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簡報(第七期) 第二次中國作家手稿與文獻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5年9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辦、上海魯迅紀念館協辦的第二次中國作家手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中外學者20餘人出席會議,並就中國手稿學研究的現狀與手稿學理論建構問題展開討論。

這次會議,是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承擔的「《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深入開展的基礎上進行的。

今年3月19日,《文匯報》報導本課題開展狀況,4月28日中宣部召開魯迅手稿保護和研究協調會,各位專家在會上進行了魯迅手稿保護問題,以及整理出版等問題。

在此基礎上,我課題組進一步開展對魯迅手稿的研究,包括校勘和文本研究,以及理論探討。

9月21日的研討會,就是在此情況下召開的。

奧地利著名中國手稿學研究專家、維也納大學教授馮鐵先生、日本學者佐藤明久先生、台灣學者易鵬先生和國內各地手稿學專家朱正、陳漱渝、陳子善、郜元寶、張中良、符傑祥、劉雲和課題組首席專家王錫榮,在會上作學術演講。

會議由「《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組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錫榮主持。

會上,首先由王錫榮作《關於魯迅手稿的初步調查及保護對策》主題報告,報告從魯迅寫作、翻譯、抄錄、書信、日記和讀書筆記等方面,考察了魯迅一生書寫的總量調查統計,再與手稿的出版狀況作比對,發現魯迅一生書寫總量應有1500萬字左右,而其中出版實際字數僅約為700萬字左右,這樣,大約有800萬字左右的魯迅手稿流失。

對此,王錫榮提出五項對策:一是明確規定重要手稿不得流出國和限制拍賣,應規定不得出國,並規定應由國家相關魯迅手稿收藏機構優先收購;二是規定一般手稿可由民間收藏,但凡是進入市場的,都應列入可移動文物調查登記範圍,並要求收藏者支持新版《魯迅手稿全集》編輯等國家相關科研項目開展研究;三是開展魯迅手稿調查。

設立課題,組織人手,對魯迅散佚手稿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清情況,以利收集和研究;第四,組織力量編輯出版新《魯迅手稿全集》;第五,高度重視中國作家手稿研究。

與會專家發言精彩紛呈。

奧地利維也納/斯洛伐克考門斯基大學教授馮鐵先生作了題為《早期合作證據:周作人譯魯迅校〈神蓋記〉》的演講,對魯迅早年與周作人合作翻譯的匈牙利長篇小說《神蓋記》手稿研究,細緻分析了這份手稿的珍貴价值,以及其中的問題,從手稿學方法論上提出了一些頗有啟示的觀點;日本學者佐藤明久先生演講的題目是《魯迅先生手稿〈藤野先生〉的一處筆跡論證》,就其早前研究的魯迅手稿《藤野先生》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不少新問題和新見解;台灣中央大學人文中心易鵬教授作了題為《林海音〈城南舊事〉:從版本談起》,專門從該書的版本演變角度,進行了文本生成學的探討,顯示了手稿學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湖南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著名魯迅手稿研究專家朱正先生以自己的研究體驗,作題為《關於魯迅手稿研究》的演講,對當下手稿學的發展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國魯迅研究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陳漱渝先生的演講題為《作家手稿研究漫談》,對當下一些手稿研究中的偏向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於一些粗製濫造或者過度包裝的傾向進行了批評;上海華東師大教授陳子善先生演講題為《胡適留學日記手稿初步勘察》,對胡適留學日記進行了深入考察,有很多令人驚喜的新發現;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郜元寶先生作了題為《魯迅手稿存在樣態的再探討》演講,認為:原則上,魯迅手稿研究首先必須面對實際存在的手稿。

但是,對那些肯定存在過但後來遺失或未來有可能重新發現的手稿,也應該持一種開放態度,不能完全無視。

王錫榮教授的手稿數量統計就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

如何逼近這些目前實際不可見的"手稿"? 我認為因為修改而出現的初刊本與初版本之間的異文,可以視為"准手稿",至少反映了那些手稿的有關情況。

後者過去原則上屬於版本校勘範圍,實際上版本校勘和手稿研究之間,有不可截然割斷的關係。

許多版本校勘都建立在手稿研究基礎上,這是大家熟知的。

但是反過來版本校勘也可以幫助我們「懸想」肯定存在而只是尚未發現的手稿,是手稿不存的情況下另一種替代性的手稿研究。

版本差異有多種因素,在抄本和刻板時代,造成版本差異的作者之外的客觀因素或許更多,但在印刷時代,在魯迅的場合,版本差異的主要根據則作者的主動修改,也就是可見與不可見的手稿。

這是版校勘和手稿研究共同的地基。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中良先生演講題為《魯迅翻譯手稿研究》,結合他承擔的《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中《魯迅翻譯手稿整理與研究》子課題研究項目,梳理了魯迅翻譯手稿的狀況,提出了對這些手稿進行研究的方法與思路,並報告了子課題研究的進展;上海交大副教授符傑祥先生演講題為《且介亭雜文二集校勘報告》,對自己在開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手稿校勘中碰到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上海外國語大學師資博士後、「《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組成員劉雲女士提交了學術報告《從北平到北京——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研究》,對老舍的《四世同堂》手稿進行了手稿發生學的闡述,頗具新意。

本次會議,是課題組在深入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基礎上,一次成果檢驗,也是一次中國作家手稿研究領域與國際手稿學和文本發生學領域學術界的一次深入交流,彼此在方法上、觀點上帶給與會者帶來了非常新鮮、非常前沿的全新感受,對於今後中國作家手稿學的研究、對於中國手稿學理論的建設,都將帶來大的推動。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組召開專題會議

11月15日,本課題組在復旦大學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就課題目前進展和下一步工作目標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磋商。

課題組首席專家和在滬各子課題負責人,以及課題組部分成員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首席專家王錫榮主持,首先由各子課題負責人報告了課題進展,目前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綜合各子課題情況,總體上,目前各子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創作受擾研究子課題牽頭的魯迅創作手稿校勘,經過各子課題的團結協作,已完成了大部分,還剩餘一部分未完成的,計劃於2月底前完成,然後將由首席專家和創作手稿研究子課題組付鑽仁符傑祥進行全面復校。

理論子課題組決定,除編輯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魯迅手稿研究論文集》外,還擬將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國內外手稿學研究論文,編輯一本論文集,作為課題副產品。

另外,劉雲對於手稿學理論探索的前期成果也擬進一步拓展,爭取獲得更深入、廣闊的研究成果。

翻譯課題組原本沒有校勘的計劃,現在考慮到校勘對於手稿文本研究的重要意義,也決定開展翻譯手稿校勘。

索引(陳子善)子課題組對所承擔的索引進行了進一步內容細分,對於題解的撰寫提出了一些操作上的意見,以及分工上的微調,以利推進。

(課題組供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嶺南詩歌文獻整理與詩派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一、 研究進展情況1、項目的總體情況與各子課題的進展「嶺南詩歌文獻整理與詩派研究」項目由資料整理與理論研究兩大板塊組成,以資料整理為主體。資料整理板塊包括「嶺南詩歌作品全編」、「嶺南詩學著述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