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的客家「年味」,江門市鶴城禾穀田心村舉行上燈儀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都訊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十,是江門市鶴山市鶴城禾穀田心村添丁上燈的日子,按照村裡的習俗,這一天村中新添男丁的家庭都要到鍾氏祠堂為其新生兒舉行上燈儀式,並出資邀請整個宗親家族坐在一起聚餐,這一客家習俗至今已有250多年歷史了。

全程直擊:禾穀田心村上燈習俗

2月25日(農曆正月初十),禾穀田心村傳統上燈儀式如期舉行。

南都記者全程直擊田心村上燈儀式全過程,聚焦客家傳統文化習俗。

1.各家準備,熱鬧前往

當天上午8時,新添男丁的家庭在家門前的祭台上擺放祭品、點燃油燈香燭、拜謝天地。

然後把裝飾好的花燈擺放好,花燈一般都帶有祝福語,如百子千孫類,準備前往祠堂上燈。

出發時,由爺爺帶燈,婆婆擔盒籮,父母抱著盛裝打扮、十分可愛的孩子,全家熱熱鬧鬧地前去祠堂集中。

2.升掛花燈,祭拜祖先

各戶男丁到齊後,家人互派紅包給孩子,並互道祝福。

10時左右,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上燈儀式,首先各家把寫有男丁乳名的紅紙交給長者,長者按男丁出世的先後排好上燈順序,先上的是哥哥,後上的是弟弟,這叫做長幼有序。

儀式開始,各家首先點燃香燭,擺放好祭品,然後按順序將帶來的花燈升掛在祠堂里,並祭拜祖先。

活動伴隨著敲鑼打鼓、醒獅舞動、鞭炮齊鳴,場面熱鬧非凡。

3.多處祭拜,虔誠祈福

祠堂上燈結束後,新添男丁的家庭還要帶上祭品到附近鍾氏宗祠、二聖宮、社公、井神等場所祭拜祈福,上燈儀式持續約2個小時。

4.歡樂宴請,共賀新春

添丁上燈儀式是田心村一年一度、代代相傳的客家傳統習俗,也是全村的一大節慶盛事,當天中午,添丁戶(上燈戶)一般是幾戶人還要出資宴請宗族兄弟鄉親吃飯,父母抱著孩子接受來賓祝福,慶賀新生兒誕生。

對於宗族鄉親,上燈宴是春節極其重要的盛事,因為上燈儀式是告訴祖先家族增添人口了,宴親儀式是告訴宗族鄉親家族增添人口,如果有那位宗族鄉親故意缺席,那他就會被認為:他個人不承認這些新生兒是自己的宗族鄉親,所以無論如何,為了血緣的維繫,被邀請的宗族鄉親都會盡力爭取參加宴會。

上燈儀式的文化內涵

源於中原的花燈在客家人慶賀新生兒誕生中,被賦予了很多豐富的內涵:

一是燈火蘊涵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之意;在客家語言中,「燈」與「丁」是同音字,燈是丁的象徵物,上燈帶有添丁的意思,祭祀祖先就是報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了,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二是不忘組訓,爭取光宗耀祖。

上燈儀式,準確的說是點燈儀式、添丁儀式、光燈儀式。

一般認為,點燈起源於西漢時期點燈敬佛儀式,照亮佛身,可以得到佛光保佑;同理,點燈照亮祖宗牌,叫光宗耀祖,其本質是教導子孫恪守家風祖訓,堅持耕讀傳家,祖宗保佑兒孫福德綿長。

據介紹,兒孫團結,恪守祖訓爭取光宗耀祖,才是點燈儀式的核心,祭祖告訴祖先增加人口和宴請宗親是點燈儀式的形式。

有些地方流傳古老的點燈儀有點三燈的說法,即點丁燈,點口(女)燈,點媳燈。

然而,作為兩晉望族後代的客家人,自五胡亂華起經歷六次大南遷,風俗不斷變化,在宋代以後點燈儀式就變成了添丁上燈儀式,表示添了兒子。

另,也有一些沒有宗祠的客家人在增添新一代的人口後,會在祖先牌(幾乎所有的客家人家中都設有祖先牌)前點燈,並邀請宗親吃飯,也是點燈儀式的延伸。

另據了解,3月3日(正月十六),小官田燒炮會、五星天后誕;3月6日(正月十九),城西劉三姐花炮會,鶴城鎮會有更多精彩的客家傳統好戲。

採訪、攝影:南都記者 嚴亮 通訊員:李炎君 劉瓊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鶴山非遺|鶴城鎮禾穀田心村上燈習俗

鶴城鎮禾穀田心村上燈習俗鶴城鎮禾穀田心村是客家人聚集較多一個客家村落。據田心村史料記載,鍾仲俗是田心村的創始人。1732年,鶴邑創立時,大片的土地尚待開闢,當時的縣令黃大鵬以優惠政策召集粵東、粵...