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詩歌文獻整理與詩派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 研究進展情況

1、項目的總體情況與各子課題的進展

「嶺南詩歌文獻整理與詩派研究」項目由資料整理與理論研究兩大板塊組成,以資料整理為主體。

資料整理板塊包括「嶺南詩歌作品全編」、「嶺南詩學著述全編」與「嶺南詩人傳記彙輯」三個子課題;理論研究板塊包括「嶺南詩派研究」一個子課題。

各子課題的研究工作正在按立項計劃有序地向前推進,總體執行情況良好。

子課題一「嶺南詩歌作品全編」的研究目標是與本團隊在立項前已編纂完成的《全粵詩》漢代至明代部分相銜接,在全面採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編纂《全粵詩》清代部分,以匯集古代嶺南詩人的創作成果,展示古代嶺南詩歌文學的真實面貌,使嶺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詩歌總集、同時也是中國大陸唯一在編的超大規模區域詩歌總集——《全粵詩》得以全璧。

《全粵詩》不僅收錄別集內的作品,也收錄散見於總集、方誌、譜諜等文獻中的集外作品,原則是知者必錄,竭澤而漁。

該子課題的研究工作,由首席專家中山大學楊權教授與子課題負責人中山大學陳永正教授共同主持。

經過全體參纂人員的不懈努力,到目前已取得子課題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顯著進展。

在資料收集方面,已從各種渠道採集到別集1127種、總集40餘種,占有數量已覆蓋存世的嶺南古詩集的絕大部分(95%以上)。

此外,課題組還購置了《清代稿鈔本》7輯共350冊、《廣州大典》520冊共4064種、《廣東地方志集成》277冊共433種、《海外廣東珍本文獻叢刊》40冊共71種,以及擁有了《嶺南叢書》、《嶺南文庫》等多種包含豐富的嶺南詩歌文獻資源的大型叢書,為研究工作的展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此基礎上,子課題組努力擴大編纂力量,對採集到的詩歌作品進行了系統的整理。

到目前為止,已基本完成清代嶺南詩人別集的整理工作與部分無集詩人的作品整理工作,共有1880位詩人的作品被錄入、標點與校勘,所形成的初步成果共有17222頁(A4紙),電腦統計字數2006萬。

這意味著,《全粵詩》清代部分已初步成型。

與子課題研究的推進相應,子課題組還取得了一批相關的成果,分別於2017年3月與5月出版了《全粵詩》第20、21、22冊,楊權教授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專著《琅玕館修史圖題詠箋釋》(2016年6月),李君明副研究館員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籍整理作品《東莞詩錄》(2016年12月)、《全東莞宋元明詩》(2017年7月),李永新先生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籍整理作品《陳恭尹詩箋校》(2016年5月),陳永正教授的專著《詩注要義》在年內亦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子課題研究所遇到的困難主要存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圖書收藏機構對古籍複製設置了種種限制,給文獻資料的採集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二是清代嶺南詩人的作品數量繁多,編纂工作量十分巨大。

子課題二「嶺南詩學著述全編」的研究對象是嶺南地區的歷代詩話,預期成果為大型詩學批評著作總集——《全粵詩話》。

該子課題的研究正在子課題負責人中山大學吳承學教授的主持下按計劃展開。

其工作大體分兩大部分:一是文獻資料的調查與採集,即通過摸查各種圖書目錄、地方文獻目錄、文學史著述、地方史志、詩學著作及學術論文來搜集相關信息,從海內外的圖書館、大學、研究機構與私人收藏家的收藏資源中獲得各種詩話版本,此項工作至目前已告完成,共收集到鄧雲霄《冷邸小言》等詩話著述54種;二是對採集到的所有詩話作品進行斷句、標點、校勘,此項工作亦已初步完成,至今54種詩話著述均已整理,成果字數共400多萬。

不過,為了保證編纂質量、減少文字訛誤,對這些初步整理完成的作品還需做更進一步的審校,這項工作目前正由香港中文大學的程中山博士具體承擔。

本子課題研究所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個別詩話版本蝕損嚴重,而在國內的圖書館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版本,有待進一步訪尋。

子課題三「嶺南詩人傳記彙輯」的編纂對象是古近代嶺南地區的詩人傳記,目標是優化設計、拓展內容,編纂出一部資料豐富、收羅齊全的詩人傳記總集——《嶺南詩人匯傳》。

該子課題的研究工作由首席專家楊權教授與子課題負責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倪俊明研究館員共同主持,由於有本團隊所備的眾多文獻資料為支撐,亦由於獲得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協作支持,該子課題的研究工作推進順利。

至目前已完成包括黃佐的《廣州人物誌》、歐大任的《百越先賢志》、《明史》、《清史稿》、《廣東通志》等在內的110種著述中的人物傳記資料的采輯工作,共掃描、剪裁了3000多位人物的傳記11200多篇。

因為收入《嶺南詩人匯傳》的作品將來是以影印方式出版的,所以相對而言此子課題的工作並不是很複雜;但是嶺南的詩人傳記資料多而分散,如何齊備地採集它們,對子課題組而言的確是一個挑戰。

