號被發現

據媒體報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最古沉船「南海一號」,因其本身價值和承載的眾多文物而備受海內外矚目。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南海一號」考古隊領隊劉成基23日在陽江表示,「南海一號」考古發掘第...

文物知識大講堂:秦漢漆器

戰國晚期,楚國國力日益衰弱,其國土也逐漸被秦人吞噬,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國,楚作為一個國家已不復存在,但楚文化並沒有隨之而消亡,仍然在楚國舊地有廣泛的影響,對秦文化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作為楚文...

苦心修復十八載 「天府第一床」華麗亮相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寬敞明亮的實驗室內,一大一小兩張漆木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厚重的濃黑底色上,用大紅、正黃兩色細細描畫著龍紋、鳳紋、蟠螭紋……既富麗堂皇又古樸大氣。這是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