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虐待的《女史箴圖》,永遠回不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幅畫,被稱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作,也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圖》。
如今流傳下來的這一副,其實不是顧愷之的真跡,而是唐代摹本。
但由於創作於唐代,所以也是稀世珍寶。
可惜,它現在不在中國,它現在是英國大英博物館的重要藏品之一。
國寶級畫作,從未面世的孤品,卻流失海外,讓人扼腕嘆息。
那麼,如此珍貴的國寶怎麼會流失到英國?
時間回到1903年,一位英國軍官帶著一個大袋子來到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辦公室。
他曾經在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時,擔任英軍軍官。
袋子裡裝的都是在中國搶奪購買的珍寶文物,他來此的目的就是,將這些珍寶換成錢。
工作人員看著這些珍寶,驚喜之情溢於言表。
直到他們看到一幅畫卷,他們臉上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
當問到這副畫的來歷時,軍官看著那副土得掉渣的中國畫,想起當時從貴婦人手中買回來時,只不過是看著畫軸上的玉墜非常精巧,便說,「可能是圓明園吧,記不清了。
隨便你給多少錢,25英鎊總可以吧。
」
工作人員仔細辨認著畫上的印章和簽名,狐疑地交換了一下眼神。
然後,大英博物館便以25英鎊的低價將無價之寶《女史箴圖》收藏入館中。
大英博物館經過反覆辨認與確認,軍官拿來的那幅畫就是中國繪畫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代摹本《女史箴圖》。
說到大英博物館,它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這個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這便是一個稱霸世界上百年國家的實力體現。
同時,這裡也是個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地方。
這裡藏著23000餘件中國藏品,珍品如山,其中包括中國書法、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雕刻品等珍稀國寶。
僅僅一個英國,便有如此驚人數量的中國藏品。
可想而知,當年八國聯軍侵華,他們從中國搶奪了多少歷史文物。
那大英博物館為什么正大光明地將這些搶奪來的寶物收在館中?
他們給出的理由就是,他們要為那些沒有能力保護文物的國家保護修復文物。
但是,他們嘴中的「保護」,卻為《女史箴圖》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滅頂之災!
大英博物館
第一次災難:
大英博物館修畫師斯坦利·李特約翰,為了展覽方便,將《女史箴圖》的繪畫部分與題跋部分活生生裁切成幾塊,分別裝裱在木板上。
只是英國習慣於將畫裝裱在木板上,與中國的畫卷大相逕庭。
而這次裁切對於畫軸上的畫來說,是大忌啊!
中國捲軸畫中繪畫部分於後面的歷史收藏者題跋是連貫的整體,是不能割裂的。
第二次災難:
畫師為了保護畫面,在畫上加了一種薄膜的酸性物質。
但是這種做法,在中國,別說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了,既是一個街邊裝裱店的小師傅都不會這樣做。
酸性物質會腐蝕畫面,造成畫面不可逆轉的損傷,所以多年之後《女史箴圖》又干又脆,並明顯的開裂,掉渣得尤其厲害了。
所以目前,《女史箴圖》只能一年展示一個月,平時入庫保存。
而這樣的案例還不少,很多中國書畫作品,也遭受了這樣的摧毀。
如今,《女史箴圖》已經成了大英博物館的有機組成,再也不可能回到中國了。
令人痛心的是,原本流失海外的無價珍寶《女史箴圖》,是有機會回到故鄉的,卻因為民國政府的一個決定,讓我們與它徹底失之交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政府為了感謝中國軍隊在印度、緬甸戰場上對他們的幫助,曾提供兩種贈品讓當時的國民政府任選其一。
一是三條驅逐艦和一艘巡洋艦,二是大英博物館珍藏的中國唐代摹本《女史箴圖》。
這一消息傳出,文博界非常激動,覺得國寶名畫終於可以回歸祖國了。
然而國民政府還是選擇了三條驅逐艦和一艘巡洋艦。
就這樣,國寶名畫《女史箴圖》失去了回歸祖國的機會。
中國文物之「殤」,落葉難歸根!
文物的大規模流失,源於清末。西方列強憑著船堅炮利,無情瓜分中國。有著千年歷史的中華大地上有著前人留下的無數至寶。但在那個國力漸衰的年代,人們沒能守住這些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價值比之圓明園獸首珍貴...
大國之大 在於博物館之氣度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一個民族是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個重要指標,那就是其博物館裡是否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文物。當然,如今已不是叢林草莽弱肉強食的時代了,中國不可能像當年的英國、美國那樣四處收贓,還...
清宮10餘萬件散佚海外文物能否追回?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164萬餘件中國文物但這個數字並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共有1000萬件左右其中清宮文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