子課題四「嶺南詩派研究」研究是本項目中唯一的理論研究課題。

嶺南詩派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傳承時間最長的一個地域詩派,對其構建過程與發展歷史的研究,將刷新嶺南詩學研究的局面,對他地區的區域文學與流派文學研究亦有示範意義。

此子課題的研究目標是:以文獻整理為基礎,從區域文學研究的視角,對嶺南詩派產生的時代背景、團體集群、代表人物、創作成就、詩學理論、代際傳承及歷史影響等問題做多層次的觀照。

課題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陳恩維教授主持。

子課題組的全體成員在立項後,曾三次會聚於中山大學,在首席專家楊權教授的指導下,對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做了認真的討論。

大家一致確認研究工作應圍繞明清南園(南園前五先生——南園後五先生——南園十二子——南園詩鐘會——南園近五子——南園今五子)六百餘年的傳承主軸展開,研究內容包括「明前嶺南形象變遷與嶺南文學發展」、「南園前五先生與明初嶺南詩派」、「南園後五子與明中葉嶺南詩派」、「南園十二子與明後期的嶺南詩派」、「嶺南三大家與清初嶺南詩派」、「嶺南四家與清中葉嶺南詩派」、「南園遺韻與晚清嶺南詩派」七大部分。

按照這一思路,子課題組形成了由負責人牽頭起草、經首席專家審定的寫作提綱,課題組每位成員各承擔一個部分的研究任務。

目前課題組的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進展程度各有不同,有些成員已形成了若干階段性成果,有些成員則相對稍慢。

目前課題組已發表相關研究論文4篇,其中3篇發表在CSSCI期刊,1篇為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詳下文)。

子課題負責人陳恩維教授完成了專著《南園五先生研究》的寫作,書稿將於今年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子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子課題組成員分屬於不同的單位,成員彼此間交流不夠,負責人協調的難度也較大。

2、成果宣傳推介與學術交流情況

本研究團隊在項目立項後,曾於2015年12月27日舉行過一次中等規模的開題報告會暨「嶺南詩歌文獻整理與詩派研究」學術研討會,省內外共有50多位學者參加了研討活動。

會後團隊曾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報送了《簡報》一份。

2015年12月28日,「嶺南詩派研究」子課題組就課題的展開問題在中山大學進行研討,形成了初步的研究計劃。

2016年7月29日,「嶺南詩派研究」子課題組在中山大學舉辦嶺南詩派研究課題研討會,討論各章的研究內容安排問題。

2017年3月2日,「嶺南詩歌作品全編」子課題組在中山大學召開研討會,研究《全粵詩》項目的推進問題。

2017年8月13日,「嶺南詩派研究」子課題組在中山大學舉辦《嶺南詩派研究》寫作研討會,根據樣章討論寫作方面的問題。

2017年10月中旬,本團隊將以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的名義,與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中文系聯合承辦「廣東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研討會,會議正在籌備中。

首席專家楊權教授於2015年11月23日至25日曾在台灣高雄市出席「第十二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在會上作了「嶺南詩作整理與《全粵詩》」的報告。

又於12月18日至20日在湛江出席了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流寓文士與中國嶺南文化研討會」,在會上就「流寓」的界定問題作了中心發言。

二、研究成果情況

楊權教授主編《全粵詩》第20冊、史洪權副教授主編《全粵詩》第21冊、鍾東副教授主編《全粵詩》第22冊系古籍整理作品,分別出版於2017年3月與5月,所收均為明代嶺南詩人的作品,內容與在編中的《全粵詩》清代部分相銜接,實為「嶺南詩歌作品全編」的有機組成部分。

張瓊教授的論文《論清代「詩在布衣」現象》從布衣文化的角度研究了清代的詩歌創作情況,指出「詩在布衣」是清代詩壇的特出現象,認為這一現象的產生與布衣文人的創作目的、創作態度、創作軌跡與創作過程相關。

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6年第6期全文轉載。

陳恩維教授的論文《「似詩」與「自尋出路」——明末清初海雲詩僧的詩學理論及其對詩禪理論的發展》研究了明清之際嶺南出現的以高僧天然函昰及其弟子澹歸今釋為核心的海雲詩僧集團,他們為了在理論上為佛門的詩歌創作尋找理由,提出了「似詩」論,既承認僧詩作為詩歌所具有的文學共性,又注意到了僧詩「自明本心」的特性,從而解決了僧人作詩與禪宗「不立文字」的矛盾,為詩僧創作打開了大門,使佛門詩學擺脫了儒家詩學的藩籬。

陳恩維教授的論文《嶺南詩派自「南園五先生」振起》通過南園五子的活動及其在詩壇的影響,闡述了南園詩社對嶺南詩派振拔的核心意義。

課題組供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絲綢之路出土各族契約文獻整理及其與漢文契約的比較研究》 之「絲綢之路出土民族契約研究國際學術論壇」在吐魯番召開

2015年10月29日至31日,「絲綢之路出土民族契約研究國際學術論壇」在吐魯番召開。該論壇是武漢大學出土文獻與傳統經濟研究所所長乜小紅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絲綢之路出土各族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